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设计 | 宜兴丁蜀镇新时代文明中心

宜兴丁蜀镇新时代文明中心

此项目是丁蜀镇城区更新的重要节点,是水石设计与当地政府协力完成的小城镇公共空间创新 。

城镇片区

再生的城市空间节点

本案位于陶都宜兴市丁蜀镇,一座以日用陶器生产闻名的历史文化名镇。紫砂壶为代表的手工业曾经占据了丁蜀产业的半壁江山,丰富的陶土矿藏给这里带来了百年兴盛,但同时过度依赖单一产业也造成这座富庶的江南小城城市空间相对单调,缺少高品质现代城市生活的发展空间;早在数年前政府非常有远见的提出如何在保留城市记忆历史文化的同时,激活城市活力,导入更多元的空间功能,这个目标也形成了所有丁蜀镇城市再生的思考重点。水石设计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参与到由政府推动的丁蜀镇城区再生中。

▲丁蜀镇规划分析

▲基地区位分析

“ 将裸露的

混凝土构架,转变为能带动

城市配套功能提升的新空间示范。 ”

项目基地位于丁蜀镇青龙山片区城市设计的最重要的公共节点,与镇政府大楼隔路相望,同时位于丁蜀镇最重要的东西向城市绿轴上,面山枕水的城市绿带连接起丁蜀历史上最有名的蜀山和青龙山。

作为绿轴上唯一的建筑,曾希望用作茶室服务市民,施工在主体结构完工后停滞。自此空置的场地便成为了城市的消极空间。镇政府决定牵头重新赋予功能,把这栋城镇文脉绿轴上的烂尾楼改造为集文化、演出、展览与党建中心,甚至包括一个儿童图书馆的公共建筑,让更多的市民能来这里体验丰富的城市生活。

▲基地原状

在整体片区城市设计的框架指引下,我们面临从建筑到景观以及室内的一体化设计,将裸露的混凝土构架转变为能带动城市配套功能提升的新空间示范。践行我们对于城市更新中公共建筑改造的理念,即城市再生需要引导公众的参与,通过设计创造空间影响公共行为,连接场所与人,从而激发场所活力。

原有建筑

平面结构的留存与再造

“ 以什么样的

新形象存在于再生之后,

是我们改造之初一直思考的。 

历史文化名城往往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建筑场地氛围展现给我们的是与自然无限贴近的生态环境。我们希望选择更为纯粹的材料以及色彩语言,使得功能和原本形体结构就比较复杂的建筑表现的更单纯和功能化。和环境融合,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新生和公共性。这一个思路很快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大家都希望用新的建筑形式语言来呼应新的城市功能空间。

如同理查德麦耶1979年在为印第安纳州的新和谐村New Harmony设计的新游客中心及图书馆,用纯白如同希腊圣殿的形像为那座淳朴的小镇贡献了一座公共的人文主义建筑,甚至连名称Atheneum也在致敬希腊城邦的神圣感。

▲麦耶New Harmony's Atheneum活动中心照片

(图片来源网络)

原建筑是烂尾楼,我们希望能够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结构的特征,打造新的建筑形象和空间。原有建筑形式结构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中央的圆形中庭和外延的片墙,这两个要素被我们予以保留。改造设计便是如何在这一基础上做加法,尽量不动到既有结构。我们不希望新置入的文化、展览、图书馆、报告厅等功能缺乏联系和融合,需要考虑的是打破原有各个功能空间的隔绝与孤立,通过内部公共空间的重置与连接,开放的空间感受带来更多活力和参与性。

▲平面过程草图

利用现状保留的片墙来建立新的平面空间秩序是重要的设计策略,围绕着平面的核心——圆形中庭,我们在沿城市和临河面原有片墙留存处依次置入了文化中心、展厅、图书馆和会议空间四个主要功能区域,让市民在活动中在不断的和不同室内功能单元之间产生最紧密的互动,所处的室外场所随着界面的旋转变化,同时产生室内外更好的融合。中庭作为第一纽带空间,在四个功能体块的空隙间置入了室内的公共空间,让几个功能体块的使用者也有充分的融合,因此这个项目的室内空间也由此产生着和户外城市空间同样的特质。这种互相融合正是丁蜀这座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城市当下进行更新的意义。

