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事 | 宋代坊刻举业书市场的形成
前文中有提及官刻、私刻,可能有部分书友很难一下形成直观的感受,故同时刊载一篇知识介绍性质的内容,方便大家进一步了解。
雕版印刷术大致出现于隋唐之际。[1]到唐代中后期,长安、洛阳、益州、江淮等地已经存在商业出版业。出版物类型有佛道经书、历书、蒙学读物、阴阳占卜之书、医书等,多面向中下层读者。无正经正史之书,集部书亦极少见,且多为坊肆私自翻刻。[2]五代时政府和士大夫阶层开始重视雕版印刷技术,国子监开版雕印《贞观政要》、儒家经典,出现官刻书。后蜀宰相毋昭裔雕印《九经》,和凝刊刻自著文集及《颜氏家训》,是为家刻之滥觞。这一时期官刻、家刻的目的在于宣扬官方意识形态、促进书籍流通,而不是为了谋利,不属于商业出版范畴。
北宋建立之后版刻业大兴。北宋的最初一百年,是印刷出版业爆发式增长的时期。国子监是北宋官刻最重要的机构。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视察国子监,询问书版的数量,祭酒邢昺报告说:“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史正义皆具。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3]又过了70年,苏轼在《李氏山房藏书记》中说:“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4]说明到北宋中期,印刷书籍在社会上已经比较普及。
注释:
[1]关于印刷术的发明时间,学界迄今仍有争议。这里采用比较稳妥的说法。
[2]元稹:《元氏长庆集》卷五十一《白氏长庆集序》:“《白氏长庆集》者,太原人白居易之所作……至于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扬、越间多作书模勒乐天及予杂诗,卖于市肆之中也。)”王国维:《两浙古刊本考》:“夫刻石亦可云摹勒,而作书鬻卖,自非雕板不可,则唐之中叶吾浙已有刊板矣。”曹之认为是模写、编辑的意思,针对的是内容,模拟创作或伪作。曹之:《“模勒”辩》,《图书情报论坛》1989年第3期。辛德勇认为是影摹书写,碑刻用语中有“模勒上石”。这时也还没有形成刊刻文人诗文集的土壤。(《唐人模勒元白诗非雕版印刷说》,《历史研究》2007年第6期)徐夤:《徐正字诗赋》卷二《自咏十韵》:“拙赋偏闻镌印卖,恶诗亲见画图呈”,曾作《斩蛇剑赋》《人生几何赋》等,被渤海国人用泥金写成屏风,时间可能在唐末。
[3]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333页。
[4]苏轼:《苏文忠公全集》前集卷三十二《李氏山房藏书记》,此文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李公择(1027—1090),名常,江西建昌(今永修县)人。宋神宗时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兵部尚书。庐山五老峰下,藏书九千余卷。
[5]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六《宋监本书许人自印并定价出售》,赁板钱之事例多来自南宋。
[6]苏轼:《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724页。
[7]徐松辑:《宋会要辑稿·选举四》,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4292页。
[8]徐松辑:《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6526页。
[9]何薳:《春渚纪闻》卷一《李偕省试梦应》:“(李偕)试罢,梦访其同舍陈元仲,既相揖,而陈手执一黄背书,若书肆所市时文者,顾视不辍。” 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页。
[10]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八《建宁府建阳县学藏书记》,《朱子全书》第24册,第3745页。
[11]岳珂:《愧郯录》卷九《场屋编类之书》,《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5册,第156页。
[12]卫博:《定庵类稿》卷四《穽锦编序》,《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52册,第186页。
何朝晖,历史学博士,现任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古典文献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明史、版本目录学、书籍史。著有《明代县政研究》、《晚明士人与商业出版》、《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译著)、《书史导论》(译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