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疳

  下疳,又称“阴疮”、“阴蚀疮”、“疳疮”、“媾精疮”、“耻疮”、“臊疳”等名,是指生于男子外生殖器之疳疮。《医宗金鉴》说:“此证统名疳疮,又名妒精疮,生于前阴。”根据疳疮所在部位及形状殊异之特点,疳疮又可细分为9种,如《医宗金鉴》说:“其名异而形殊,生于马口之下者,名下疳;生茎之上者,名蛀疳;茎上生疮,外皮肿胀包裹者,名袖口疳;疳久而遍溃者,名蜡烛疳;痛引睾丸,阴囊肿坠者,名鸡魇疳;痛而多痒,溃而不深,形如剥皮烂杏者,名瘙疳;生马口旁,有孔如棕眼,眼内作痒,捻之有微脓出者,名镟根疳;生杨梅疮时,或误用熏、搽等药以致腐烂如臼者,名杨梅疳;又有生杨梅疮时,服轻粉、水银打成却药,以致便溺尿管内刺痛者,名杨梅内疳。”可见“下疳”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泛指生于外阴之疳疮,即包括上述9种,狭义者专指9种当中之“下疳”。西医所谓之梅毒发于阴茎、龟头、包皮者,也称下疳,可按中医所说之下疳诊断治疗。
  下疳之病,其种类虽有9种,然其理则一,主要由欲火过旺、房中热药、外肾不洁以及与阴器不洁之妇人交合而染之。其病理主要是热毒灼伤外肾肌肤。其治以祛除热毒、收敛生肌,内外兼用为要。《外科证治全书》云“其治不离乎内因外因两法”,《大众万病医药顾问》云”下疳虽有九种之名称,各以其状而定名。但“名虽不同,而其病源治法则完全一致,无稍异也”。
  本病发端于《肘后备急方》,称“男子阴疮烂损”,仅有外治。《疮疡经验全书》首次认识到本病与性生活不洁有关。《丹溪心法》认为系由热毒下传足厥阴所致。《薛氏医按》则指出属“肝经湿热下注或阴虚火燥”。《外科正宗》对此病进行了详细而系统的论述,认为其因有三:一由欲念不遂,二由与不洁之妇交而传染,三由房术热药,其理乃“邪淫欲火郁滞”,《医宗金鉴》及《大众万病医药顾问》均承沿此说。《外科证治全书》则立内外二因说,“内因者,由欲火猖动,不能发泄,致败精湿热留滞为患”,“外因者,由娼妇阴器瘀浊未净,辄与交媾,致淫精邪毒,感触精宫为患,最不易愈”。总之,历代对下疳一病的认识比较全面。尤以认识到该病与娼妇交合有关更为可贵。
  [病因病理]
  一、肝经湿热 湿热郁滞肝经,循经下注,浸渍蚀于阴茎则生疳疮,《景岳全书》云“下疳一症,本肝经湿热证也”。
  二、欲火猖动 精气旺盛,久旷房室,七情过极,欲念萌动,淫火猖狂,未经发泄,以致败精瘀滞而发为疳证,《医宗金鉴》说“男子欲念萌动,淫火猖狂,未经发泄,以致败精浊血留滞中途结而为肿”,《外科证治全书》说“由欲火猖动,不能发泄,致败精湿热留滞为患”。
  三、房中热药 不知自爱,偏信一说,为使房事助乐,侥幸不衰,久顿不泄,而于房室中使用热药涂抹玉茎,洗擦阴器,终致火郁蚀阴而为下疳之病,《大众万病医药顾问》说“由房术热药涂抹玉茎,洗擦阴器,侥幸不衰,久顿不泄,以致火郁结肿而成下疳疮病”。
  四、房事不节 恣情纵欲,或妄想不遂,相火内炽,以致损伤肾阴,阴虚火燥,循经下灼阴茎而成下疳,《薛氏医按》说下疳疮有“阴虚火燥”者。
  五、交媾不洁 房事后洗浴不净或乱用污秽之物抹擦外阴,也易染毒成疳,《东垣十书》说:“阴蚀疮者……或由房劳洗浴不洁,以致生疮”。
  六、传染梅毒 不爱自体,乱自交媾,若遇娼妓阴器瘀精.浊气,则致淫精传染邪毒,感触精宫而为患,《疮疡经验全书》云:“与有毒妇人交接,不曾洗净”,《医宗金鉴》说:“娼家妇人阴器,瘀精浊气未尽,辄与交媾,以致淫精传染梅毒”。
  总之,下疳一病,其病在肝、在肾,其因多端,有内外之别,然皆由邪火梅毒蚀于阴器所为。
  西医认为,阴茎梅毒下疳是由于不洁性交所感染,其病原为梅毒螺旋体。一般认为此病是在16世纪时由外国传人。而实际上其在我国的历史更早。早在公元340年左右成书的《肘后备急方》就有记载,公元1569年成书的《疮疡经验全书》记载了遗传梅毒。解放后,梅毒在我国已基本控制。
  (辨病)
  下疳多见于冠状沟、龟头系带和包皮内面,亦可见于阴茎干、阴囊等部位。初起时为一小丘疹,继而发生糜烂,迅速发展成溃疡,其边缘呈硬结状,溃疡无疼痛;或丘疹迅速发展糜烂、形成剧烈疼痛的溃疡,分泌黄白色或乳白色之脓性臭味液体,其溃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甚或整个阴茎肿胀疼痛、溃烂、流淌脓水。凡阴茎上的溃疡首先应考虑梅毒性和非梅毒性,要结合病史、表现,实验检查等进行诊断。
  (类病辨别)
  一、阴头疮 阴头疮包括龟头炎、包皮炎及冠状沟炎等阴茎头部的感染性疾病。其表现是局部潮湿红肿、疼痛、奇痒,有脓性分泌物,甚至发生单个或多个浅表性小溃疡,极像下疳。
  二者的区别在于有无乱交史、性病史、临床特点和实验检查。阴头疮在短时期内可迅速治愈,下疳较难治疗。 、
  [治疗]
  本病临床表现多为热证,而少寒证,但热有虚实之分,要详加辨识。其病在肝、在肾,不能以为专为肝病,《古今医统》说“须细心求而责之,不可专主一厥阴肝经,而为清肝导湿之为事,斯无误矣”。其治总以清泻热毒,收敛生肌为要。病为热,故治疗时切忌再用热药,以免妄助火邪,加重病情;病之后期,真阴不足,气血亏损,又当慎用苦寒。在内服药物治疗的同时,要使用外治方法,并做好护理。
  一、辨证施治 

