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人物志之李显:大起大落又平凡的一生
唐中宗李显(公元 656——710 年),又名李哲。显庆元年 11月生于长安。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公元 683年高宗病死后他继位,前后两次当政,公元 683—684年和公元 705—710 年在位,共计6年。
李显 2 岁时封周王。公元 677 年 (仪凤二年)徙封英王,授雍州牧,改名哲。公元 680 年(永隆元年)8 月,其兄李贤(章怀太子)被武则天废黜后,他被立为皇太子。高宗于公元 683年(弘道元年)12 月病死,遗诏皇太子李显于枢前即皇帝位,军国大事听从天后旨意。李显就在同月甲子日于高宗柩前即帝位,改元弘道,立妃韦氏为皇后,尊母后武则天为皇太后,以裴炎为中书令,受遗诏辅政,并由武则天临朝称制。
然而继位不足两月的唐中宗李显被废黜,改由他的四弟雍王李日为皇帝(唐睿宗)。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李显想以韦后之父(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宰相),并授给自己乳母的儿子一个五品官。这时。韦玄贞刚从普州参军升为豫州刺史,接着再拜侍中为宰相,显然升迁太快,为此,宰相裴炎予以反对,李显气债地说;'我把天下都给韦玄贞有什么不可。何况一个待侍中呢1' 表炎将止此事禀报武则天。这为武则天所不容,宣太后令,废李显皇帝为庐陵王,幽于别所。李显责问武后;'我何罪?'武则天斥责他道∶'你要把天下让给韦玄贞,这罪还小吗!'李显先徙均州(今湖北十堰市),后徙房州(今湖北房县)18年。
李显比他父亲高宗更为昏懦、庸碌无能。他与韦后曾同幽闭在均州、房州时,两人相依为命,尝尽了人世的艰难。每当听说武则天派使臣前来,他总吓得想自杀,唯有韦氏给他鼓励、劝慰。因此,李显曾对她发誓说;'有朝一日我能重登皇位,一定满足你的任何愿望。'
公元 698年,狄仁杰、姚崇、王及善等陆续拜相,保皇嗣派的力量大增∶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成为武则天新的男宠,这股新的政治势力的兴起,使诸武在政治舞台上黯然失色。狄仁杰等大臣屡请召还李显。劝说武则天应当立李姓储位,以享万年香火。宰相吉顼给张易之、张昌宗出主意,要他们介入立储的大政。对他们说∶'天下思唐德久矣,武氏诸王非民心所愿。公何不劝武皇复立相王庐陵,以慰天下之望?'3月,武则天托言李显,讲自己有疾。李显秘密回到神州(即洛阳)。8 月,武承嗣恨不得为太子而羞愤死去。9月。其弟皇嗣李日聪明地要求逊位。封为相干。庐陵干李显再次被立为皇太子。至此,武则天平息了李、武两姓间长达 8 年之久的政治争权局面,这是武则天晚年的一项重要的明智决策。
公元 705年(神龙元年)正月,武则天病重,诏令皆出自张易之兄弟之口,宰相、太子难得见女皇一面。宰相们担心,在此形势下,二张假传诏命篡夺帝位不是不可能的,因而他们认为唯一可行办法,就是清君侧,迫使女皇退位,拥立太子为天子,复兴唐室大业,安抚民心。同平章事(宰相)张柬之、崔玄玮为首的大臣联络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彦范、右台中丞袁恕己等 5 人组成了政变集团,积极拉拢掌握军权的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将军,这时,姚崇也回洛阳参与密谋。桓彦范、敬晖秘密联络了太子李显。正月 22日,张柬之等人率右羽林兵 500 余人,到达玄武门,太子李显不敢出宫,推辞说;'诛杀二张当然可以,但现在皇上圣体欠安,万一影响了圣体,为臣子实属大逆不道。能否暂缓举事?'这种恐惧态度,令众将十不满,王同皎 只得把李显抱上马背,向后宫进发。政变部队诛杀了张易之、张昌宗等人。又进至长生殿。武则天惊起。张柬之对女皇说;'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愿陛下返政太子,顺从天意。'第二天,武则天被迫下敕命皇太子监国。第三天(24 日)武则天正式传位于太子李显。25 日,唐中宗复位。2 月初四复国号为唐,以神州(洛阳)为东都。这—事件史称'神龙革命',或'五王政变'(因政变主要人物张柬之等 5人后被封为王)。
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武则天被迫迁往皇宫城西南的上阳宫静养。李显给母皇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正月 29 日,李显对参加神龙革命人员论功行赏,赐文武官阶、爵。政变首脑人物张柬之封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敬晖、桓彦范封为纳言;崔玄陆守内史; 袁恕已同凤阁鸾台三品;李多祚被封为辽阳郡王。这些新宰相又都分别获赐郡公的爵位。
