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用于发酵的药食同源植物--紫苏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紫苏
拉丁学名:Perilla frutescens
别称:苏、白苏、桂荏、荏、紫苏、赤苏等
二名法:Perilla frutescens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目:唇形目 Lamiales
科:唇形科 Lamiaceae
属:紫苏属 Perilla
种:紫苏 P. frutescens
紫苏在古代称荏,在我国种植应用约有近2000年的历史。紫苏是唇形科紫苏属下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
使用方法
主要用于药用、油用、香料、食用等方面,其叶 (苏叶)、梗 (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嫩叶可生食、作汤,茎叶可淹渍。
紫苏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古籍中有不少记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苏子雀甚嗜之,必须近人家种矣。
近些年来,紫苏因其特有的活性物质及营养成分,成为一种倍受世界关注的多用途植物,经济价值很高。
营养价值
紫苏全株均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它具有低糖、高纤维、高胡萝卜素、高矿质元素等。
在嫩叶中每100克含还原糖0.68~1.26克,蛋白质3.84克,纤维素3.49~6.96克,脂肪1.3克……抗衰老素SOD在每毫克苏叶中含量高达106.2微克。
紫苏中氨基酸含量丰富, 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紫苏叶片中粗蛋白含量较高, 为27.8%, β胡萝卜素含量为56.5mg/kg;紫苏茎、叶中挥发油含量为0.57%;紫苏油中α-亚麻酸含量为62.73%。
紫苏种子中含大量油脂,出油率高达45%左右,油中含亚麻酸62.73%、亚油酸15.43%、油酸12.01%。种子中蛋白质含量占25%,内含1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蛋氨酸的含量均高于高蛋白植物籽粒苋。此外还有谷维素、维生素E、维生素B1 、缁醇、磷脂等。
紫苏油在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文献中记载的功效有:1.提高智力与健脑,延缓衰老;2.降低胆固醇含量,降低血脂;3.抗血栓;4.抑制肿瘤;5.提高视网膜反射能力,增强视力;6.有益于优生优育等。因此,紫苏油适用于高血脂人群及孕妇、哺乳期妇女食用。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
紫苏叶的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紫苏叶浸膏对真菌有抑菌作用,其中所含的紫苏醛、柠檬醛起主要抑菌作用,两者并有相互协同作用, 这是因为两种化合物均是单萜系醛类物质,其作用部位也类似。紫苏油对接种和自然污染的霉菌抑制力明显优于尼泊金乙酯。
解热作用
紫苏叶煎剂及浸剂2克(生药)/公斤经口给药,对伤寒混合菌苗引起发热的家兔,有微弱的解热作用。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紫苏叶水提取物与紫苏醛均有延长雄鼠给予巴比妥酸盐引起的睡眠作用。紫苏叶中分离出的紫苏醛具有镇静活性,而且紫苏醛和豆甾醇具有协同作用。
止血作用
鲜紫苏叶外用确有止血作用。临床研究表明紫苏制剂对子宫颈糜烂出血、息肉活检出血均有明显止血作用。
其他作用
紫苏中多种成分均有药理活性,对豚鼠离体气管有松弛作用,对丙烯醛或枸橼酸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尚有祛痰和平喘作用。
紫苏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紫苏酮作为紫苏叶中促进小肠蠕动的有效成分,它可能是通过兴奋小肠环状肌而促进肠内容物通过小肠。
紫苏叶的乙醚提取物能增强脾细胞的免疫功能,而乙醇提取物和紫苏醛有免疫抑制作用。
紫苏粉提取物在油-水乳剂系统中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苏叶对放射性皮肤损害有保护作用。紫苏梗能激发动物子宫内膜酶活性增长。
古籍记载
《本草纲目》: “苏乃荏类,而味更辛如桂,故《尔雅》谓之桂荏。”
《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通大小。
《长沙药解》:苏叶辛散之性,善破凝寒而下冲逆,扩胸腹而消胀满,故能治胸中瘀结之证而通经达脉,发散风寒,双解中外之药也。
《纲目》:紫苏,近世要药也。其味辛,入气分,其色紫,入血分。故同橘皮、砂仁,则行气安安胎;同藿香、乌药,则温中止痛;同香附、麻黄,则发汗解肌;同芎、当归,则和血、散血;同木瓜、厚朴,则散湿解暑,治霍乱脚气;同桔梗、枳壳,则利膈宽肠;同杏仁、莱菔子,则消痰定喘。
紫苏叶酵素
紫苏叶中富含多种营养成分以及多酚、黄酮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癌、抗炎、抗菌、抗过敏、保肝、降血脂、调节血糖等药理作用。
目前,对紫苏酵素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相对较少。但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紫苏叶酵素,可以在保留紫苏叶本身药用活性成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其营养价值及保健功效,对丰富紫苏叶的加工形式,实现其高值化利用具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