  1。湿热蕴滞型 龟头或阴茎单个或数个溃疡,疼痛或不痛,溃疡边缘色红潮湿,腹股沟淋巴结肿硬,小便黄少,大便干结,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以清热除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土茯苓、薏苡仁、败酱草、生黄芪.瘙痒者加蝉蜕、地肤子、刺蒺藜;红肿甚者加银花、连翘;局部有脓性分泌物者加车前子、泽泻、萆藓。
  2.肝肾实火型 阴茎或龟头溃疡,焮肿作痛,破溃流淌脓汁,疮口鲜红,腰痛不得俯仰,口干咽燥,大便秘结,小便黄赤热痛。舌红少津,苔黄,脉弦数或数而有力。
  治以清泻肝肾实火。方用八正散76合清肝导滞汤77或解毒木通汤78加土茯苓、牛膝。也可选用凉血解毒汤79化裁。兼心烦不寐,茎中痛者,加灯芯草、木通、竹叶。
  3.阴虚火燥型 阴茎溃疡,疡口凹陷疼痛,色暗红,少有脓水,遇热瘙痒,咽干口燥、五心烦热,失眠多梦,腰膝酸痛,小便涩滞。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以滋阴润燥,伏火解毒。方用知柏地黄丸、大补阴丸加土茯苓、白藓皮、牛膝、蝉蜕。溃疡日久不愈,加炙黄芪、白芍、全归;阴茎易举加海藻、昆布、牡蛎;瘙痒甚加蜂房、防风、苦参、地肤子。
  二、外治
  l。外洗 以所用煎剂之药渣煎水候温清洗局部,或通用加味大豆甘草汤。煎水洗涤局部。湿火盛者也可用黄柏、银花、马鞭草各等量煎水外洗。
  2.粉药 清洗局部候干后,可选用下疳散81、男子下疳方82、螵蛸散83、银粉散84、珍珠散85、凤衣散86等,因证粉之。
  三、单验方治疗
  1.以黄柏煎水洗后涂以白蜜;或先以黄连、黄柏等分为末备用,煮取肥猪肉汁浸渍疮上,再以药粉粉之。
  2。新槐蕊一味去杂质生用,每食前用清酒吞下10克,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如不能饮酒者,则以开水或盐汤送下。
  3。荆芥、防风、蝉蜕各9克,晚蚕砂15克,龙胆草、牛膝各9克,水煎服。
  四、西医治疗
  可选用青霉素、红霉素及四环素等抗菌药物治疗。
  (护理)
  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开水清洗1—2次,尤应清除包皮内分泌液,使之保持干燥。内裤宜宽松柔软,勤换勤洗。多饮水以增加排尿,冲洗尿道。忌食鸡、鹅、鱼、虾等发物和辛辣烟酒等刺激性食物,禁止同房。避免剧烈运动、骑车等,以免摩擦阴部。
  [预防].
  禁止不正当的性行为,房事后宜用温水洗净外阴,节制房事,忌房术热药。经常保持外阴清洁。
  [结语]
