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的施工次序与记录
来源:青藤时代、华为数字化转型必修课
听了前面的几讲课程,转变了意识,转变了组织架构,我相信你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数字化转型的蓝图了。
但是只有这个蓝图,你心里肯定还不太踏实。如果数字化转型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那这个施工的次序是什么?我们这一讲的'转方法'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施工次序
我得先提醒你,很多企业的一把手在实施数字化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一个陷阱,就是按照部门、功能的划分来数字化。比如说,一入手就是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怎么数字化,招人怎么数字化。这不对。我们一会儿会讲到,这么数字化一定会碰上瓶颈。
那应该从哪儿入手呢?我用孙悟空打个比方。
孙悟空大闹天空,给玉皇大帝制造了一个巨大的麻烦。那玉皇大帝从哪儿入手解决这个麻烦呢?肯定是管理孙悟空。管理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把他压在五指山下,不让出来;一种是让他跟着唐僧去取经。取经的路上,孙悟空闹事儿了有惩罚,唐僧念紧箍咒,护送成功了有奖赏,如来给他封斗战胜佛。
这个解决问题的次序,我认为就是数字化转型的次序。我们从数字化转型的角度再回顾一遍。玉皇大帝确定了要管理的是孙悟空,这就是定义了一个清晰的业务对象,是第一步。比如企业的用户、合同、知识,你想管理什么、想让什么为业务产生价值,你就围绕什么进行数字化。
从业务对象开始,抽取出业务过程,是第二步。孙悟空护送唐僧取经,就是一个抽取出的业务过程。这一步也能看出来我们前面定义的业务对象合不合适,业务对象一定是可以抽取出业务过程的。如果玉皇大帝把业务对象定义成了'金箍棒',那这就抽取不出来业务过程了。
业务对象衍生出了业务过程,你想复用这个过程,提高效率,这还需要第三步,就是业务规则。紧箍咒是惩罚,封斗战胜佛是奖赏,这就是给孙悟空划定的业务规则。
这是我用孙悟空打比方,让你对数字化转型的顺序有个大概的认识。我稍微总结一下,数字化转型不是针对业务的,更不是针对职能、部门的。数字化是针对业务对象的、业务过程和业务规则的顺序逐级展开的。
我们在现实世界里做一件事需要的所有资源,其实就是这三类:对象、过程和规则。我们在前面的课程里说,数字世界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延伸,而是现实世界的映射,最终在数字世界形成一个现实世界的孪生世界。我们叫'数字孪生'。
那怎么才能映射?就是按照这三个层次映射:对象的数字化需要数据工程师,过程的数字化需要代码工程师,规则的数字化需要算法工程师。华为未来就会围绕着这三个方向来开展我们的业务数字化。
施工案例
这么说还是有点抽象,我们接下来把这个次序放在具体的业务场景里看看是怎么实施的。
我们先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公司的门禁管理。
假如你站在华为的大门前,门禁就要识别,你是不是华为的员工。门禁可能开门,也可能报警。确认了你是员工,门就打开了。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场景,背后就隐含了我们刚刚说的对象、过程和规则。你看,门禁管理的业务对象,就是人。业务过程有两个动作,开门还是报警。那什么时候开门,什么时候报警,这就是业务规则。
门禁系统比较简单,我们再来看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一个汽车厂怎么做数字化呢?
咱们还是先来确定业务对象。你说一个汽车厂的业务对象会是什么?是车还是人?这两个答案,都不准确。汽车厂是在把车卖给客户,然后在客户使用这辆车的全生命周期内为他提供服务。那我们确定的对象,就应该是'客户使用这台车的全流程体验'。
2020年,中国汽车的年销量是2500万辆,传统车企的销量在这当中占据了九成以上的份额。但是这2500万辆汽车运行的状态怎么样,车厂完全不清楚。那按照数字化的思路,在车卖出去的时候就应该有个记录,这个车车架号是什么,颜色是什么,型号是什么,等等,都应该记录下来。
但记录不是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要记录的是客户使用这台车整个生命周期的信息。比如客户给车买了什么保险,什么时候出了什么事故,他是去哪里维修的,是不是开着这辆车参加过什么车友会,之后换车他又换了什么车?
