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小海

住在海边的人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每当餐桌缺菜或者没钱买菜时,只要是属于勤劳型的人,拎上小水桶,去海边滩涂转一圈,俩钟头后回来,立马就有一桌来自大海馈赠的美味。

滩涂里有诸多美味佳肴,爬的、跳的、游的、潜的应有尽有,各有特色、各有其味。凡讨小海时,当然是见着什么逮什么,慷慨的大海也从不吝啬施舍,总是会给予勤劳的人丰厚的回报。

海鲜的吃法五花八门,不论蒸炸炖炒何种吃法都是鲜美无比。其首选应该是原味鲜吃,观其色、闻其香便垂涎欲滴,无法抵挡那种扑鼻的香气和诱人的味道,刺激着你的味蕾和神经,让人欲罢不能。多余吃不完的,没冰箱时代还可以用烤干、晒干、打生、腌制保存,以备日后不时之需。

海鲜,主要突出“鲜”字,其味在于鲜,海边人品尝海鲜的优势也在于:从海鲜上水到下锅,能够在极短时间内享受到内陆无法感受的特有味道。本人也因从小吃多了海鲜,至今还落了个坚定不移的不良习惯:无鲜不饭。

大部分的近海小海鲜死后都可以吃,唯独“蟳”这种东东必须在它活着的时候就要进行处理,死了就不能吃。传言“未死先臭”说的就是蟳,意思就是看似活着还没死,其实内脏已开始腐烂,发出了臭味,因此,在未死闻有臭味后也不能吃。

蟳,也叫蝤蠓,是青蟹的一种。别小看它未死先臭,可活着时性情凶猛,二螯力大无比。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有滋补强身之功效。以前女人坐月子时用它炖老酒吃,以恢复产后体力,有“海上人参”之美称。

我家老房子距离海滩只有几百米远。小时候周末及放假时经常跟伙伴们去滩涂上半玩半作,并且学了不少活儿,其中印象最深的算捉蟳子。

在海涂上作业,既是技术活,也是力气活。捉多捉少技术问题并不重要,首先要练就一身行走海涂的本领。

由于海泥粘性强,当抬前腿跨出去,单后腿就会陷进去,用力拔后腿时,前腿又陷进去。所以,行走时需要技巧和体力。没经验的话,往往海货还没找到,人已筋疲力尽。

因此,除了要保持体力外,人也不能走离岸边太远,以防涨潮时人跑不过潮水,危及生命安全。特别是小孩,最好要与多人保持一定距离结伴同行,千万不要单独行动。

农历六七月间,秋稻扬花时是蟳子暴发的时候。此时的蟳子大部分差不多已长成鸡蛋般大小,叫秋米蟳子。这段时间的蟳子比往常多,而且也肥。

退潮时,蟳子一般潜伏在潮沟口处的泥沙底内,滩涂水洼、洞穴或岩石缝内。深水区、岩石缝比较危险的地方小孩一般都不敢去,只能选择在相对安全平坦的滩涂上找。

来到滩涂上后,先用目四处搜索一遍,再边走边寻找蟳的踪迹及藏身之所。踪迹就是蟳在海涂爬行时留下的痕迹,跟人的脚印一样,讨海人叫蟳路。找蟳路是门技术活,根据蟳路形状也就能判断出蟳的体型及爬行方向。

蟳在海涂上用八只脚爬行的时候,海涂表层上会留下相应爪子抓过的痕迹,每一只爪都划有一道痕,根据每道爪痕的间距和大小深浅就能知道蟳的体型。这道痕一头粗而深、一头细而浅,细的那头就是前进的方向,然后顺着踪迹就可以找到蟳的藏身之所。

蟳子经常也会埋伏在滩涂的浅水洼里,身上覆盖着泥浆,没经验很不容易发现。 有时走着走着脚突然蹭到类似硬物的东西,一看,惊吓地发现一只高举双螯的蟳也同时意识到危险,拉开架势准备“迎战”。

