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红楼梦》是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下册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著作,高中生“言必称红楼”的时代被迫到来。今年的寒假作业,我祛除刷题,只管“寻访家乡文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和《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体验,分别要求写下长短不拘的社会实践文字和读书随笔,以我手写我心。开学了,学生开始纷纷上交作业,“书韵闲话”开始推出常德市一中520班寒假文字,或许文字有些稚嫩,但也算赶鸭子上架,以适应新教材,以此献给战斗在新教材一线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们。
自古红颜多薄命
——小议林黛玉之死
常德市一中520班 龙文灿
众所周知,《红楼梦》乃中国古典小说的金字塔,至今无人超越。“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是古今中外多少大师穷尽一生的追求,而作为女主角之一的林妹妹黛玉的死也让多少人不胜唏嘘。有人说,曹先生那么疼黛玉,如果让他来写的话,肯定舍不得让林妹妹含泪而终。但林妹妹的死,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第三回中黛玉自述少时体弱多病,一个癞头和尚对林家父母说要化黛玉出家,若舍不得,只怕那病一生也不得好。若要好,除非从此不见哭声,外姓亲友一概不见。但自黛玉抛父进京都便已违了“不见外姓亲友”这一条,自此病痛缠身,药不离口,这是不是也暗示了黛玉的结局呢?自黛玉进京投奔贾母,从此便过上了寄人篱下的日子,要知道,像贾家这样的大户人家,阿谀奉承 ,趋炎附势自然少不了,黛玉作为外姓女儿家,想在贾府生存下去,自然得处处小心,这也养成了她多愁善感、自卑多疑的性子。文中提到黛玉三次葬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带有浓烈的消极情绪,本就重病的黛玉心情越发抑郁,此种情况下,便是何等良药作用也削减了不少。林妹妹是自卑的,但她从小饱读诗书,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她也有自己的一份傲骨,“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掉陷渠沟”。贾母年事已高,王熙凤失势,那些见风使舵的人都来踩她一脚,诋毁和诽谤刺伤了她的心,再者她平日那张嘴叫人“又爱又恨”,一语道破事实真相,让人反感,这让她与宝玉成为知已,但也不免有人说她尖醉刻薄、小心眼,黛玉听了这话,心里自然不舒服,病又怎么会好。提到宝玉,那就不得不说他和黛玉、宝钗之间的感情纠葛了,自与宝玉相识,黛玉就把宝玉当作毕生知已,至交好友,宝玉懂她宠她,她也疼宝玉、爱宝玉,可家里人却打着黛玉的名号,让宝玉与宝钗成婚,这一下,可真真伤透了黛玉的心,她心灰意冷、奄奄一息,焚了那珍贵的诗稿,烧了那宝玉送的旧帕,也燃尽了黛玉这段刻骨的爱情。可怜黛玉,卧病在床身旁却冷冷清清,那时贾府上上下下正忙着宝玉与宝钗的婚事,贾母的心都不在黛玉身上,又有谁会惦念着她呢?可怜黛玉,临终前只有紫鹃始终伴着,平日里连个问候的人都没有,着实让人寒心。可怜黛玉,回光返照之时还念着宝玉,可她不知,她心心念念的宝玉,那时正八抬大轿,十里红妆迎娶薛家姑娘,他不知,他的林妹妹已病重而亡,泪尽而逝——这是《红楼梦》续写者给林妹妹安排的结局。“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矫袭一身之病。”这曺先生对黛玉的描写,也确实“病如西子胜三分”,然最终“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可怜,自古红颜多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