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子》卷6发蒙诗解1圣君至治正名审分

尸子》卷6发蒙诗解1圣君至治正名审分

题文诗:

若夫名分,圣之所审.造父所以,交少,

操辔马之,百节皆兴.明王所以,与臣交少,

名分,群臣莫不,尽力竭智.天下可治,

分成也;是非可辨,名定也.过实;

弗及.如此是故,情尽不伪,质素无巧.

有道之君,无易其听,此名分,之所审也.

临官治事,其法,则民敬事;任士进贤,

保其后则,民慎举也;议国亲事,尽其实则,

民敬言也.孔子:临事而惧,希不济也.

经有:若履虎尾,终之吉也.群臣众,

戒慎恐惧,若履虎尾,不济?主圣,

则臣少罪.夫使众者,诏作则迟,分地则速,

是何?无逃其罪.言亦有地.不可不分.

君臣同地,则臣有所,逃其罪矣.陈绳则,

有罪,措准则地,险者有罪,名分,

群臣,符实有罪.正名审分,实至名归.

【原文】

若夫名分,圣之所审也。造父之所以与交者少,操辔,马之百节皆兴。明王之所以与臣下交者少,审名分,群臣莫敢不尽力竭智矣。天下之可治,分成也;是非之可 辨,名定也。夫过其实,罪也;弗及,愚也。是故情尽而不伪,质素而无巧。故有道之君,其无易听,此名分之所审也。若夫临官治事者,案其法则民敬事;任士进 贤者,保其后则民慎举;议国亲事者,尽其实则民敬言。孔子曰:临事而惧,希不济。易曰:若履虎尾,终之吉。若群臣之众皆戒慎恐惧,若履虎尾,则何不济之有乎?

    君明则臣少罪。夫使众者,诏作则迟,分地则速,是何也?无所逃其罪也。言亦有地,不可不分也。君臣同地,则臣有所逃其罪矣。故陈绳则木之枉者有罪,措准则地之险者有罪,审名分则群臣之不审者有罪。

【译文】

名分,是明王要弄清的。造父之所以与马纠葛很少,是因为名分立,一是御者一是被御者,造父只需手拉马辔,马的各种动作就都合乎规范了。明王之所以与臣下纠葛很少,那是因为审定名分,群臣没有敢不倾心尽力的。名过其实就惩罚他,名不及其实,就提高他的名声。因此,实情尽现而不虚伪,本质朴素而无巧诈。所以有道的君王……这就是名分要详究的原因。至于统理百官,治理政事的,让他们依法行事,民众就能各敬其事;保举推荐人才,命令保举者必需担保被保人的将来不出错误,那么民众就会谨慎地举荐;议论国事的,让他们必须尽道实情,民众就能各自敬慎他们的所言。孔子说:“遇到事情就谨慎戒惧,很少有不成功的。”《周易》说:“像踩住老虎尾巴,非常恐惧,但最终吉利无咎。”如果君臣都能戒慎恐惧得像踩住老虎尾巴,那么哪有不成功的呢?
     君主圣明,臣下就少获罪罚。对于支使民众来说,下令让他们耕作公田,他们就消积怠工,分地给他们自理,他们就积极肯干,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地方推诿逃避他们的罪责。言辞也像土地一样,不能不分。君臣间的言辞如果就像大家共同耕种的公田一样职责不分,臣下就有了逃避罪责的地方了。

所以用墨绳拉直,就能判别木头的曲直,用水准仪就能测量地的平准,审查名分就能查出群臣中名不符实的人。

(0)

相关推荐

  • 两个权柄:刑和德

    圣明的君主所用来控制他的臣下的工具,只是两个权柄而已.两个权柄,就是刑和德.什么叫刑和德呢?回答是:杀戮就叫做刑,奖赏就叫做德.做人臣的害怕刑罚而想从奖赏获利,因此君主独自使用刑罚和奖赏,那么群臣就畏 ...

  • 真廉无廉名,大巧无巧术: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大巧五术,用精者,所以为拙: 一个真正廉洁的人不与人争名,所以不一定有廉洁的名声,那些到处树立名誉的人,正是为了贪图虚名才这样做:一个真正聪明绝顶的人不炫耀自己的才华, ...

  • 虎尾鞭

    虎尾鞭

  • 《尸子》卷6发蒙诗解2名正是非贤尽暴止

    <尸子>卷6发蒙诗解2名正是非贤尽暴止 题文诗: 爱民利之,爱而不利,非慈母德.好士知之, 好而弗知,众而无用.力朝治之,力而弗治, 劳而无功.三者虽异,其道一也.是故而曰: 审一之经,百 ...

  • 《尸子》卷6发蒙诗解3审分赏罚正名用贤

    <尸子>卷6发蒙诗解3审分赏罚正名用贤 题文诗:听朝之道,使人有分.有大善必,问孰进之, 有大过必,云孰任之,而行赏罚,观贤不肖. 今有大善,不问孰进,有大过者.不问孰任, 有分无益.问孰 ...

  • 《尉缭子》卷5攻权诗解3威胜周审因虚而攻

    题文诗:兵有去备,彻威而胜,以其有法.器用早定, 应敌也周,总率也极.五人而伍,十人而什, 百人而卒,千人而率,万人而将,用周已极. 朝死朝代,暮死暮代.权敌审将,而后举兵. 故凡集兵,千里旬日,百里 ...

  • 《文心雕龙》卷41指瑕诗解2注书正名研求易谬一朝檃括千载无惭

    <文心雕龙>卷41指瑕诗解2注书正名研求易谬一朝檃括千载无惭 题文诗: 近代辞人,率多猜忌,比语求蚩,反音取瑕, 不屑于古,有择于今.制同他文,理宜删革, 掠人美辞,以为己力,宝玉大弓,终 ...

  •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诗解1至道法正名立定分

    <黄帝四经·经法·道法>诗解1至道法正名立定分 题文诗: 至道生法.法者引正,得失以繩,眀曲直者. 故執道者,创生法而,弗敢犯殹,其法立而, 弗敢廢殹.故能自正,自引以繩,然后而能, 見知 ...

  • 《尸子》卷2贵言诗解1真心得民不义祸亡

    题文诗: 范献子者,游于河上,君曰孰知,栾氏之子? 大夫莫答.舟人清涓,舍楫问故?君曰自吾. 亡栾氏其,老者未死,少者壮矣,是以问之. 清涓答曰:君倘善修,晋国之政,内得大夫, 外不失民,虽栾氏子,其 ...

  • 《尸子》卷2贵言诗解2圣治于神防患未然

    题文诗: 治於神者,事少功多.干霄之木,始若蘖足, 其易去也.及其成达,百人斧斤,弗能偾也. 熛火始起,其易息也.及焚云梦,孟诸虽以, 天下之役,抒江汉水,弗能救也.祸之始犹, 熛火蘖足,其易止也.及 ...

  • 《尸子》卷3四仪诗解仁义忠信情真功成

    <尸子>卷3四仪诗解仁义忠信情真功成 题文诗: 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也;二曰智用, 不忘义也;三曰力事,不忘忠也;四曰口言, 不忘信也.慎守四仪,以终其身,而名功之, 自从之也,犹形 ...

  • 《尸子》卷4明堂诗解1圣王法天正己求贤

    <尸子>卷4明堂诗解1圣王法天正己求贤 题文诗: 高显尊贵,利天下径,非仁者之,所以轻也. 何知其然?日能烛远,其势高也;使日在井, 则其不能,烛十步矣.舜之方陶,不利巷下; 南面而君,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