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时勿失语”

天热了,折扇派上了用场

“失意时勿失语”

                  ——铭记大儒金句(3)

听雪女子

“失意时勿失语”——不是我说的,这是那个喜欢衔一个长烟袋的纪晓岚说的。这句的前面还有一句:“得意时勿得意”。

“得意时勿得意,失意时勿失语”是一幅联子,据说是纪晓岚的座右铭。纪晓岚为官一生,侍君四十余载,晚年更是成为乾隆皇帝须臾不可离的人物,享年八十又二岁,这在今天都算高寿,死后还得了嘉庆帝的封谥,想来这幅联子,是做过贡献的。

联子的意思并不深奥:得意的时候,莫忘形;失意的时候,勿乱语。道理人人都懂,但做起来却不大容易。

“得意”可以理解为成功。“得意时勿得意”,指一个人即便获得巨大成功,也应一如既往地保持低调、执著、隐忍,千万不要喜形于色,得意忘形。

按理,成功是自己的,我自己张狂一下碍谁了?

这是由我们的文化肌理决定的。传统文化,崇尚“克己”、“慎独”,把个人的修为看得堪比天大,因而,“忘形”、“于色”云云,均为君子所不齿。真君子者,学问再高,成就再大,都不会给人以压力,更不会显摆。真君子没有架子,时时、处处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来不做只图自己痛快、而让他人感到不爽的事。

塞翁失马的典故,人人皆知。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一种思辨意识,正所谓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种辩证观点,为我炎黄子孙规避了很多风险,躲过了很多灾难,这是老祖宗留给全人类的精神遗产——一时有“得意”,岂可以忘形?

有的成功,确实凭借个人努力奋斗,历尽千辛万险得来;有的却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比如运气好,是天上掉了一个大馅饼,砸在了自己头上;比如时来运转,是时代搭建了好平台。前者“得意”,或可为人所称道;若是后者,则颇让人不服气。不服众的“得意”,势必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

所以,“得意时勿得意”,不光是个谦不谦虚的问题,还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严格讲,上联做起来不算难,但凡有一点点敬畏之心,谦恭之态,都可以拿捏。而下联做起来,着实不易。

“失意时勿失语”,是指一个人失败了、倒霉了,也不要失态,更不要口不择言,胡言乱语。

没有成功,心有怨气,憋屈,发发牢骚,似乎再自然不过,怎么就不能发呢?还不让人说话吗?——绝大多数人,面对“失意”,都是这样的心态。故而牢骚满腹,抱怨不止,甚至骂骂咧咧,好像全世界都欠自己的。

“失意时失语”,症结在于控制不住心态,有恼,有羞,还有怒。

冲动是魔鬼。“失意时勿失语”难以做到,还是能做到的,书里有,书外也有。

书里的,还以纪晓岚为例。纪晓岚的才华、学识,是被公认的。他过目成诵,阅尽了天下的好书,他作为《四库全书》的总编纂,再合适不过。即便是这样,他一生也“戒心肥”,谨言行。他平生有过两次灾难:一次是受其亲家牵连,因“漏言”被夺职,戍乌lu木齐赎zui;一次是受其次子渎职牵连,官降三级留任。两次灾难,均非其个人履职不力。要叫一般人,此等委屈,是可忍孰不可忍,风凉话,是免不了要说的。而他呢,一句怨言都没有。特别是在边jiang的两年,他乐观旷达,养狗为乐,与狗为友,悟出了“过什么山唱什么歌”的真谛。

纪晓岚时代,是大qing文字yu最严酷的时期。编纂《四库全书》的很多同僚,都未能幸免;而他,虽被降过职,遭过贬,但总得来看,一生是顺遂的,得善终的,这在那个时代,殊为不易。这与他一生勿有“失语”之举有直接关系。

书外的,想起了吴奔星先生(1913—2004)。吴先生是“九三学社”的创始人之一,著名诗人、学者、现代文学史家、鲁迅研究专家、南师大文学院教授。他曾被错划为you派,五十年代下放到我母校“戴mao”任教,后平反,重返南师大。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上有一股“声讨”风,作家、学者,都在喊冤,“伤痕文学”大行其道。吴先生被冤了25年,最有资格发牢骚,但他不仅一字未发,还全身心拥抱新时代。在耄耋之年,他老人家以一首《自嘲》,为自己“画押”:

