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四大坤旦”:“她们都命运坎坷,在当红的时候被权贵金屋藏娇而退出舞台”
大家都知道京剧界有“四大名旦”,但是今天的观众或许较少知道当年还有“四大坤旦”。“四大名旦”都是男扮女装,所以是“乾旦”,而当时有几位女性旦角演员称为“坤角”,也颇有名气。
于是1930年天津《北洋画报》发起选举“四大坤旦”,结果以得票多寡选出了胡碧兰(1909—1953)、孟丽君(1911—1991)、雪艳琴(原名黄咏霓、1906—1986)和章遏云(1911—2003)。但胡碧兰不久因嗓子坏了而离开舞台,于是便以新艳秋(原名王玉华、1910—2008)递补。孟丽君我没有看过,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她的地位被杜丽云所取代了。
坤伶孟丽君
京剧一直是男性演员的天下,直到民国初年,男女才被准许同台演出,但那只是少数。即使在20世纪30年代,女性演员大都只能在小型剧场演出,称为髦儿戏或者群芳会。
记得我祖父就常常去看坤角演出,主要是票价便宜,而水准也相当高,但是当时人们认为看坤角是“儿童不宜”,所以从来不带我去看。后来有了“四大坤旦”,家中有了她们的唱片,我才开始知道最好的女性旦角叫雪艳琴,因为她是“美艳亲王”。虽然我对于这个称号不太了解,但颇想看她的演出。
可惜我始终没有看过雪艳琴的演出,只是听她的唱片,名字写在谭富英之上,二人还合演过电影《四郎探母》,所以我对她十分崇拜。听说她在正当红的时候嫁了人,而此时正好对日抗战开始,她也退出了舞台,其中可能有不得已的苦衷。我只知道她婚后生活似乎并不理想,但是她却不肯在抗战时期的沦陷区演出,只有一次例外而演出了一场赈灾的义务戏。
听朋友说,1951年她为了生活又复出演戏,但已不复当年风采了。我偶然在言慧珠和叶盛兰合演的《得意缘》音配像DVD中发现了她演的朗霞玉,虽然未见其人,但是听到了她的声音。当时她已过中年,唱来十分有韵味,令我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高庆奎、雪艳琴之《四郎探母》
至于章遏云,我就看得多了。20世纪30年代她第一次随马连良到上海,挂二牌。星期天日场二人合演《游龙戏凤》,我虽然还小,但是对这出戏却很熟悉,看后觉得马连良固然好,而新旦角章遏云也好得不得了。由于父亲常常带我去看马连良,因此我也看了她许多戏,知道她青衣、花旦样样精通。
不久抗战军兴,我到了香港,就没有机会再看她的演出了,但是从新闻中知道她私淑程砚秋而名气愈来愈大。后来她嫁了人,但是婚姻非常不幸,终于从家里逃出来而离了婚。
1949年我在香港时,知道章遏云也来了香港,有不少人跟她学程派戏,还拍了一部京剧电影《王宝钏》,由大导演卜万苍执导。但是,京剧在香港没有市场,她于是去了台湾,是否有演出我不大清楚,但是知道她培养了许多人才,备受尊敬,可能是“四大坤旦”中最幸福的一位。
章遏云便装照片
章遏云、袁世海之《别姬》
从新艳秋的名字就可以知道她是程派青衣,但她成名时不但不是程门弟子,而且还曾经公然和程艳秋(那时还没有改名为程砚秋)打对台;不但打对台,连程艳秋的主要配角都去为她配戏,甚至德高望重的杨小楼也和她一同演出,可见她声誉之隆了。
程砚秋被这个“偷师”成名的新艳秋气得半死,即使经人拉拢,也不肯收这个徒弟。那么新艳秋是谁的徒弟呢?原来是她去拜了梅兰芳,因此能和杨小楼演《霸王别姬》。后来她又拜了王瑶卿为师,但是唱的却是正宗程派戏。有一次程砚秋偷偷地去看新艳秋演出,不禁大为佩服,但是他可能心存芥蒂,仍旧不肯收她为徒。据说50年代程砚秋捐弃前嫌,承认了新艳秋的成就,但是他突然逝世,因此新艳秋始终没有正式成为程门弟子。
然而,在所有程派青衣中,学得最神似、功力最深的,就是这位不是程门弟子的新艳秋。不幸的是,和许多当时的坤伶一样,她在30年代当红的时候因嫁人而退出舞台,抗战胜利后因为是“敌伪分子”而被判刑坐牢,到1949年北平解放才出狱。50年代时她曾得到杜丽云的帮助而重登舞台,但已不复当年,于是改为培植后进了。90年代她曾在香港新光戏院破例演出过一次,当时许多老戏迷都称赞她声韵犹在,真正难能可贵!
新艳秋习字留影
杜丽云在“四大坤旦”中只是叨陪末座,因为她的造诣不及其他三位。但她是王瑶卿的徒弟,而且曾经挂过头牌,二牌老生先后有王又宸(谭鑫培的女婿)和杨宝森,可见声势不凡。小时候我家里有很多唱片,其中就有不少杜丽云的,剧目据说都是王瑶卿亲授的,所以她确曾红过一阵子。
和当时其他坤旦一样,她在当红时被国民政府党国要人金屋藏娇而退出舞台。我父母和她很熟,我还曾称她伯母,而她的妹妹(其实是她养母的养女)就是杜近芳。后来听朋友说,她在“文化大革命”时因贫病交迫去世了。
杜丽云之《汾河湾》
以上是我所知的“四大坤旦”,在那个社会,她们都命运坎坷,在当红的时候被权贵金屋藏娇而退出舞台,其后各自摆脱过去而重新做人,但是境遇却不尽相同。那个时代是一去不返了,“四大坤旦”也就成为历史名词了。
(《顾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