这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啊!此时的蟳如临大敌,性情暴躁。处于临战状态的蟳可不是好惹的,这跟平常你在菜市场所见到的蟳截然不同,耀武扬威野性十足,想捉他可不是件易事。挥动的两只大鳌就像钳子一样,不小心被它咬住手指,除了痛得哇哇大叫外,手指也很可能会血淋淋,而且还死活不肯放开。

咬住不放暂且不要大惊小怪,先忍一下。手慢慢地放下让蟳子接触到水洼,蟳意识到没威胁后会松开大螯趁机溜走,然后再另想办法捉住。情急之下它也会宁可自卸一只大鳌,弃鳌逃脱,但留下的那只螯还是死死咬住手指。

这时靠另外一只单手是没办法将其取下的,在没有任何其他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只好靠自己的嘴巴把它咬碎。它既然咬你,你也就咬它吧!

对讨海人而言,二脚二手经常被海涂下面的贝壳、碎石片划得伤痕累累。捉蟳被咬更是常事,不足为奇。在滩涂时常会传来小孩被咬后哭爹喊娘的哭喊声,就是成年人也未能幸免于难。这些小伤讨海人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且海水对伤口具有消炎作用,不出几分钟就能止血。但痛还得持续一两天,或许更长。

在滩涂水洼里有时会轻易发现“蟳子”,而且很干净,擦肩而过也不反应。初来乍到的人一定会沾沾自喜,庆幸自己运气好,碰到一只可束手就擒的“乖”蟳。

别急,其实并非如此,也没这样凑巧的事让你遇上。这不是蟳,是蟳刚脱的旧壳,叫蟳屍。

以前曾经听祖父讲过,在他们那一辈就有这么一个人,初次跟别人去讨海时,别人捉一桶蟳回家,他却捡了一桶蟳屍回家,闹出的笑话还相传至今。

是蟳屍也别失望,发现蟳屍也是表明可能有其它蟳。先拿蟳屍嗅一嗅气味,如果是臭的,或者不够新鲜,这说明时间已久,或是随潮漂来的,就没啥悬念;如果是很新鲜,就得在附近的水洼里仔细找一找。

也许会惊奇地发现一只非常温顺的蟳,叫软蟳。因刚脱掉外壳极度虚弱,浑身软绵绵无法爬行,只好静静地呆在水洼里,任人摆布。

此时将它托在掌心上感觉沉甸甸、胖乎乎、软绵绵,令人爱不释手。并且还会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在水桶中,与其它海货隔开,生怕遭受暴力残害。

软蟳是稀罕物也是滋补品,反正在吃掉它之前会如同婴儿一般对待。

蟳子也喜欢扎堆潜伏在滩涂上大小潮沟水流交汇处,这种地方有货也没办法直接看到,只好用手在泥沙底下浑水摸鱼,摸到一个算一个。

可摸后常是连连得手,一处就逮了好几个。这般的收获真让人心花怒放啊!尝到了甜头后,我专去找这样类似的地场,往往也是事半功倍。

沟底石滩的大石块下面也是蟳的藏身之所,这个也相对好逮些,只要把石块都翻一遍就可以了。

最有趣的就是找蟳洞捉,在滩涂上发现蟳洞是非常令人兴奋之事,因为这有点带探险的味道,且悬念不断。

蟳子一般躲在洞底,洞大代表个子大,也相对深,手臂能进去的,就可以用手去试探一下,看看里边到底有没有货。

一摸,哈哈!有,有了,碰到硬硬的东西。这时手如果刚好触到是蟳的背后部,直接逮住抽出来。有时是软蟳,那就更好逮了。

但是,遇到极其凶猛的就有点麻烦了,每当手指端一触到它就咬,只好缩回来,这真有点拿它没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有两个选项:一、忍痛先让它咬住手指,然后连手带蟳一起抽出来;二、很费劲,徒手把洞口边上的泥巴一层一层慢慢挖掉,直挖到蟳待的位置再逮住。

然而,往往是事与愿违,让咬了后它还是弃鳌躲到洞底深处。因为洞太深,胳膊又够不着,白白挨痛不说,又得动手挖洞……

由于近几十年来多种等等因素,近海的海洋生物产量也每况愈下。去讨小海很难再像以前一样整半桶整半桶地往回拎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