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有哪些跨时代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封建到封建专制帝国时代的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落后的奴隶制走向终结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华夏文明酝酿着大变革;这一时期,我们的文明在各个方面都实现了飞跃式进步;这一时期,华夏文明昂扬崛起,渐渐追赶上了西方的脚步。

无论从各个角度来审视,春秋战国都是我国历史上发展进步的一个极其关键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的积淀阶段。也是我们的文明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和进步路线的这么一个重要阶段。这个阶段,我们的民族渐渐茁壮,渐渐血肉充实,为最终的腾飞做足了准备。

春秋战国时期

纵观这五六百年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段时间,我国经历了一场文化的大飞跃,技术的大革命,制度的大改革。在这一时期,原本还遍布大江南北的所谓的传统部落制度基本被先进的制度取缔,更加有效且更具职能的新型政府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运用。通往全国各地的道路被开辟出来,一方面有利于商贸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更方便国家职能机构可以更好地管理很远的地方,为中央集权提供了可能。

越王剑

正因为这几百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原本起源晚于埃及和巴比伦近两千年的文明,实现了与西方齐头并进。

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有哪些划时代的进步和变革。

铁器

1、铁器的逐渐成熟和广泛使用

古语云,伏羲神农时期,以石为兵;黄帝时期,以玉为兵;到大禹时,以铜为兵;春秋战国时,始以铁器为兵。

众所周知,铜是一种很软的金属材料,要想制作成锋利的兵器,就必须要掺杂其它材料制成合金,所以,青铜器中往往有大量的锡和铅,按照一定比例搭配而成。这样的青铜器,虽然不易氧化,可以保存数千年不被腐蚀。但是往往就过于硬,而缺乏韧性,而且不耐用,不够锋利。青铜兵器一旦和铁质兵器交锋,很容易就被砍断。而且青铜器往往会比铁器笨重厚。

在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开始出现。到了战国时期,从初代霸主大魏国开始,无论是民间还是军队,便广泛使用铁器作为生产工具和武器。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我国便逐渐淘汰青铜器,走向铁器时代,一直到汉代,中国正式进入铁器时代,这是历史时代性的跨越发展。

天文历法

2、天文历法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代,随着周王室礼崩乐坏,天下分崩,各国史官记录都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农业生产,是特别需要历法这个东西的,毕竟什么时候种植还是很关键的。于是,很多人就开始占星,根据天体运动的规律来确定时间。石申著有《天文》八卷,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并且,春秋战国时期,古人根据北斗的运行轨迹,将一年均分为24份,也就是如今的二十四节气。

西门豹处理巫婆

3、开始对巫术的逐渐摒弃

春秋之前,巫术盛行,很多巫婆之类的神棍愚弄百姓,为祸一方。他们以奇异和鬼怪之说,误导和蛊惑百姓。导致了古代的风俗比较恶劣,这是部落制度的残余,很容易致使政府统治效率不高。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部分先贤的开眼看世界,知道了巫术的不可信性,逐步开始摒弃巫术,先是春秋时,巫术渐渐从国家层面被摒弃,不再为统治阶级所信任,再到战国时期,各国开始从民间角度清除巫术。

战国前期著名的西门豹治邺,以及战国中后期著名的商鞅变法中重要的移风易俗,就都包含着对巫术的摒弃。

4、数学知识的萌芽

中国古代,虽然自古以来都不是以数学为强项,更是数千年文明,都没有形成一个类似于数学的学科。但是,不可否认,中国民间,自古以来都有着数学知识的传承。而春秋战国时代,正是我国数学知识的萌芽阶段。

在这一时期,中国发明了筹算,在建国初期出土的一座楚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天平、砝码、铜削、毛笔等物品,还装有长短一致的竹棍40根,这些都是筹算的最早工具。而出土的《墨经》中,已经有了相关的四则运算和分数运算的相关记录。

