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古今研究:射干
一、典籍摘要
《神农本草经》: “味苦,平。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
《本草纲目》:“射干能降火,故古方治喉痹咽痛为要药。”
《本草正义》:“射干之主治,虽似不一,实则降逆开痰,破结泄热二语,足以概之。”
《滇南本草》:“治咽喉肿痛,咽闭喉风,乳蛾,痄腮红肿,牙根肿烂,疗咽喉热毒,攻散疮痈一切热毒等症。”
《本草正》:“治颏逆上气,喉痹咽疼,散结气不得息,除胸腹邪热胀满,清肝明目,消积痰结核,癥癖热疝,降实火,利大肠,消瘀血,通女人经闭。苦酒磨涂,可消肿毒。”
《本草经集注》陶弘景:“味苦,平,微温,有毒。主治咳逆上气,喉痹咽痛,不得消息,散结气,腹中邪逆,食饮大热。治老血在心肝脾间,咳唾言语气臭,散胸中热气。久服令人虚。”
《雷公炮制药性解》李中梓:“味苦,性微温,有毒,入肺、肝、脾三经。主咳逆上气,咽喉诸证,开胃进食,镇肝明目,消痈毒,逐瘀血,通月经,行积痰,使结核自消。又肝经湿气,因疲劳而发便毒者,取三寸与生姜同煎服,利两三行效。射干温能下气行血,宜入肺肝,苦能消痰,宜入脾经。”
《长沙药解》黄元御:“味苦,微寒,入手太阴肺经。利咽喉而开闭塞,下冲逆而止咳嗽,最清胸膈,善扫瘀浊。”
二、现代研究
成分:次野鸢尾黄素、鸢尾黄素、鸢尾苷,以及二苯乙烯类化合物、二环三萜类及其衍生物等。
作用:本品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真菌、解热、抗炎、镇痛、镇咳、祛痰、平喘、利尿、清除自由基等作用。
药理:对常见的致病性皮肤癣菌有抑制作用,对外感及咽喉疾患中的某些病毒,也有抑制作用;有消炎作用,能消除上呼吸道的炎性渗出物。
临床报导:治疗水田皮炎。用射干水煎剂,加少量食盐,涂洗患部。观察253例,均有显著疗效,轻者涂洗一次,痒感即消失:重者翌日再洗一次,丘疹即逐渐缩小,潮红消退。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