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圈!| 太极拳三圈理论的核心

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

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

太极拳三圈理论的核心 

——不 出 圈——

练习太极拳的人都知道,太极拳最重要的就是三个圈,即内圈、中圈、外圈。所谓三圈都是以自身的中轴为圈心的同心圆。    

内圈:自己的肩宽为直径的圈就是内圈;    

中圈:膝到哪儿,哪儿就是中圈;    

外圈:是以脚为边界,脚到哪,哪就是外圈。    

以上三圈的划分,是不以肘、手为准,而是以膝、足为准,且含着一个意思是,中、外圈的大小是变化的。拳友们注意了不能出圈的规律,但还是出圈,原因就在于中、外圈没有以下盘为准,而且以为自身的中、外圈的大小是不变的。    

如:走架的时候,架子较低,膝足距离圈心远,中、外圈就大,这时候只要直身居中,肘就不容易出中圈,手也不容易出外圈;但是到了推手的时候,站得高,圈小,如果还按走低架的习惯,手、肘就很容易出圈;只有等出于推手的需要而上步,步子大了,中、外圈扩大,手、肘才能随之扩大动作范围。    

许多书里的图,都是以手臂平伸时的肘、手位置为准,这样划分使习者容易认为圈子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步子小的时候,肘、手出了圈还没意识到是出了问题。    

若是按照简单的划分,那就是肘膝为中圈,手脚为外圈,这个需要长期的练习摸索出。    

手出了圈,失去了中心,影响了稳定的结构,被人牵引时,如不借机上步(变出圈为不出)出招,对方可捋可挒可采可拿,一大堆技术可以用。自己就只有处于被动局面,挨摔。“手不够,脚来凑”,好话。“脚不够,手来凑”,就是找挨摔。    

理论上的东西,要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如,书上说:“俯肩一靠破铜墙”,就容易让人误解。文中用了“俯”字,有人就忘了身不能前附后仰的要求,成了附身肩靠,出了内圈,而且坏了身法。有人俯身使靠,让人顺势一个抹脖摔了个马趴。    

使靠须直身,够不着就上步,肩只可随手臂的螺旋缠绕原地向前旋而不要向前探,保持含胸,身子微沉,重心始终保持在两脚的中间。也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成三点维护稳定架势。夹角一定保持90度。    

为什么?因为,人与地面成90度夹角,所以,人站得稳。如果有虚实之分,则夹角的角度跟着变化。实的部位则度数大一点,根据虚实的变化情况而定。这就是运动力学的基础。这么着,靠着人则人出,靠不着平衡不失,不但不会被人所乘机,还能接着使技术。    

这都是不出圈的好处。    

试想,如果我们严格按照正确的三圈规律演练,在走架或者推手的时候不出圈,对手的机会就少得多,对手不按这条规律出牌,我们的机会就多。“不给对手机会就是真功夫也。”    

所谓“平衡”就是: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用力均衡,不偏不倚,无过不及。    

上打云掠点提,中打挨戳挤靠,下打吃根埋根。    

微又从何处悟?即为:矛盾中求中和。    

身不舍正门,脚不可空存,眼不及一目,拳不打定处。贴身近发,三盘连击。    

阴阳虚实急变化,命意源泉在腰间。源泉于腰,发力于腰。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