一旦把这些东西都记录下来之后,你就能得到一些规则。比如什么样的人最可能买这个型号的车,30岁以上的白领一般保养车的频率是怎样的,等等。有了这些规则,你就能做到在恰当的时间、用恰当的方式服务客户。
还不只是这样。这么做完一整套的转型,你还会发现一个奇妙的变化。企业和自己的上下游之间的关系转变了。
原来一个汽车厂和它的分销商是什么关系?是上下游啊。分销商既帮助车厂卖车,但是也分走车厂的利润。他们既合作也博弈,相爱又相杀。我把这种情况叫'分销商陷阱',很多企业和自己的上下游都有这个困境。
但是数字化转型之后呢?企业变成了一个服务平台,这些4S店是平台上产业生态的一部分。我们建议这个车厂,在签约的时候,给客户发一些优惠券,让优惠券引导客户去他们的4S店。
这样,4S店就变成了一个共建产业生态的合作伙伴,既在帮助车厂销售,也在帮助车厂服务客户,还在帮助车厂获得客户的数据。
这个生态上当然还有其他的部分,比如车的保险,也可以用类似的办法。
原来企业和渠道之间就是上下游的关系,现在企业成了平台,其他本来是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所有流程点,都成了平台的线下服务商。
企业和渠道之间关系的这个转变,开始于我们确定了新的业务对象。你注意啊,确定了新的业务对象后,企业当前的一些业务过程和业务规则也会随之重新定义。
比如我们看一个例子,招聘网站。
招聘网站运营的时候,关注的是什么呢?大概是这么几个指标:日活跃是多少人,月活跃是多少人,新增的用户是多少人,等等。来网站的一个个职场人,就是它们原本定义的业务对象。
能关注到这些指标,已经比汽车厂不知道车卖给谁了要好多了。但这么干,就陷入到了另一个陷阱里,我把它叫'火车站陷阱'。什么意思呢?火车站就是个中转站,不坐火车的人,他不会来火车站。招聘网站也类似,不想找工作的人,他根本不会打开招聘网站。
这就是火车站陷阱,你不来,我一点办法也没有。
那要跳出这个陷阱,该怎么做呢?就得从重新定义业务对象开始。
对招聘网站来说,业务对象不应该是来到网站上的一个个职场人,而应该是一个职场人一生的职业生涯管理。这个人跳槽了,对新公司有什么期望,他身上有什么独特的价值,未来希望自己如何发展,等等。这些信息都是招聘网站应该要知道的。
这还不够,还有第二个业务对象,就是一个企业的岗位需求。有一家世界排行前几的猎头公司,他们的做法就是围绕着一个企业,把这个企业所在的产业链、企业的整个业务布局、岗位构成、发展战略,全都弄清楚,他们甚至对有些公司是了如指掌的。
这两个业务对象定义出来之后,就相当于在一个人的职业生命周期上,有些公司会出现在其中的一个节点上,和他发生交互,比如面试,这就是业务过程。
这些数据积累起来之后,招聘网站上就形成了一些规则,他就能知道一个人会选什么样的公司,这个公司在什么岗位上会更容易缺人。
火车站陷阱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我们只盯着火车站这一块地方,定义错了业务对象。而重新定义业务对象之后,数字化就给铁路网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制造了可能。
对网络上的企业来说,如果你能管理自己的周边网络,就能极大地提升自己在网络中的重要性,获得超出其他同类企业的竞争力。
你可能也感受到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的这三步,最难的就是把业务对象定义出来。
我再来说个例子,请你在听的时候,也和我一起想想这里的业务对象是什么。
一个港口要数字化,它的业务对象是什么呢?是一艘艘的货船?是船上的货物?是港口的装卸工人?都不是。如果这么定义,那我们总觉得港口就是地图上的一个节点。
那是什么呢?是航线。
围绕着航线,我们就可以把航线分类,比如海运航线,客运航线,再把每个航线的每一个集装箱数字化。只有围绕着航线,你才能把所有的数字化资源全都归纳到一个对象里面。这么定义完,港口在你眼里就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节点,而是遍布海洋的一张网。港口也不再只是个港口,而是一家航运服务公司。
该怎么找这个业务对象,需要熟悉企业业务的一把手进行实验和验证。我有个窍门,可能不准确,但可以给你当个参考。窍门是,这个业务对象不能是一个一成不变的物体,得是个活生生的、不断成长的活物。
比如说,文档是不是一个业务对象?文档是一个看起来很稳定的对象,但当它需要很多人接力来完成的时候,它可能就是业务对象。
每个人在文档上的动作,不管你是增加了内容,删除了内容,修改了内容,还是就是来文档上看了一下,我们叫这个是'增删改查',都是在不断地完善这个对象,直到这个对象完成它的升级。
数字世界不是一天建成的。你得先把业务对象定义出来,然后让它在你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依次按过程、规则的逻辑自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