▲空间推敲模型

这一系列从原有结构引发而来的新的限定,产生与外部各处象限的空间对话,建筑围合也被空间层次所取代,立面的消失让这一本来就带着强烈的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有了更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种特征并不附着于材料和科技,而是固化在了建筑的本体语言。

▲建筑一层平面图

▲建筑二层平面图

由于希望加强建筑的透明感,在建筑外观上我们非常有节制的做了构件的增加,在原有垂直墙体的基础上分别在南北加建两道弧形墙,弧形墙与直线片墙围合出的新的室内外空间,结合室外楼梯、观景平台,弧形片墙上的拱券洞口,与场所产生了互动。同时北向的垂直墙体也得到强化,延伸到广场作为空间核心来组织人流进入的动线,结合室内和东北角原有留存的的弧形墙形成这个新空间的限定。

▲形体生成分析

保留了原建筑弧形结构框架,在外加建弧形片墙,镜面水池拂过切角的片墙渗入弧形结构下的灰空间内。透过水池和灰空间可以看到东南侧的入口,原建筑的直片墙和楼梯掩映在后。弧形片墙的二层为室外休息空间,在片墙上开线性洞口,外部的景观被框景在内。主入口顺延弧线引导人流,从市民广场发散的弧线也连通了地块外的公共景观,让文脉连续。

参与影响

公众行为新的空间设计

“ 赋予建筑

以开放性和透明性,

希望它不是孤立封闭的个体。 ”

整个设计通过新的空间再造带来市民参与性活动,重新定义场所赋予场所活力。在场地设计上,建筑将沿青龙河城市绿轴沿岸的步行体系重新连接,使之成为城市公共步行体系中的一部分。同时沿河岸外扩室外平台和灰空间,延伸建筑外缘,使建筑与景观和人的活动充分融合,形成开放集聚的场所精神。

本案的设计理念之一是赋予建筑以开放性和透明性,希望它不是孤立封闭的个体,外部环境与内部新生的空间场景相互渗透,以入口处大面连续通透的玻璃幕墙传递出透明开放的新城市公共场所气质。

建筑入口摒弃了原有对称中入式的布局,顺应弧形墙体的流动,从城市广场延伸出曲线路径,将公众自然引入,消解传统公建的威严感和距离感,使其更具开放性和参与性。

大厅内的吊顶继续延续室外的弧线导入感,汇集在中心的弧形墙体,墙体加建弧形楼梯,作为主要交通体连接一二层。可以穿过二层展厅圆形拱券洞口从楼梯到达一层公共空间,通过此处可远眺市民广场的景致。

中央的圆形中庭是整个空间的核心,原建筑大的中庭空间被重新组织细分,通过新置的两道弧墙将其分为入口大厅、红厅、片墙间的走道。片墙基于原有建筑的语汇,同时提炼于丁蜀镇当地紫砂壶制作中拍打泥片,围身起筒这样独具代表性的传统造型技艺。

原始和纯粹的空间感受尤为重要,

历史的记忆融入在设计中,

让文脉延续。 ”

主入口处布置了一幅丁蜀艺术家创作的艺术画——作为对景与展厅楼梯相望。

片墙外为入口区域,片墙间的狭长走道用于布置展廊,市民穿过这片狭长空间,沉浸在丁蜀的历史变迁中,而后豁然开朗,便进入了高耸的洞穴空间——红厅。再生后的红厅暗喻着丁蜀镇龙窑,龙窑孕育着孕育着丁蜀灿烂的紫砂文化。红厅原为党建需求设计,作为整个建筑最神圣的地方,原始和纯粹的空间感受尤为重要。中庭天窗洞口的一端抬高,让阳光有角度的倾泻进室内。天窗下保留了原有的片墙和楼梯。

