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劝业会寻踪

前言
        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原属清末“南洋劝业会”旧址。该会系我国首办之大型“世界博览会”。何以冠名“南洋”?盖自鸦片战争以来,满清政府逐渐感到“洋务”、“海防”等至为重要。乃添设“北洋大臣”(由直隶总督兼任)与“南洋大臣”(由两江总督兼任)。其职责涉及军事、外交、实业诸方面。因此南洋既是地理概念,又有行政职能含义。何谓“劝业”?自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之役之后,当局被迫实行某些新政,例如:1902年兴学校、废科举;1903年成立商业部,下设劝业所。所谓劝业,即鼓励民众发展工商业。
  满清末期,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申请在南京筹办“南洋劝业会”,旋因故调离,后任张人骏继承其事。当时有奏折称:“在江宁(即今南京)城内购地七百亩组织会场”。该地区主要为菜地,遍布池塘沼泽,建筑均为平地起家,总耗资近百万银元,半数筹自工商界,因此实属公私合办性质。设“教育、工艺、机械、武器装备、医药、农业、土特产及劝工场……共24部、420类”。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特别是东南亚、欧美华裔。据其时出版的《最近五十年》一书称:“乃六十年来仅有之盛举”,“规模宏大,收罗精备,为远东诸博览会之冠”。自1910年6月正式开幕,同年12月结束。展览整整半年,国内外来宾蜂涌而至,单就会场之内有关迎宾的生活企业,如旅社、菜馆、茶楼、戏院、游乐场……就多达数十家,即此可见当时盛况。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先生时任绍兴中学堂学监,曾组织师生二百余人,专程前来参观。其后不少师生发表许多热情赞颂的观后感,有文可证,说明劝业会之兴办,深入人心。十年后,我国民族工商业蓬勃兴起,应不能低估这一次世界级博览会所发生的影响。
  南洋劝业会场的确切范围根据《南洋劝业会平面全图》,虽然原有建筑几已荡然无存,但对照溪流、小桥、道路等较定型的踪迹,完全可以确定劝业会场的四至边界与房馆布局。
  南大门在丁家桥,今东南大学医学院前大门南侧约六十公尺处,其纬度与丁家桥22号传达室持平。其实此处原为丁家桥三大院(铁医、化工、南艺)总大门,文革初时此门尚存,入夜紧闭。此后三大院各自加设围墙自围,於是院内东侧马路变为南北通衢,不可复闭,才形成丁家桥路向北延伸的道路格局。此大门与丁家桥小桥之间中点处,乃会场大木牌楼所在地,即今中大医院门诊部正大门位置。总之,丁家桥小桥与童家巷为会场之南界。
  西界至为明确,即循金川河分支北上,直抵与流经青石桥之东分支汇合处。沿途围以竹篱(会场四周均以竹篱代替围墙,故当时简称“竹围”)。
  东界,南段基本可断定为今芦席营街道,北段为青石村与工人新村交界处,直抵许府巷。
  现许府巷、紫竹林即为北界,南北纵深人近一千五百公尺。
  场内布局根据《清稗类抄》摘载:全会场可分前中后三区,细阅全图似甚分明。
  前区由椭圆形道路围成,此部分道路遗迹甚为明显,即今医学院大操场与其北侧两排办公室所在地。前已述及,椭圆形道路的东一半,已成院外通衢。所余的西一半,成为进医学院大门后的林荫大道。原会场之前区,进大门为一大喷水池。西侧奏乐亭、中间纪念塔。自南至北,主要有公议厅,审查室与美术馆三大建筑。
  中区最为广大,除包括前区之两侧外,北上直抵青石桥。所有各地区展览馆皆林列与此间。前区之东侧,依次有云贵、山东、直隶、京畿、浙江、福建、江西、安徽及其他专业馆。包括武备馆、水产馆等。前区之西侧有专卖店、均价店(即平价售货处)、机械、通运馆和报界招待室。中区再往北依次有四川、广东、湖南、湖北、东三省等馆。夹杂在诸馆之间,尚有前述的众多为来宾设置的生活类企业。为加强治安,更有多处巡警分局、巡防队、消防队并专设望火台。
  后区居青石桥之北,实际上不在展览馆内,与中区有竹围相隔。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从会场全图标志看,主要为果林、苗木、花坛之类。据《清稗类抄》载,后区东部为“竹筠花圃”,设有茶社。根据全图标记综合分析,似为供应花草苗木基地。此部分现今为长江新村所在地。后区之西侧,即丁小、二中操场及军干休所等处,在会场全图上赫然有“跑马场”三大字,显然当时有规划但未实现。因为我国从未举办世界性博览会,在国内取经则只有上海可仿效。上海跑马场曾是繁华市区经济的一大“支柱”,南京盛会曾将跑马场列入规划,亦自然之事!
  其他有关建设一、劝业路劝业会平面全图中,有一处至为突兀的横笔,即“劝业路”。从现今青石村南口开始,向西延至三牌楼,是清一色的新建商业街道。有戏园、澡堂、旅店与各色各样商店,可说是“百业齐全”。据中大老工人言,全部为中西合璧的双层楼旁。民国初期改称“模范马路”,总之,当初劝业会,商业也是一个重点,故建此街作为示范。大火后只有靠三牌楼一端草草重建(戏园、澡堂等)。解放后我们看到的“模范马路”,完全没有“模范”的样子,故使人费解。1958年大跃进时,新开辟一条大马路,因与原模范马路平行,遂定为“新模范马路”,原“模范马路”缀加“老”字以区别。由于城市加速改建,老模范马路东段已经消失,只剩南瑞路到广东路一段。
  二、开辟玄武湖公园为了配合盛会,特开辟丰润门(即今玄武门),筑堤通环洲,建立五洲公园(后更今名),以广招徕。同时,为了便利游客。会场东侧设立东大门,此门与丰润门之间又新建大马路,命名为丰润路。新城门与新马路何以冠名“丰润”?乃源于当时两江总督张人骏故乡为“丰润”。现代冠名多以金钱买取,封建时期则靠“权利”获得,钱、权等同,良可慨也!但这一规划的提出与实现,不能不归功于当时执政者,玄武湖成功开发乃南京市建设最辉煌的大手笔,说它造福子孙万代亦不为过。
  三、有关交通运输方面南洋劝业会之有关交通运输建设,有下列几个层面:
  (一)建设城内火车路之支路,直达会场之西侧大门。1905年,江宁城内建成自下关至中华门之小铁路。此铁路恰从劝业会场西侧通过(当时选择场址可能已考虑到这一有利条件)。此支路构成会场与国内外畅通的大动脉。
  (二)自西侧大门建大马路西至马台街、将军庙,与城内外马路网联接。龙仓巷即其遗址。
  (三)围绕前中二区,在场区之外侧、竹围之内侧,建环场轻便铁路。展览期间,轻便火车周行不息,极大便利了已进场之宾客。也是当时一条令人喜爱的时尚风景线与观光线。
  (四)场内除长达一千多米的中线大马路之外,沟通各馆之间的马路与砖路纵横交错,多数可通行马车与人力车。
  总之,由于多层面综合实施,顺利解决了繁重的建筑材料运输任务。也为展览与贸易的货物、人员流通,保证畅行无阻。为此,颇获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同声赞誉。
  地面建筑遗迹从会场平面全图考查,当时地面建筑物基本荡然无存。唯一确切的遗物乃一竖伞式“水泥亭顶”,此物在《全图》中有清晰标记:在靠近前区东北角(椭圆弧形马路转弯处),一特大池塘中,有水泥桥联接两岸,其中部为圆形建筑标记,实即竖伞式水泥亭。文革期尚在,但亭桥已半圮。其后填塘造屋,乃留置于当今南京工业大学主楼附近。水泥作为建筑主要材料,在当时是稀罕的。估计此亭此桥,实为水泥建筑之展览品。结语由于当前旧城改造,市区建筑日新月异,涉及一些旧建筑保护问题。我并不反对某些名人旧居的特许保存。只是感到像“南洋劝业会”这样一个更值得留下永恒纪念的大会会场,由于无建筑物留存,遂落得烟消云散,连挂一个“纪念牌子”也无人提起,不免为它叫屈。何待彼之厚?而待此之薄耶!

