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子|哥伦比亚大学温凌胜:走出舒适区,遇见自己的更多可能性

温凌胜,郑州外国语学校2015届毕业生。高中毕业保送至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就读食品科学与工程、英语双学位。2019年出国留学,就读哥伦比亚大学公共卫生硕士(流行病学方向),即将毕业,预计留校工作,研究方向为新冠病毒。

时光匆匆,不知不觉我从郑外毕业已经六年了。六年时间里,又是两届学生走进郑外又依依作别。如今,我的学生时代竟然可能要告一段落了。我终于能够静下心来,回忆高中以来的这一系列奇妙的求学旅程。想了想,大概也只有“走出舒适区”能很好地概括我这六年来的经历了。

从郑外毕业的这六年来,我好像不安分一样,先跑到离家一千公里之外的杭州求学,又先后两次独自一人去美国留学,仿佛一直在路上奔波,不肯停歇。

而回想起来,这六年来的每个阶段,都有郑外秉承的理念与我相伴。

01
/ PART

走出高考——“全面发展”

我没有参加高考。高三上学期我经历了成绩的严重下滑,心态不稳,唯一一次考得还算满意的考试是保送生资格考试。当时看到保送是条出路,我就决定中途离开高考那条漫漫长路,在保送这一条全新的充满未知数的道路上奔跑。

因此,我要先恭喜马上要参加高考的学弟学妹们:你们在准备高考这条路上比我坚持的时间要长很多,你们的毅力和执著要远超六年前的我。

高考占据了高中三年里的太多时间,仿佛高考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一样。但是等到高考结束,你们会发现,高考不过是人生众多里程碑之中比较早来到的一个。

上大学以后我一直认为,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真正对人影响深远的教育是从走出高中开始的。

回过头来看,准备高考的日子真的比较单纯,有着几乎唯一的目标,还有一起为同样目标奋斗的小伙伴。

走出高中之后,你不再跟着同一班人同步学习同样的课程,而是全靠自觉去选你想上的课、去学你想学的知识。

走出高中之后,你不再在班级或年级这样的小范围内竞争,而是这社会里谁都可能和你竞争。

走出高中之后,你将面临无数的可能性;你安排时间的方法,你所选择去学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会决定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感谢郑外没有单单教我怎样去考好高考,而是预备我用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去接受教育,教我学会终身学习,并且教我怎样在十字路口做出决定。

02
/ PART

走出河南——“智慧人格并重”

刚升入高三的时候,我很难想象我能有这么一个机会,离开我生长的地方,到一个更好的城市去上学。大学四年不只有埋头读书,还是一段学会关心自己前途、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关键时期。如何应对浙江大学忙碌而充实的学习和课余生活,这功课原来在郑外就已经学到。

浙大的竞争压力非常大,其中又以竺可桢学院为甚。大学里的竞争大部分时间是无形的,因为有时候你甚至不知道是在和别人竞争什么,也不知道竞争到底有没有意义。

郑外的教育鼓励我去和各路人竞争,去突破自己的习惯思维,否则会发现路越走越窄。

但是与此同时,郑外的教育又提醒我拒绝恶性竞争,因为维护自己的人格和尊严,比恶性竞争得来的果子(比如得分、排名)来得更重要。

在大学里,我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和别人沟通上,无论是和父母、朋友、队友、课程小组组员,还是学校老师,甚至是为了学生会活动的赞助,要去联系杭州的商家。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也是郑外给我的一课,因为郑外不教学生死读书,丰富的课余活动已经为我打开了一片片交流平台,预备我能在未来的学习之余充实自己。

03
/ PART

走出国境——“国际视野”

感恩的是,在杭州和浙大这个更宽广的平台上,我有机会去自定义我的大学四年应该怎样走。比起按部就班地读完四年,即将上大三的我抓住了一次出国交换的机会,自此改变了我的整个关于受教育的观念。

这和郑外一直强调的“国际视野”密不可分。但在高中时,我对这四个字的体会还没有现在来得那么切身。直到大三,我去UIUC交换了一个学年,整个看法都改变了。

没想到的是,从杭州大城市来到香槟大农村之后,我发现我更喜欢美国的大学教育。在浙大一个学期不上十几门课几乎是不正常的,但美国的本科一学期4门课就够了,因为同一门课每周至少要上两次,每门课每个月基本上都有考试;在考试的督促之中,知识学得就更扎实。在郑外学国外原版教材,对我在美国适应全英文的教育环境,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于是从美国回到杭州之后,我就下定决心申请出国留学。当时感觉食品工程专业本科出来找工作路窄,而且要一路读到博士可能才行,我就凭着在美国学的营养学知识作为“跳板”,准备跳到公共卫生这个对我而言全新的学术领域去。