在这里,我们和宜兴著名的陶艺大师蒋国兴进行空间陈设合作,以陶片为原材料,创作一件在地的装置作品。这件艺术品即安置在楼梯后的片墙上,市民可以顺着楼梯触摸着大师的陶艺作品,从一层来到二层。

四大功能体块间原为两道左右对称的狭长庭院。因为功能的重新置入,赋予了两个庭院不同的空间属性。左侧庭院作为图书馆内部中庭使用,加建楼梯作为交通联系体,楼梯侧面布置通高的书架墙,间隙放置陶艺展品。将楼梯微微抬高,读者可以坐在抬高的踏步上阅读,楼梯下低矮的空间用作儿童阅读空间,增加了活动的参与性。中庭边侧的加建了观光电梯,通过玻璃可以看到图书馆发生的一切活动。

图书馆的书架最高处也仅为1m,两侧空间可以联系。白色的框体书架弱化了体量感,让空间流动,市民自由的穿梭于内。同时临河侧赋予的透明性也让内外交融,消解建筑室内外的界限感。

另一中庭带来不同的空间属性和活动参与。两侧分属不同的功能空间,一侧为报告厅,一侧为预留空间。在区内布置吧台和点位,报告厅对中庭开口,预留空间亦是如此,使其成为两侧功能区的交融区域,市民可以在这里驻足交流。

报告厅前厅设置在临河面,有着良好的景观。同时将停车场设置在报告厅前,方便与会人员出入。前厅前用一片由当地碎陶砌成的半高土墙界定城市公共区域和场所区域,不隔绝的同时保持着报告厅的私密性。

后记

丁蜀的“更新城市”之路

从2016年开始,水石设计全面和丁蜀镇政府合作参与城镇中心区的渐进式更新。从中我们和城市的管理者也共同找到了操作的方法和交流的语言,从现在看来,这对我们其他类似的城镇建设与更新是有可借鉴之处的。我们共同从城市设计开始,梳理公共空间节点的类型和更新方法;我们从城镇产业格局的核心区域出发,研究生产生活的空间脉络;我们从示范单元入手设计,探索政府和民众参与式的自发更新;我们从土地价值研究中,对开发和建设行为的合理性做出长效发展的判断。在2020年初,水石设计“更新城市”编辑组对丁蜀镇主要领导进行了回访和漫谈,大家谈到也许存在一种独特的“丁蜀模式”,核心的价值在于政府、设计师和公众共同参与,引导、利用城镇特色的产业空间进行更新,获得可持续的文化、社会和经济发展。

▲水石团队与丁蜀镇伍镇长交流              ▲M7青年建筑沙龙

文化中心项目从筹备到落成运营的两年间,我们和政府和管理方有着多次充分的讨论,从功能需求到和周边公共空间的关系都是在充分讨论之间慢慢确定的。水石在城市再生项目中“参与式设计”的经验保证了各团队有效的将任务目标分解和推进完成,通过各专业一体化的全控式设计,扎根于场地,践行我们对于城市更新中公共建筑改造的理念,即城市再生需要公众的参与。通过设计创造空间影响公共行为,连接场所与人,从而激发场所活力,即“公共、再生、融合” 。最后的成果离不开我们的业主、丁蜀镇政府对更新再生的责任和支持,希望从此为基点,为城市公共空间和再生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和探索。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信息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丁蜀篇章 >>

近日,“丁蜀实践——当代中国小城镇建筑遗产保护与适应性再利用”活动在丁蜀镇新时代文明中心举行。“丁蜀实践”展览生动展示了丁蜀镇在小城镇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王建国院士为代表的多位建筑领域专家学者汇聚一堂,为“丁蜀实践”分享经验,贡献智慧和力量。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信息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活动照片 >>

项目名称:宜兴丁蜀镇新时代文明中心

项目规模:13420㎡

建成时间:2020年9月

项目类型:公共建筑

工作内容:建筑景观室内一体化设计

业主单位:丁蜀镇政府

设计单位:水石设计

建筑设计:建筑设计一部

设计人员:沈禾 胡肇闻 宋君竹 闫成鑫

张愉源 顾鹏宇 曹子奕

照片摄影:Sensor见闻影像

图文编排:水石品牌

(0)

相关推荐

  • 城市更新 | 杨树浦六厂滨江公共空间

    项目的场地原本是为运送生产煤气的原料而设的煤炭卸载码头.码头上约90米长4米高的混凝土墙是为了防止煤炭滑落水中而设计建造的,如今这一功能已经丧失,长墙便成为了沉默且颓然的存在.长墙本有两堵,沿江的一堵 ...

