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古玉鉴赏
精 品 推 荐一、汉代龙纹蒲格涡纹大璧
藏品规格:直径26.5cm,内径5cm,厚0.8cm。说明:此璧应为地方玉种,用料大气。璧两面纹饰相同,中部以绞丝纹分成内外两个部分。外侧琢饰四组夔龙纹,内侧琢饰一周蒲格涡纹,玉璧制作规整,质地坚硬,莹润光亮,纹饰精美,且尺寸较大,是汉代玉器中的精品。璧整体包浆厚重,表面布有较淡的灰皮,土黄色沁较多,且有少许墨绿色沁分布,受坑口内环境影响,阴阳面十分明显。汉代,玉璧经常作为礼器来使用,主要是是祭祀,如祭天、祭川等,有时也作为朝聘、纳聘和贡献的礼品,像这种玉璧主要还是用来随葬,出土多位于墓主的胸部和背部,有的也放棺椁中间或镶嵌在棺椁上,具有敛尸的作用。藏 品 展 示
二、红山文化玉鸮
藏品规格:高6.5cm,宽6.5cm,厚1.5cm。说明:玉鸮玉质青色,腹凸背凹,短宽尾,竖起双耳,作展翅飞翔扑食状,用圆雕的技法调出鸮首,用宽阴线碾琢出鸮的翅羽,造型苍劲古拙。此鸮通体包浆十分厚重,在左翼处有条绺裂,且绺裂处已钙化至背部,呈现黄褐色。尾部有绺裂产生,玉质也伴有少量的钙化。在背部右侧鸮翼处黄褐色沁较重,玉鸮后颈处,对钻一牛鼻孔,可能作系挂之用,孔内的包浆同样十分浑厚,与玉表内外统一。鸮,为鸱鸮科各种类的通称,古时又叫“鸱”、“鸱鸺”、“逐魂鸟”、“猫王鸟”等。因其头部似猫,故俗称“猫头鹰”。鸮大多习惯在黄昏或夜间活动,民间又称其为“夜猫子”。 鸮主要的食物是鼠类,也捕食小鸟或大型昆虫。鸮在上古时期被认为是能通神的猛禽,所以把玉器雕琢成鸮的形状,就是希望能借助鸮来通达神灵。藏 品 展 示
三、辽金春水玉带板
藏品规格:带銙:长6.8cm,宽4cm,厚1.2cm䤩尾:长8cm,宽4cm,厚1.2cm圆桃:长4cm,宽3.5cm,厚1.2cm辅弼:长4cm,宽2cm,厚1.8cm此套玉带板用和田玉琢治而成,由带銙、䤩尾、圆桃及辅弼等共15件组成。分别以拉丝镂雕和浮雕工艺加工出“海冬青捕大雁”、水草、荷花等春水题材。从带板的加工来看,工艺非常的复杂,以浮雕工艺加工出纹饰题材后,再进行拉丝切割,把多余的部分切除,甚至是做到了两层拉丝切割,可见工艺的复杂。带板的正面整体刨光非常精细,因是镶嵌件背面向内,背面刨光显得略粗,在各个角分别打了嵌孔。辽金时期的玉带已接近明制,一般都在20块左右,图案大多为春水秋山、猎狗、大雁、海东青之类,雕工考究,非常具有游牧民族的特色。只不过桃形带板的朝向较乱,有朝上的也有朝下的。这套玉带板包浆非常厚重,即使在未做精细刨光的背面,也能观察到明显的包浆反光。有个别带銙出现了绺裂,已沁入了黑色沁。辽代统治者契丹族在礼制用玉上均沿袭五代晋制,五品以上可见用玉之广。金代女真族除了保留了自己民族的传统信仰,还吸收了宋辽的典章制度。女真以玉为上,金次之,从契丹那里承袭下来的春水秋猎活动,不仅贯彻始终而且得到健全,并加以艺术化,成为女真族喜爱和惯用的图案,在服装束带上固定下来,也成为权利和等级的象征。宋、辽、金玉器在碾琢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基本没有大的差异,只是辽金玉器在制作工艺上略显粗糙,达不到宋玉的精美。藏 品 展 示
四、清代和田玉龙纹方盒
藏品规格:长10cm,宽7.2cm,高9cm。说明:玉盒以和田青白玉加工而成,玉质细腻温润,用料大器,造形精美,呈长方形,凸腹敛口,盒盖顶部雕琢一只盘绕的螭龙,盒身上部琢饰雷纹,盒腹四个面各雕一兽面纹,在方盒的两个角和足部还有糖色。玉盒的加工非常精细,工艺堪称完美,掏膛精准,胎体较薄,可以透光。从加工工艺来看,此盒雕琢之精细绝非清代民间用玉,应为宫廷用玉,虽底部无款,但也应是乾隆或乾隆之后的的精品玉作。玉雕业在清代迎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高峰,特别是在乾隆时期,他爱玉如痴如癖,在位60年中宫收藏各种玉器不计其数,还建了如意馆,它是以制作玉器为主的宫廷各行手工业作坊,乾隆皇帝亲自监制。在这一时期,玉雕业迅猛发展,宫廷玉器在玉山子、薄胎、嵌丝、仿古玉和金玉结合等类别上很有成就,加工工艺在历史上达到最高水平。乾隆皇帝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所制作的玉器,只要他赏识的看中的,不是题款就是赋诗,在玉器上留下自己的“佳作”。藏 品 展 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