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皮历史:从“陈皮”到“新会陈皮”的史书记载
新会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侨乡,南朝(公元420)设新会郡,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置新会县,后改称冈州郡,故新会又名冈州。
我国利用柑橘的外皮作中药,约有2000年的悠久历史,只不过在旧文献中,曾以“橘皮”、“陈橘皮”等字眼出现,“陈皮”的名称是到元代以后才变得常见。
后又有柑皮、柑子皮、广柑皮、广皮、陈广皮、陈柑皮、新会皮、大红皮、冈州红皮、黄橘皮、陈橘皮等别名。
新会种柑取皮相传有700多年历史。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新会外海(今属江海区)陈惠甫拨田嘱书中写有“甘子田租十石”,这是他母亲在元初时的奁田。这说明当时新会存在专门生产柑子的柑园。
晋时代《名医别录》云:“橘柚生江南及山南峪”。
宋代《本草图经》云:“今江浙、荆襄、湖岭皆有之”。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对陈皮有详述:“苦能泄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又指出,陈皮“今天下以广中来者为胜”。广中,粤中。粤中陈皮即新会出产。
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记载:“道地广东”。
清代大医汪昂(1644-1911)《本草备要》记:“广中陈久者良,故名陈皮。”
清未民初名医张寿颐(1873-1934)指出:“新会皮,橘皮也,以陈年者辛辣之气稍和为佳,故曰陈皮。……其通用者则新会所产,故通称为新会皮,味和而辛不甚烈。”
近代陈仁山的《药物出产辨》云:“产广东,新会为最”。
关注作者:cbnxhcp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