而且,不同其它国家的早期文明的二十进制和六十进制。中国自春秋时代,就已经广泛使用与现代数学一致的十进制。当然,大家可能会说,一斤十六两,半斤八两,而定义中国是十六进制。其实不是,除了一斤十六两,其它的度量衡大部分都是十进制,一两十钱,一钱十分,一分十厘,一厘十毫,一毫十丝。还有一石十斗,一斗十升;一丈十尺,一尺十寸等。一斤十六两,是比较特殊的存在,而凭借这个推论古代是十六进制的人,完全就是低估了咱们祖先的智慧。

而数学就是科学的基础,中国在春秋时代的数学萌芽,为我国几千年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扁鹊

5、传统医学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传统医学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首先有我们熟悉的扁鹊的故事,昭示着我国传统医学走向历史的舞台。还有,这一时期,我国的医学典籍也开始有了新的涌现。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就有相关的《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而针灸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比较常见。《外经》,《扁鹊内经》、 《白氏内经》等一系列著作诞生。更是相传,《黄帝内经》也极有可能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当然也有争议是西汉时期。

《左传》昭公元年记载,春秋时期秦国名医医和提出了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病理理论。无论从什么角度解析,都可以论证出,春秋战国时期,乃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飞速发展时期。

文字

6、文字的革新,文化的进步

汉字真正意义上的飞速发展,是从战国时代开始的,战国时期,因为国家之间的独立性增强,各国文字在西周金文大篆的基础上都各自发挥,有了新的特点。各国皆有各自特色的文字。而且,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类学术和邦交发展,文字从殷商西周时期的祭祀等重要仪式的所需,变成了各国之间的日常所需,文字开始普及,而随之而来的就是文化的发展,诗经、楚辞、论语、易经、礼、乐、春秋、道德经、庄子、孟子、墨子等著作,更是华夏文明历史上的瑰宝。而李斯在战国末期,采集百家之长而统一的文字,更是将整个华夏文明联系在一起,成为我国统一的重要纽带。

战国时期船舶

7、造船技术的进步

《淮南子》:“見窽木浮,而知为舟”,我国自远古时期就有对造船的研究,最开始,自然是筏和独木舟之类的简易工具,到了西周时期,有了一定的发展,可以通过舟造浮桥。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造船技术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随着铁器时代的来临,铁制斧、凿、锯等工具的使用,造船业也取得了高速发展。

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风帆作为船舶前进的动力,风帆的出现是船舶发展史上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而吴国、楚国、越国等南方大国,都有与船相关的官职,而这时候的船,可以承载重物运输,公元前549年,“楚子为舟师以伐吴”,可见,楚国已经有了水军。而吴国夫差时期,北伐齐国,就有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场海战,标志着我国的船已经可以长途航海。

造船技术的跨越式进步,标志着我国工艺和传统工业的伟大进步,更是一个文明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志。

8、军事理论的进步

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战争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国家的军事理论的巨大进步,从春秋时期,类似骑士之间的打架,宋襄公不攻打半渡的楚军,楚庄王邲之战不追击逃窜的楚军。到战国前期,吴起的各种战术,打造魏武卒。再到战国中期,孙膑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以弱胜强的谋略。最后是战国末期,白起、李牧等名将的各种料敌于先得运筹帷幄。

从孙子兵法,到吴子,到孙膑兵法等各类兵书,我国军事理论成熟,同时也正是因为这些理论,在后来保证了我们得华夏文明千百年来抵御了无数次游牧民族得入侵。这是我们民族强大的标志。

学术思想大家

9、学术思想和教育的进步

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春秋时代百家争鸣,诸子百家各展其才华,儒学、道家、墨家等众多思想家相继横空出世。在教育界,前有孔子弟子三千,桃李满天下;后有齐国稷下学宫学者无数。

《道德经》、《论语》、《诗经》、《易经》、《墨子》、《南华经》、《孟子》等都是我国文化的软实力。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伟大进步,才形成了我国华夏文化的内涵,影响华夏数千年的历史走向,昂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技术带动工具进步