  下疳一病,以龟头、阴茎包皮等处有溃疡为特征,发病多与不正常的性生活有关,由性交时接触感染引起。其病与肝肾相关,病位在阴茎。其理乃热毒蕴滞所为。临床表现以热证为多,很少寒证,但热证有虚实之别。治疗上以泻火解毒、收敛生肌为主,忌用温燥之品,以免助长邪火加重病情。后期气血不足,又当慎苦寒过极。在内服汤药的基础上,还须配合外治才能收到明显效果。在诊断过程中,患者往往不告诉发病的真正原因,必须向其指出查找真正原因对本病诊治的重要性,以求得患者的配合。本病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搞好护理。
  (文献参考)
  《疮疡经验全书》:“阴蚀疮之生,皆由脏中虚怯,肾气衰少,风邪入府,恶毒损伤荣卫,或与有毒妇人交接不曾洗净”。
   《丹溪心法》:“男子阴疮,又名耻疮,或痛在茎之窍,或痛在茎之标。皆手足太阳经不利,热毒下传,入于足厥阴经”。
  《外科证治全书》:“下疳一证,属肝、肾、督三经之病……其治不离乎内因外因两法。内因者,由欲火猖动,不能发泄,致败精湿热留滞为患,加味逍遥散、六味地黄丸主之,外敷螵蛸散,湿热既清,其疮自愈,无足虑也。外因者,由猖妇阴器瘀浊未净,辄与交媾,致淫精邪毒,感触精宫为患,最不易愈。如治得法,亦必发出便毒秽疮下疳,以泄其毒始愈,宜服龙胆泻肝汤、三黄丸”。
  《景岳全书》:“下疳一证,本肝经湿热也。若无外因而病者,不过去其湿热,或滋真阴,湿热自清,其疮自愈。”
  《外科正宗》:“下疳者,邪淫欲火郁滞而成。其来有三:一由男子欲念萌动,阳物兴举,淫火猖狂而未经发泄者,以致败精浊血流滞中途,结而为肿者一也;二由妇人阴器瘀精浊气未净,接与交媾,以致淫精传袭者二也;三由房术热药,涂抹玉茎,洗擦阴器,侥幸不衰,久顿不泄;多致火郁未发而成者三也。男子萌念火郁之症,初起先必涩淋,小便溺痛,次流黄浊败精,阳物渐损,甚则肿痛腐烂,法当疏利肝肾邪火,如八正散、清肝导滞汤之类是也。妇人阴器不洁,初起先从皮肿光亮,甚如水晶,皮破流水,肿痛日生,痒麻时发,治当解毒消风,如龙胆泻肝汤兼平胃散合而用之。男妇房术所伤,蕴毒所致,初起阳物痒痛,坚硬紫色,疙瘩渐生,腐烂渐作,血水淋漓,不时兴举,治当泻火解毒,如黄连解毒汤、芦荟丸之类是也。外以银粉散、珍珠散、人中白散选用”。
  看法:“初起不红不肿,睡不举阳,玉茎微损,小水自利者轻。已成微热微肿,皮色光亮,小便赤色,更兼白浊者平。已损肉色红活,焮无坚肿,小便不疼,大便不秘者可。初起小便淋沥,次损阳物,坚硬作痛,腐烂渐开者险。已成腐溃内攻,伤损玉茎,色紫无脓,疼如针刺者重”。
  治法:“初起肿痛发热,小水涩滞,肝经湿热也,宜泻肝渗湿。肿痛坚硬,焮发寒热,口燥咽干,大便秘者,通利二便。玉茎肿痛,小便如淋,自汗盗汗,时或尿血,清心滋肾。茎窍作痒,时出白浊,发热口干、津液少者,益肾清心。溃后肿痛,小便赤涩,日则安静,夜则疼甚,滋阴泻火。溃烂不已,肿痛又作,疼痛日深,秽气不回,清肝解毒”。
  《外科理例》:“肿痛或发热者,肝经湿热也,清肝除湿。肿痛发寒热者,邪气伤表也,发散之。肿痛小便赤涩者,肝经湿热壅滞也,疎肝导湿。” .

