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坊·美文」杨步辉|乡村记忆最难忘
作家新
干线
乡村记忆最难忘
一一读《硬笔画里的沁源乡村记忆》有感
一个夏日的午后,大雨初歇。雨后的山城沁源干净、清爽、舒适,令人心旷神怡。我去县旅游局拜访仰慕已久的杨仆老师。杨仆,原名杨保庆,山西省沁源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从事地方文物和旅游工作三十余年,对地方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和较深的造诣。他很勤奋,又极富才华,喜爱文学,工作之余坚持读书、写作,经常有作品发表,是沁源有代表性的乡土作家,出版有文学作品集《雁过集》。去年底,他的又一部文学作品集《山雨集》也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在他的办公室,我们相谈甚欢。临走时,杨仆老师送了我几本书,其中就有他的新作《山雨集》和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的全名是《硬笔画里的沁源乡村记忆》,由沁源县旅游服务公司中心编印,小巧、精致,封面的硬笔画栩栩如生,憨态可掬,透出一种古典、朴拙、自然的美来。
读后记得知,“为了让人们认识沁源、走进沁源、喜爱沁源,感染'沁源乡愁’,我们特邀县运输公司退休老职工、民间业余硬笔画爱好者刘保龙师傅,精心选题创作了八组乡村记忆画,并以'打油诗’、'童谣’、'谚语’配文,编制了这本图文新颖有趣的沁源文化宣传册。
刚翻了几页,我就被这精美的硬笔画吸引住了。一支笔,一张纸,廖廖数笔,简单的线条勾勒,便可呈现出风物神韵,这就是具有很强表现力的硬笔画独特的魅力。用这种有独具美感的绘画形式寄情抒怀,表现家乡风物及乡村记忆,是一种很好的表现形式。看似简单的黑白线条,但却十分考验创作者的恒心、细心、耐心和绘画功力。刘保龙的硬笔画描摹生动而细腻,在写实的创作中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象“担柴”配画大山、青松;“毛驴拉碾”配画毛驴、碾子、村落;“中秋节”配画老树、圆月、团圆的家人;“打家俱”配画衣柜和劳作的木匠等,都是那么亲切、自然、传神。
刘保龙的硬笔画题材涉猎广泛,包含人物肖像、自然风景、建筑风光、人文风情、动物等。他的硬笔画淡雅清新,别有韵味,“虚实结合”的硬笔画,颇具特色和魅力。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其熟悉的风土人情,具有强烈的乡土情结。既是其“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相互激荡的生动实践,又是其“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理念的完美表达。这些用心用情用功之作,无不体现出他对沁源这片热土深沉的爱。
如果说刘保龙先生的硬笔画是红花,那么杨仆先生的配文就是绿叶,红花配绿叶才能相得益彰,美中出彩,而小册子的配文的确起到了红花配绿叶、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配文无论是打油诗,还是童谣、谚语,都通俗易懂,晓畅流利,明白如话,大多是四句一首,文字简洁、传神、易记,且运用了沁源民俗土语,读来亲切、质朴,让人爱不释手。配文随画的内容而作,语言活泼,题材新颖,内容丰富,表现力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作者对故乡、对人民的爱,和对逝去事物的怀念与眷恋。如“乡村小景”之“老井担水”:大早起来先担水/担水从来不排队/村口老井水甘甜/担满水缸再上地”;担柴:“村庄就在山脚下/清晨上山去担柴/健步如飞跑得快/早饭以前能回来”;毛驴拉碾:“石碾支在村边边/毛驴套在碾杆前/碾了谷子碾莜面/转了一年又一年”;河滩洗衣:“村边有个小河滩/姑娘媳妇来洗涮/腿腿跪在石板上/欢声笑语一河滩”…
《硬笔画里的沁源乡村记忆》是一本旨在宣传沁源文化,展现乡村记忆的小册子,更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坚守和发扬。从这本图文并茂的小册子里,我们读出了文化,读出了乡愁,也读出了挥之不去的故乡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