  • 【建筑可阅读】思南书局

    作为思南公馆建筑群中极具历史感与文化魅力的一栋独特洋房,位于复兴中路517号的思南书局承载了上海与近代中国的历史文化缩影.曾经,这里是爱国将领冯玉祥.李德全夫妇的产业,著名诗人柳亚子及其家人也在此寓居 ...

  • 宜兴,以“屎”为鉴!

    第2521期 吴国夫人 编辑 衡量一个城市的好坏或者文明,应该可以以"屎"为鉴.但凡污秽和隐秘的地方,更能见文明. 厕所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旅游业的发展,更关乎千千万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 ...

  • 宜兴丁蜀镇综合执法局设置的西瓜摊位

    今天是在宜兴陪伴你的第2713天 这个事情要从一张图片说起,在丁山陶瓷城偶遇到一个卖西瓜的瓜农,闲聊中瓜农说,"城管这个事情真的做的很贴心,方便我们瓜农卖西瓜,也方便老百姓的购买." ...

  • 免费送!宜兴丁蜀美食狂欢来袭!吃喝玩乐畅玩三天!

    今天是在宜兴陪伴你的第2629天 2021春天如约而至 正是踏青赏玩.舒展身心的大好时节 宜兴丁蜀一楼盘[龙运天城·宝龙世家]] 为大家造了一条市集 5月1日-3日 宜兴丁蜀龙宝踏春市集 美食嘉年华盛 ...

  • 宜兴丁蜀有“龙”,600多年!

    今天是在宜兴陪伴你的第2659天 (♬ 点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宜兴是一座有文化.有故事.有温度的江南小城,走进<在宜兴>有声内容,听不一样的宜兴故事.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

  • 大眼金的星际探索:云栖天悦银河艺术中心 / 水石设计 – mooool木藕设计网

    本文由水石设计授权mooool发表,欢迎转发,禁止以mooool编辑版本转载. Thanks SHUISHI for authorizing the publication of the projec ...

  • 水石设计 | 福州金辉江山铭著大区

    "我们试着找到气候与景观的崭新联系,气候是我们重新理解自然的关键,也让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更清楚的呈现.让自然沉思生活,在文化的语境下叙述心灵的安宁和诗意,为作品注入一种诗意的灵魂." ...

  • 水石设计 | 中国城乡总部经济产业园城市展厅

    营造优质的城市开放空间 建构立体的城市社区公园 中国城乡总部经济产业园城市展厅 区位与规划 复合化社区标杆 项目坐落于武汉汉阳大半岛核心区,紧邻后官湖北岸,拥有稀缺的城区内原生自然资源.中国城乡集团总 ...

  • 宜兴丁蜀这家餐厅搞事情!老板娘为了周年庆着急了!

    第2472期 景大爷 编辑 (文末福利) 写在开头:良品至味又一年周年庆来袭,很多老顾客找到老板娘,问她今年店庆做什么活动,可马上周年庆了,还没想好活动,老板娘着急地找到我们,一起想了想,觉得实在一点 ...

  • 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雕塑设计

    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雕塑设计

  • [新时代文明实践]水南圩乡这家超市购物不要钱,只要这样做...

    挂面   5分 毛巾 10分 牙膏 30分 鸡蛋 40分 ... 这个超市的日用百货 不要钱! 积分兑换! 还有这种好事? 在今天上午 水南圩乡文明积分超市 正式开业 积分超市面积虽然不大 但商品琳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