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曼妮:比赚钱更重要的,那就是良心
一切以发展经济为纲,自然导致了“赚钱”成为了社会一致的目标,而有没有钱,能不能赚到钱也成为了衡量事物的唯一标准,但现在,人们在面对越来越多的被公开的那些因为图利而丧失良知的行为,也就渐渐的开始醒悟,明白了赚钱并非我们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还有比赚钱更重要的,那就是良心。
《了凡四训》又名《命自我立》,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结合了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而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他在早期验证了命数的准确性,后来进一步通晓了命数的由来,知道人们可以掌握自己的未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就在他的下半生中,又验证了人们完全可以自我”,自求多福的准确性。不过,光是知命安命是消极的无益的;而自强不息改造命运的”则是积极的和有益的。了凡先生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了凡四训》是明朝年间袁了凡先生在69岁时所著,是一份戒子家训,以其亲身经历讲述了如何认清命运,识别善恶,多行善事,最终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了凡先生年轻时有大师帮其算命能活到53岁,做官到县长级别,膝下无子女。当运程中的每一步都跟大师算的一模一样时,了凡先生深信不疑,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命运。但后来又遇一位大师云谷禅师的指点,明白了修善断恶,从而改变原定的命运,最后活到了74岁,官位升到了进士,还得了两个儿子。这份家训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生命这是种善行也为我们行善找到了方向。《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多行善事,福泽绵延。
四训为:立命、改过、积善、谦德。
立命之学的精华就在于“命由我作,福自己求”,了凡先生从刚开始觉得命已被算定,从此听天由命,到后来受到指点,多行善事,立断恶念,得到了不一样的命运。万事开头难,只要慢慢坚持,初心不改,心存善念,能力小多行小善,能力大行大善,无论身居何处都应该有一颗慈悲之心。
《了凡四训》说:“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即:善于改过的人,先要明了之所以犯错的原因,搞明白自己错在何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肯于认真改错,还是有希望进步发展的。
“改过之法 什么是改过?就是自己只有不断改变调整提升自我,才能有幸福美好的人生。一般人很容易看得自己的优点,别人的缺点不足。如果你总是看到自己的弱势不足缺点,看到别人的优势,你就很了不起了。每天早晚反思反省自己,改进自我,就OK。
先改过,再积善。改过的结果就是避灾避祸,不改过,修的善也会大打折扣,积的善和福也会漏掉,改过要发三心:耻心、畏心、勇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了错事要有羞耻心,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易经》里面说得好:“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即一个人的善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才会给他带来美好的名声;一个人的恶性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便会给他带来灭身之祸。
“积善之方 什么是积善?想法做事处世,一般人都是从自我角度出发,很难发自内心的从别人的角度来想。人就是要成为一个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你是不是一个对别人有帮助,让别人开心的人。不断这样想,这样做,你将成就别人、成就他人,也成就自我。
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生命这是种善行也为我们行善找到了方向。《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多行善事,福泽绵延。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人生之福祸是可以互相转换的,但转换的原则是“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你骄傲自满,就会招致祸患;你谦虚低调,又会慢慢积累好福气。因此,人们总结了很多警惕骄傲自满的忠告!
遇人遇事都要谦卑,不可骄傲自满。真正优秀的人往往也淡定自若、为人谦和,不仅自我提升还能帮助周围的人,让周围的人感到舒服和受益。
我最热爱的一段话: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馀过恶尚多,不能悉数。」
云谷曰:「岂惟科第哉。世间享千金之产者,定是千金人物;享百金之产者,定是百金人物;应饿死者,定是饿死人物;天不过因材而笃,几曾加纤毫意思。
羞耻心
扪心自问:同样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为什么人家可以独善其身,可以做到慎其独,道德修养那么好,我就总是一个人的时候,心生龌龊?我有这么多不可对人言的想法和心思,大庭广众之下还一副道貌岸然的模样,表里不如一,我惭不惭愧,羞不羞耻?
若是有适当的机会和条件,我这些见不得光的龌龊心思迸发出来,岂不是要犯大错,致自己于死地!
那么,我不改正自己的坏心思,是不是首先对不住自己?想清楚这些,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改就是了!
敬畏心
《增广贤文》里面说:暗室私语,神目如电
什么意思?你在小黑屋子里面窃窃私语,没有人注意你,但是神明会看的一清二楚。所谓: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神明看见你的歪门邪道,就像清楚的看见你的五腹六脏一样,你还遮遮掩掩,什么用啊?
说到神明,这个是古人的观点,我不好评价。但是,咱们不了解的事物,还是不要急于否定,还是心存敬畏好一些。
我的理解是:我们现在知道,在整个宇宙当中,我们可以认知觉察的普通物质,只占5%,而更多的,占95%比例的是暗物质和暗能量
或许,那些暗能量可能就是生活在你周围的高频率的能量体,古人所说的神明,可能就在其中。所以说,我们可能真的不一定是主人,也许,是名副其实的过客而已。
在古人看来,神明无所不在,即便在幽幽暗室,你的所作所为,神明也是一清二楚。所以,不要心存侥幸,以为自己偷偷摸摸犯点小错,占点小便宜,没有人发觉,稀里糊涂就混过去了。别这样想,老话说得好: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必须对自己的一切行为承担一切后果!
勇敢心
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
人不愿意改过,多是因为自己迁就自己,得过且过,我应该振奋精神,不迟疑,不等待,马上改!
从心改过
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
过错有千万种,无非是心念妄动的结果,我心不动,过错从哪里生起?
说实在的:心不动,很难。
但是,心动了其实不要紧,只要不去追随就没事儿!
用了凡先生的话说:
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
心念一动,就应该察觉,告诉自己:这是坏心思,害自己来的!你的正念升起来,妄念就停止了。
中国人对信仰的缺失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到来后,物质逐渐丰富后才明显显现的一种社会现象。
事实上现在很多社会现象已经显现出人们在重拾自己的信仰,比如那些从商者丧失诚信的行为会引起社会的强烈愤慨,那些见死不救唯利是图的行为会遭到社会一致的强烈指责,那些张狂跋扈的富二代官二代会引起社会一致的强烈抨击,另外归真堂采活熊胆也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这都说明人们的心中,某个过去并不太关注的标尺已经在渐渐的重新树立起来,而这个标尺不是信鬼信神得来的,而是因为国民素质的提高,而是因为媒体的发达,而是因为人们的良知在渐渐的被唤醒。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