公共卫生比工程专业更看重数据分析,父母当然都支持;不谙英语的他们虽然没法提供什么技术支持,但我知道,整个申请过程中我并不孤单。

大四上学期临近毕业又要申请研究生,太多的事情要做,各种任务把我包围,我却知道我不会被困住。

最后,我顶着不小的经济压力,告别父母,一个人来到纽约,来到哥伦比亚大学,住在“世界中心”的边缘。

正当我期待纽约打开我的国际视野时,我发现哥大医学中心的面积,不包括医院建筑的话,还没有郑外的校园大,没有体育场,和纽约的“城乡结合部”融为一体。

学院的中国留学生们,大多数去读了生物统计的理学硕士,而我所在的流行病学公共卫生硕士项目,没有太多中国同学作伴。

一开始我还在想,是不是我申请时走眼选了个不适合自己的项目。后来才发现这担心都是多余的——由于我这个项目第一学期大家几乎每天一起上同样的课,我开始和同专业的美国同学交朋友,一起出门玩,一起合作小组作业,一起吐槽课业太多。我又开始学着去关心学校周边的社区,融入了更广的留学生群体和华人群体……在我的国际视野逐渐打开的同时,我在纽约找到了家的感觉。

两年研究生读完,作为哥大毕业生的我,和两年前的自己相比,感觉已经是“新造的人”了。

然而在哥大读了一个半学期,疫情来了。有谁期待自己研究生的三分之二时间都是在家上学呢?

但奇妙的是,在美国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一起合作项目的学校老师答应给我一些工资,解决一些经济上的困难;

我在疫情前结识的好友,基本上都撑过了那段必须做网友的时期,在毕业季终于能重新一起玩耍;

在自己躲避疫情一年之后,我终于有机会能够深入学校附近的少数族裔社区,打电话鼓励他们来接种疫苗;

甚至在辛辛苦苦找工作几个月后,兜兜转转又是学校提供给了我一个职位,从投递简历到发offer,一共只有10天时间……

一路奇妙的带领,指教我对生命中的所有事情都怀有谦卑感恩之心。两年之间,我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想要的结果,所有事情仿佛都已经决定好的,自己只是勇敢地去拥抱了一下未知的可能性,然后事情就发展成了现在的样子。而若不是当年郑外提醒我要打开国际视野,我从一开始可能就不会走出这一步了吧。

高中毕业尽管已经六年,郑外依然持续地在我的人生中发挥她的影响力。在郑外培养的基础上,我一点点突破自己的舒适区,适应不同的环境,迎接未知的挑战和机遇。

(0)

相关推荐

  • 新课标背景下的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阅读当作重要任务和显著特色纳入顶层设计,高考语文试卷也是基于学生具有海量阅读和具备较高阅读能力的背景而命制的.但全日制模式下的高中学生几乎挤不出时间来读书,所以, ...

  • 走出舒适区,才能获得更多机会

    罗志渊心语(2021年2月27日) 每天晚上,闭上眼睛,安静告诉自己,按照自己的原则,走好自己的路.生活中,别人怎么想.怎么做,我们是无法控制的.路在自己脚下,你不敢踏出第一步,谁也无法帮你.敢于走出 ...

  • 期中考后必听的30条建议 | 没有走出舒适区的勇气,哪会有什么“习惯性优秀”

    期中考结束,学期过半,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考试不是目的,而是帮助我们检验和反思的一种手段.分数已成为过去,在考试之后该如何调整? 高一学生,是否适应了高中的学习和生活? 高二学生,是否走出了舒适区?有 ...

  • 下定决心逼自己走出舒适区

    人真的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生物. 有时候明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却总想着做一只鸵鸟,一头扎进沙子里,假装看不到未来的真正结局. 就比如我现在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是选择一个毫无发展前景,只能挣个三瓜两枣 ...

  • 走出舒适区的重要性(十)

    走出舒适区的底层逻辑:打破平衡,激发身体的新反馈,然后调用闲置或未开启的基因,重新在更高的维度达到平衡 在我们努力的过程中,会存在一个瓶颈期,会存在一段时间不断修改我们以前的稳定状态,我们无法感觉到自 ...

  • 真正的人生,始于走出舒适区

    真正的人生,始于走出舒适区

  • 如何走出舒适区,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舒适区♪Creative coffee为什么改变这么难呢?因为我们的旧经验根深蒂固.旧经验为什么会那么牢固呢?这是因为一个最重要的心理机制--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这个词,你一定听过.平时我们常说,要 ...

  • 改变自己,走出舒适区(进化)书评

    音乐剧<国王与我>中,有一段著名的抒情诗:"每当我害怕时,我就高抬我的头,然后吹上一首快乐的小曲,所以没有人会怀疑我很害怕--这种欺骗的结果难以表述,因为我在欺骗我害怕的人时,我 ...

  • 靳东走出舒适区演农村剧,可剧情、场景实在太不接地气了

    靳东的新剧<温暖的味道>开播了,依然是跟好朋友李乃文合作,这已经是他们第4次搭档了. 靳东和李乃文在之前的三次合作中都是演精英,<恋爱先生>里是高端诊所创办人和合伙人,< ...

  • 德城市数字化是时候要走出舒适区了

    德国市政当局在数字化上已经浪费了太多时间,而且投资不足.数字化项目的接入点可以是居民停车位登记,和居民注册注销流程. 德国城市和市政协会正敦促德国各个市政当局在数字化方面投入更多资金. 其常务理事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