李显果然重登皇位。他马上立韦氏为皇后,又不顾大臣们的劝阻,破格追封韦皇后之父为上洛郡王,岳母崔氏为郡干妃。并让韦皇后参与朝政。对张柬之等功臣却不加信用。李显并不信任唐旧臣,他唯一信任的是韦皇后。韦皇后和武三思(武则天之侄)勾结,形成武、韦二家外戚合作的腐朽集团,左右朝政,武氏势力又复振。张柬之等五位大臣眼见又要重演武则天篡位旧事,数次力劝李显诛掉武氏,李显不加理睬。武三思和韦后反诬张柬之等人图谋不轨,怂恿李显对他们明升暗降、册封张柬之等五大臣为王。李显对韦后和武三思的话由衷地相信,立即下诏; 封侍中齐公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中书令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博陵公崔玄肺为博陵王。又特令他们朔望奉朝请(即每月只能初—、十五上朝)。从而剥夺了五位功臣执政之权,把他们调出京城。接着张柬之等五,位政变领袖又受到致命打击。公元 706 年(神龙二年)6 月,先贬敬晖为崖州司马,桓彦范为泷州司马,袁恕已为窦州司马,崔玄胰为向州司马,张柬之为新州司马。7 月,又以谋反罪,流放敬晖于嘉州(海南岛),桓彦范于囊州(广西),张柬之于泷州(广西),袁恕己于环州(越南),崔玄肺于古州(贵州)。子孙年满 16 岁以上的都流放到岭南。武三思又诈称圣旨,派刺客在流放途中将五王一一刺杀。
参加武、韦集团的还有上官婕妤(她长期担任武则天的心腹笔杆。中宗即位后,李显对她的才华、知识和经验十分敬佩,故仍留她作秘书),韦皇后的幼女安乐公主 (武三思儿子武崇训的妻子;后又是武承嗣之子武延秀之妻)等人。
李显共有4个儿子8个女儿,属韦后所生的有1男(长子重润。早在则天皇帝时因诽谤则天和二张被赐死)、三女(长宁、永寿、安乐公主)。公元 706 年7 月,李显立卫王李重俊(三子)为太子。李重俊是后宫所生,韦后与武三思痛很他。安乐公主与附马武崇训也常凌侮他,呼他为奴。野心勃勃的安乐公主一心想做武则天第二,她要李显废黜不是韦皇后所生的太子李重俊,由她自己当皇太女。李重俊愤愤不平,于公元 707 年 7月请求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帮助,率千骑兵发动了政变,杀死武三思父子及其亲党 10 余人,又攻入宫中,李显与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婕妤避于玄武门楼上。婕妤向李显献计,悬赏诛杀太子和李多祚,并令羽林飞骑讨之,李重俊败走终南山,为部下所杀。
韦皇后乘机诬陷宰相魏元忠与太子有勾结,驱逐他出京,从此独揽了大权。韦皇后她们大卖官职,不论什么人,只要出钱若干万就给官做。这种官称为'斜封官',人数多至数千人。出钱较少的可到吏部候选,一年有数万人。出钱 3 万得度为僧尼。员外官比正官多数倍,都坐享俸禄。唐初食实封的功臣不过二三十家,这时封家多至 140 余家。国家要分 60 余万丁来供养这批封家。安乐公主更为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倾朝野,为与长宁公主比高低,夺民田作定昆池,延长数里,累石象华山,引水象天河;有衣裙,值钱一亿,花卉鸟兽,多如粟粒。上官婕好等皆依势用事,政出多门,官员冗滥,朝风败坏,李显也不加制止,只凭韦后母女俩弄权,自己只顾过奢侈淫靡的宫廷生活。
李显在位时,大修华丽的佛寺、道观,奴役百姓,大的寺观用钱百数十万,小的三五万,人民怨声载道。李显又喜欢击球,-时朝野竞起仿效,到处筑球场。李显又命宫女为市肆,公卿为商旅,与之交易。有年元宵节,李显带着韦皇后、公主和宫女数千人,出宫逛灯市,夜深回宫,宫女逃走十之五六。
李显朝政的腐败,使唐帝国元气大伤,为边塞的突厥和吐蕃提供了侵扰的机会,公元 706 年(神龙二年)12 月突厥默啜可汗对唐属地呜沙(宁夏灵武县)发动大规模入侵。与此同时,吐蕃亦在青海和西域对唐展开了猛烈的军事行动,骚扰唐朝西境。公元 707 年,李显被迫将养女金城公主下嫁给吐蕃赞普(金城公主是李显收养的雍王李守礼之女),李显命左骁卫大将军杨矩送金城公主入吐蕃和亲,通过唐蕃和亲,暂时获得西部边境的安宁。
公元710 年5 月,许州(河南许昌)司马参军燕钦融上书指责韦皇后淫乱、干预朝政。李显亲自召燕钦融来京诘问,韦皇后就指使党徒喝令卫七当众将燕钦融摔死。韦皇后在武三思被李重俊杀死后不久,又勾结善医术的马秦客和擅长烹饪的杨均,提拔马为散骑常侍,杨为光禄卿,实际马、杨是韦后的两位男宠。韦皇后生怕李显查究她的浮乱之事∶安乐公主则希望母后临朝称制,效法武则天,母女俩便密谋害死李显。6 月,韦皇后命令情夫马秦客备制毒药,她亲自将毒药拌入饼内,让宫女送入神龙殿,李显被毒死,时年 55 岁。11 月,葬于定陵(在今陕西富平县龙泉山)。
李显死后的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为中宗。公元 754 年(天宝十三年),改谥曰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