其实,你也懂梵文——“阿弥陀佛”背后的秘密

笔者对佛教的印象,最早是来自电影电视,里面方丈的一句慢慢悠悠的”阿弥陀佛“,让人颇感到神秘、深沉、宁静。

《济公》主题歌里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更是在幼小的心灵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后来外出旅游,在很多寺庙的墙上,经常会看到“南无阿弥陀佛”的字样:

那么,这个“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本号前面已经发文阐明,“不论神或佛,皆是山化身”,佛教里众多的佛号,比如释迦牟尼佛、梵天佛、如拉佛等,都是山的名字。这种叫法,跟中国古代的什么华山、衡山、泰山的含义,是一模一样的,只不过,华语叫“山”,叫“神”,而梵语,则叫“佛”。

阿弥陀佛,自然也不例外。

一、什么是“阿”?

阿,《说文解字》载:“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阿,就是高的山,还有一种说法是弯曲的丘陵。

来看古文字“阿”

左边的偏旁代表分类属于山,右边的“可”,是什么意思呢?

经过一番思索,笔者在“轲”字身上找到了答案。

根据古人比类象物的习惯,字形相近的字,其代表的事物外形也必定相近。

比如轲和阿。

《说文解字》载:“轲,车接轴也。”轲,就是车厢连接车轴的地方,下图红色方框处。

那么这个“可”字,中间的“口”,代表的是车轴,其外面的笔画,代表则是和车抽连接的车身部分。

那么“阿”,在地形上,大致就相当于今天的梯田。

二、什么是“弥”?

《说文解字》载:“弥,弛弓也。”弥,就是松弛的弓,即未拉开的弓。

来看古文字“弥”,其象形即是挂在架子上的弓。

三、什么是“陀”? 

《说文解字》载:“陀,小崩也。”陀,就是小崩。

又载:“崩,山坏也。”崩,就是山被损坏了了。

再来看古文字“陀”

左边的偏旁,代表分类是丘陵,右边的“它”,象形的是眼镜蛇。

那么“陀”所象形的,即是眼镜蛇一样的山。因为眼镜蛇胸部宽大,尾巴比较细,这种形状的山,下小上大,看上去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倒掉的样子,所以说“小崩”也。

四、什么是“阿弥陀”?

卫星地图上,四川省和云南省交界处,北到四川省康定市贡嘎山乡,南到云南省玉溪市水塘镇,东到四川省宁南县俱乐乡,西到云南省洱源县乔后镇,其间的地形,一部分象一个“阿”字,一部分象一张松弛的弓,一部分象一个”陀“字,合在一起,即为”阿弥陀“。

找到地方

去掉地名道路

抠出来

道一声“阿弥陀佛”,翻译成今天白话,就是“四川、云南交界的山啊。

或者说:我来自四川、云南那边啊。

或者说:我传播的,是四川、云南那边的文化啊。

五、你也懂梵文

当今中国,假文化泛滥,忽悠盛行,导致人们糊里糊涂,不知所以。比如这个“梵文”,某些人忽悠说,是一种字母文字,并在百家讲坛装模作样的讲授,残害了多少成年人的心灵啊。

其实呢,梵文也好,仓颉也罢,都是方言,对应今天,梵文就是云贵高原的方言,仓颉就是大别山的方言。

也就是说,梵文和仓颉文都是象形文字,但不是一个地方的。

象形文字内部,不同的方言之间,也是存在翻译的,否则,从古至今的那么多字典,是做什么用的呢?

梵文和仓颉文的互译互通,在《说文解字》里已经有所体现。

因此,“阿弥陀佛”,这四个梵文,你也懂的,不是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