风风雨雨风风雨,坎坎坷坷坎坎坷。

华盖罩头人易老,斜阳劝我笑呵呵。

不是说,“失意”时不能“失语”;是“失语”,半点作用都起不到。社会不会因你发牢骚、骂大街,而改变对你的态度。恰恰相反,越牢骚,越被认为不能用。

与其在“失意”中“失语”,不如在反省中发奋。智者,不会为自己的“失意”找借口,只会从自身找原因,理思路,抖精神,重起航。

“得意时面壁思过,失意时素面朝天”。这是若干年前,一位学者对这幅联子的再演绎,倒也是一番境界。

“勿失语”也好,“素面朝天”也罢,强调的无非都是一个平和的心态。毋庸置疑,“勿失语”比“失语”,获得成功的概率大得多。

这联子,还是应放在心上的。

2020年7月23日写于听雪书屋

若干年前,在一景点,一年轻人提笔卖素扇。
就想到了这幅演绎的纪联


谢谢友友精彩点评!

-华章-:一篇很好的说理性散文,层次清楚,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立意清晰,论证严丝合缝。足见听雪有很高地把握论述文的能力——起作用的当然是文化底蕴和认知高度。此文的妙处还在于,说清不说透,走近要点便戛然止住,不再啰嗦,做到了“勿失语”。

香山红叶ZQ:得意时勿得意,失意时勿失语,也属于自我情绪管理范畴。管理个人情绪也与自身修养有关。一个人的修养,也看失意时善不善良,得意时张不张狂。失意时不愤世嫉俗不带戾气难能可贵。

沙弥一梦LQY

弃柳惟能摆,寻花独爱荷。

无心评得失,有语念弥陀。

不傻的呆瓜:从当下繁复的社会心态中,找到一个贴近常人最易理解又最难把握的点,引经据典,剥丝抽茧,让纪昀引以为戒的对联,生发出告诫世人在人生紧要处如何摆正心态、闲庭信步的要诀。

(0)

相关推荐

  • 纪晓岚生平奇谈两三事

    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午时初,纪天申饭后到书房纳凉,身靠在一张花梨木椅上,随手捧起一卷书.正看得津津有味,忽觉前方有异响传来,抬头发现,对面窗台不知何时竟钻进来一只"身手敏捷&qu ...

  • 尚先早课|时立气布,慎守勿失

    上句出<素问·六节藏象论>:"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候亦同法.&qu ...

  • 孟浩然最失意时写下一首诗,如今年年入选教科书,名流相继模仿!

    说起孟浩然,很多人都读过他的诗,小编记得教科书上就有他的作品传世.他虽然比较擅长山水田园诗,不过也并非只会这一方面,还有其他的作品. 孟浩然和其他诗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一生都没有步入仕途,也因此获得了 ...

  • 孟浩然最失意时写下一首诗,年年入选教科书,连杜甫也忍不住模仿

    提起孟浩然,大家并不陌生,因为很多人都会记得课本上曾出现过的他的诗句.作为唐代著名田园诗人,孟浩然的一生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田园山水的经典诗句.这与他的经历也分不开,一生未曾步入仕途的他,还曾因此得到过 ...

  • 失意时,你是怎么救自己的?

    所谓失意,就是失败后的沮丧.抑郁心理.怎么才能转变为积极心态,这是题中之意. 我是<人生发展学>(京东)的作者,对人生发展规律和如何改变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了解,试着回答你的问题. 1.以时 ...

  • 想说却不知如何说!“文字失语”正在杀死表达欲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在豆瓣小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里,90000余位受&quo ...

  • 馨月说财经:美财长耶伦失语惹祸 美股一夜惊魂

    美国石油协会(API)数据显示,截至4月30日当周API原油库存减少768.8万桶,预期减少219.1万桶:汽油库存减少530.8万桶:精炼油库存减少345.3万桶.受库存数据大减的影响,周二美油快速 ...

  • 人生失意时,你会想到哪位诗人,想到哪句诗词?(苏轼、孟子、李白、唐·岑参、陆游)

    人生就是一个成功与失败相互交织的过程,没有谁会一直受到上帝的青睐,让你一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也没有谁会一辈子倒霉,就像是黑云压城城欲摧那样倒霉,万能的上帝很忙,其实他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管你,一切还 ...

  • 分不清失语还是构音障碍?看这篇就够了

    在临床工作中,构音障碍和失语均为语言障碍的表现,同时也是定位诊断容易犯错的部分.为对患者进行更为精确的诊断,如何区别构音障碍和失语?如何对语言障碍进行定位? 定义上的区别 失语:在神志清楚,意识正常, ...

  • 失语和构音障碍,你真的分清了吗?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一文分清失语与构音障碍. 在神经科疾病诊治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言语障碍的病人,我们常常容易混淆失语和构音障碍,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忽视了言语障碍的类型和发病机理.在言语障碍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