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原来平常人
最喜欢夸人的言辞是:菩萨相。因为貌美如花多是先天赋予,而菩萨心肠却多是后天形成。只有心底柔软,胸怀他人,才能面容和善,眉目有情;试想,倘若我们用一生的时间来修持,到了垂暮晚年,仍然面容可狰,那该是多么忧伤的一件事啊!
菩萨一词出自佛教。可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却生活在最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下的古代印度,在那个不平等的制度下他是“王”,有着先天的优越性。但是,他放下了帝王的尊贵,反对以种性、等级论人的高低贵贱,始终坚持众生平等。正是他懂得放下,懂得尊重,坚持众生平等,以道德、智慧进行修持,才达到了人生的理想境界。佛陀让我们懂得:一个人只有心底广阔,才会无私无畏;一个人只有心无羁绊,忘却自我,才会立地成佛。
都是平常人,菩萨与常人的区别就在于一颗心!
我想起了南非总统曼德拉,这个黑人领袖,却坐了27个的监狱,但是在他执政期间却选择了与对手的原谅与和解。他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能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他说“怨恨如同牢狱,原谅别人,等于升华自己”,是啊,怨怨相报何时了?但我们明明懂得这个理儿,却就是不肯后退一步。正是这样一个不计前嫌的人,赢得了世界人们的尊重。因为,在他伟大的思想里,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小”来。我们久久沉于俗世,有了太多的分辩与计较,我们总是忘掉不了对错与是非,不懂得宽恕与包容。
从曼德拉的身上让我们明白越是经历苦难,越要懂得放手;越是懂得放手,越能让我们远离苦难!从凡人到菩萨需要这样纵身一越!
在中国传统儒家的思想里,也有人人皆可成圣贤的说法。这里的圣贤不是说有多高的功德,多大的建树,主要指的却是要有一颗圣贤之心。一个人有了圣贤之心,即使一件小事,也会做得细致入微;如果交给他一件大事,自然会做得顶天立地。所以,中国古代的圣贤敬重黄帝、大禹,也敬重命短薄的颜回、没有称王侯而仗义的关公。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但是他出身贫贱,一生无功名,也无利禄,但是却深得老师的称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也”,其实在孔子对其弟子的葆奖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孔子评价一个人是非卓越的标准就是能否脱离吃喝住行,只有远离粗俗,才能抵近文明!还有紧紧跟随刘备的关羽,本身也并非完人,但是他仗义,让曹公也深为后人崇敬!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里的“小人”指普通的平民百姓,他常为自身的衣食冷暖而忧心忡忡,而那些君子却常常身在陋室而心忧天下。因为你胸怀天下,所以你的视野就放眼于天下,人生格局大了,就少了计较。当一个人的目标越来越高远时,就忘记了那么多的抱怨与忧伤,就会心生快乐与喜悦。
如果说历史是一条长河,从这些传统文化的河流中,我们懂得如果成大名,谋大事,除了人和还要有天时、地利,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没有天时和地利而放弃自己的一生!而菩萨原本凡人,只是他耐得住平凡,懂得在平凡中进取与坚守!
18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