10、生产技术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代的最大进步,应该体现在生产技术的进步上,毕竟,只有更多的先进生产力,产出更多的粮食,才能充实人口。春秋战国时代,虽然战乱频发,但是却是我国人口增长的重要时间点,孙叔敖、李冰、郑国等水利专家,新建水利工程,造福百姓。特别是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广泛运用,生产工具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先是魏国李悝、西门豹等治理下的魏国,必杂五谷,以备灾害。同时播种稷、黍、麦、菽、麻,开垦拓荒,保证了收成,同时也促进了人口的增长,为魏国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再后来,各国仿效变法,皆对农业生产有着很大的关注度,比如商鞅变法,就特别鼓励和重视生产。而在政府的鼓励下,生产技术也随之飞跃式发展,井田制度瓦解,牛耕被广泛推广,再加上铁器的运用,生产力大大提高。同时又有水利工程的灌溉,产量大大提高,人口飞速增长。华夏强大文明正是在人口数量上积淀而茁壮成长。

(0)

相关推荐

  • 干货!汉代古玉鉴定指南首 次出炉,史上讲的最明白最透彻

    从目前考古发现而言,汉代玉器的纹饰主要有以下几种:蒲纹,由三个方向的平行线组构成的类似蜂巢的纹饰,流行于战国至西汉中期,主要用于装饰玉璧,玉璜等.谷纹,由谷粒状的类螺旋单元组成的纹饰,分两种,一种是在 ...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师旷(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

    师旷,字子野,春秋时著名乐师.道家.他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瞑臣.为晋大夫,亦称晋野,博学多才,尤精音乐,善弹琴,辨音力极强.以"师旷之聪"闻名于后世.他艺术造诣极高,民间附会出许 ...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伍子胥(春秋末期军事家、谋略家)

    伍子胥(前559-前484). 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谋略家.谷城冷集区沈湾(原系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春秋时期吴国大夫(此时官分三等:上卿.大夫.士).后为吴国破楚有功,被封于申( ...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李园

    李园,战国时期楚国权臣.其为赵国人,入楚,以乃妹贵,谋划诛杀了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春申君黄歇,专楚政.楚考烈王没有儿子,春申君为这件事发愁,就寻找宜于生育儿子的妇女进献给楚王,虽然进献了不少,却始终没生儿 ...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秦宣太后芈月(中国十大太后)

    宣太后(?―前265年),芈(mǐ)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战国时期秦国王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攻灭义渠国,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死 ...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尹文(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

    尹文(约公元前360-前280年),齐国人.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与宋钘齐名,属稷下道家学派.他们的思想具有调和色彩,对后期儒家思想有深刻影响. 尹文于齐宣王时居住在稷下,为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宋 ...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

    今山西运城人,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秦昭襄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为蜀郡守,在今四川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成都平原富庶 ...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孙膑(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

    孙膑(生卒年不详),,齐国鄄邑(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人,孙武的后世子孙.原名不详,因受膑刑,被砍去两个膑骨,故世称孙膑.大致于孙武去世后百余年.即公元前3世纪,生于阿.鄄(今山东阳谷阿城镇.鄄城县 ...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颜回(儒家五圣,孔门十哲)

    颜回(公元前521-前490年),亦称颜渊,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七十弟子之一.他一生大半时间跟随孔子生活和学习,极深地理解并履践了孔子的思想学说,以谦虚敏学.尊重师长.仁德出众而著称,被后人推 ...

  • 春秋战国历史人物——鲁仲连(稷下学宫)

    鲁仲连(公元前约305-前245年)又名鲁连.鲁连子,战国时齐(今冯官屯镇望鲁店村)人.风流倜傥,善于谋划.常周游各国,为人排难解纷不受酬报.旧<茌平县志>多版本数处载有鲁连故居.墓.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