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浩渺,沙坡细草;垂柳纤纤,旅人待渡——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
《夏景山口待渡图》,绢本,淡设色,长329.4厘米,宽49.8厘米,为五代南唐董源所绘,它被认为是董源江南山水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这幅画作曾被南宋内府、元内府收藏,后相继为明代项元汴、清代耿昭忠、索额图和清内府收藏,民国初年被末代皇帝溥仪挟逃出宫,现藏于辽宁博物馆。
《夏景山口待渡图》描绘的是江南夏天的景色。起首处溪流萦绕,烟波浩渺,沙坡细草,布景空灵。有一渔船游于水面,船上一人驶船,一人似在撒网打鱼。
中幅结构缜密,山峰层丘叠壑,高厚雄壮。山麓溪回径折,夏木疏朗挺直,竹丛杂处其间,密林之中村落茅屋隐约可见。水岸边有一村人肩挑渔网和鱼篓,似打鱼归来。
卷末可见渡船缓缓而来,摇曳于沧波窈霭间。有待渡之人立于水岸边垂柳下,点出主题。不远处,还有二人在柳林间,似在依依话别。
全图构思极为精妙,画山以披麻皴为主,兼点子皴法,山峦拖淡色渲染。林木竹丛不作曲杆,不画夹叶,前浓后淡,质感强烈,为典型的江南山水。
《夏景山口待渡图》用笔草草,这种物象与笔法的可离可合,在董源的手中第一次真正获得了解放。中国山水画笔墨、意境的两向分离,可能就在这里寻找到了初始的源头。这也许是董源最为独特的创造,并带动了后来“米氏云山”的出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