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该照书养还是照猪养
该照书养还是照猪养
苏珊
读过一位台湾作家调侃养育孩子的书,其中有几句话印象特别深刻:第一个孩子照书养,第二个孩子照猪养,养第三个孩子时,如果孩子的奶嘴掉在地上了,这时这个做妈妈的会吆喝着狗把奶嘴叼起,然后再放回孩子的嘴里而不会劳驾自己动手……。这里头固然有调侃味道,但相信每个母亲说到养孩子就会百感交集,因为对于很多工作着的母亲而言,孩子的妈妈只是个副业,这个头衔外还有谋取粮草的正职。
我只有一个孩子,现在回过头去看,曾经的我也是把儿子当“猪”来养。不同于以上的那位母亲,她的弃垒而逃也许是因为精力由张至弛,我则是迫于现实,又或是自己自以为是选择。
儿子刚满三个月,我请了个阿姨来帮忙,从此儿子就基本上全权由她来照顾吃喝拉撒。我呢,每天早出晚归,皆因书要读,饭要开。每天早上六七点出门上课去,下课后留在学校做功课、看书和吃午餐。到了时间点,匆匆忙忙拉着一袋书上班去,晚上十一点多才回到家。所以,通常情况下,我出门和到家的时间段,儿子多半已经在睡梦中。这样的情形持续了七八年直到我毕业。所以,相比于有钱人家的小孩各种矜贵和早期教育,我儿子的“猪”级待遇显而易见。不是我不肯陪伴,也不是我不肯付出,而是现实条件不允许。
“穷养”和“富养”,这两个在当下代备受关注和争议的教育话题,私下认为如果客观环境被滤去的话,其实也就失去了探讨的实际意义。
我父母都是农民,靠着种地养大我们姐弟六个。从小到大,耳熟能详的是我和弟弟如何在田边稻草上玩耍,而父母和姊姊们在旁劳作的故事。记忆中乡下的先辈们养育小孩很简单。他们一早把家里那几个还不能帮忙的小孩子像放鸡一样放出去,晚上用食物当饵把孩子回笼,点点数便一天过去了。大一点的孩子呢,上学只是副业,帮忙田地劳作、照料家务和照顾小弟妹才是正职。那些时代,这种基于农村的客观环境而采取放养式的乡下孩子也许确实比不上城市孩子见多识广,但父母辈们的勤劳和坚韧品质不也潜移默化地转发成为了孩子们的悲悯、同情、和自强不息的能力吗。
没有斑斓多彩的童年曾是我心中的痛,也是我咬牙要为儿子创造更好物质条件的原动力。当我终于不必把自己每天都活成旋转的跎螺时,朋友当中那些已经仔大女大的过来人向我谏言道:“你啊,得趁儿子还肯跟在你后面屁颠屁颠转的时候,多带他看看外面的世界去,要不,过了十三四岁这年龄段,你再想要带他出去,他也不再理会你了”。
于是,好些年来,寒暑假期里只要有机会,我都不惜瘦了钱包和身体,用各种方法把他往外面世界引,这种用心良苦的行为似乎并没有我理想中的预期。旅途中人家一个不顺心,瘪瘪嘴就来句:还不如在家玩游戏!
甲之甘饴,乙之砒霜 ! 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被珍惜!
能和父母一起出趟门可是我小时候想都不敢想的奢望啊! 看来我只是一厢情愿地活成我自己心目中想要的那个“妈”,而这个“妈”可能非他要的那个“妈”。
儿子如今是个半大的小子,他对照顾过他的所有保姆均保持着深厚的感情。回忆往事,很多小事至今他居然仍能如数家珍。出于内心的愧疚,偶尔我主动和他谈及我的遗憾。他倒是一副无所谓大度的样子,反过来说他其实对小时候的回忆非常美好。我想,也许这是大实话。起码,外人从来都是顺着毛来撸。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素薇,笔名苏姗,定居在美国。文字爱好者,愿与文友们分享庸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