(0)

相关推荐

  • 下疳食疗良方

    指发于男女外生殖器部位之疮疡.多因接触或不洁性交感染梅毒而发,好发于男子阴茎.龟头.包皮,女子大小阴唇.阴道等部位.该病初起阴茎痒痛,坚硬紫色疙瘩渐生:或患处出现豆粒大小的硬结,不红不肿不破溃,名为硬 ...

  • 《证治准绳·疡医》痈疽部分·下部(十四)

    便毒 <鬼遗>云∶腿 两处起为便毒.跨下两臀尖下,大道前(谷道).小道后(水道).成悬痈.皆是虚极人患此痈,近谷道左右,亦名痔痈.宜急补脾脏及发处贴药,既用发穴散,破后用抽脓膏,脓尽用合疮 ...

  • 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录卷二百五【前陰門·单方】

    丈夫阴囊湿痒及阴汗:取铸铧鉏孔中黄土细末,扑之. [藏器] 男阴卒肿,及阴冷发闷,冷气入腹,肿满杀人:用釜月下土和鸡子白敷之. [<千金方>,下同] 阴冷疼闷,冷气入腹,肿胀杀人,酢和热灰 ...

  • 治疗疳疮的中药处方 白芷立效散中药方剂

    疳疮又叫做疥疮,是疥虫感染引起的.那么,疳疮怎么治疗?接下来中华秘方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治疗疳疮的中药处方 白芷立效散中药方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治疗疳疮的中药处方 白芷立效散中药方剂 处方 白 ...

  • 练习瑜伽旅程上,我曾在笔记本上写下的一些碎碎念,分享给你.....

    练瑜伽,不一定总是会感觉很舒服:你可能会感觉到身体的酸痛:也有可能受伤,还有可能经历身体在恢复其本来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移过性的疼痛:你也会经历挣扎,面对不少失望... 但是正是因为你会直面你 ...

  • 怎么请领导心腹吃饭?问:老师好!请教下,...

    怎么请领导心腹吃饭? 问:老师好!请教下,可能4-5月份要搞民主推,我想私下先请几个同级的所室负责人吃饭,联络一下感情,但这几个人是我们领导的心腹;这个活动在请之前是不是还需要得到领导的默许?还是私下 ...

  • 法院提醒:这9种情况下业主可以拒交或少交物业费!(附案例)

    本期聚焦:物业管理费 日常生活中,买完房屋后,总免不了和小区物业打交道,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因各种问题产生纠纷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例如:车辆停在小区内被盗,业主以物业管理不善为由拒交物业费:有些业主认为 ...

  • 灵素之问 | 阳旦汤千年误(下)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3月10日 灵素之问 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 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第三,两 ...

  • 张九龄被贬后,写下一首诗,竟成了《唐诗三百首》的开卷之作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第五季诗词大会选手郑坤健的离场感言. 他曾是四期擂主,却在总决赛的飞花令中不敌彭敏和韩亚轩,黯然离场. 很多人都为他感到惋惜 ...

  • 真正的有钱人,从不跟这4种人深交,怪不得大富大贵、钱如雨下!

    时间会告诉你你遇到的人对不对,也会让你看清楚一个人真实的面目,也许我们一开始的真心不过只是心动而已,当你觉得自己和她的三观不合,你就会远离她,一开始印象好的不代表好相处,印象不好的,也许时间一长你就会 ...

  • 俗语:“笑贫不笑娼”,它的下句才是经典,揭示了人生的5字秘诀!

    古代留下来的俗语多得不计其数,但是我们往往只知上句不知下句,或者只知下句不知上句. 想必很多人都听过一句话,就是"笑贫不笑娼",不过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它的下一句吧. 历史上是没有书 ...

  • 桂枝人参汤——麻诊下利与协热利

    2麻疹下利--沈炎南医案 1959年,余带领学生到揭阳县防治麻疹,设简易病床数十张,收治病情较重之病孩.内有一女孩,3岁许,疹子已收,身热不退,体温39℃,头痛恶寒与否不得而知,下利日十余次,俱为黄色 ...

  • 少腹痛找红藤,热利下重白头翁,小便热痛专...

    少腹痛找红藤,热利下重白头翁,小便热痛专方用! 主方:柴胡12g.枳壳15g.白芍60g.生甘草15g.红藤30g.白头翁50g.黄柏15g.苍术10g .生薏米50g.怀牛膝30g.乌药15g.当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