(0)

相关推荐

  • 【一普有感】天津展览会银质奖牌

    "一普"有感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已经圆满结束,我馆征集保管部的各位同事在"一普"繁忙的工作中对很多藏品也有了新的认识与收获,此次特为大家介绍一枚&qu ...

  • 三牌楼:除了网红美食 09

    还有美好传说和历史光辉 2020年12月31日   09 :石头记   稿件来源:金陵晚报     □实习生 陈倩倩 张瑜倩 南报融媒体记者 邢虹 翟羽 南京之美,美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南京的美食 ...

  • 《申报》与南洋劝业会

    何家伟(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E.C.整理 插图 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是晚清举行的一次规模最大的博览会.关于此次博览会的研究, 学术界给予了一定的关注.但是, 在这次博览会中, 当时最有影响的报纸 ...

  • 赣榆记忆|赣榆参加的南洋劝业会(一)

    周明军 一百一十年前,当国人还在刀种火耕的时候,赣榆人吃的煎饼还需要用人力推磨磨粉,许鼎霖先生已经在海州开办了海丰面粉厂,使用电力俗称"小钢磨"机器加工面粉.外洋人用的玻璃已经在许 ...

  • 访古寻踪之:邓州棘阳城遗址

    文/棘阳关上 在邓州市东南四十里桑庄镇和小杨营镇相邻一带,二广高速和内邓高速在此交汇并设高速出口,郑万高铁在此设邓州东站,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唐为棘阳雄关,由此向东土岗隆起绵延数里,岗上荆棘密布,古 ...

  • 转【直播回放】 新加坡南洋理工孙长庆博士:探索水的奥秘

    Science公布的世界最前沿的125个科学问题第46为 " 水的结构" .氧气.氢气.水这些司空见惯的分子,既熟悉又陌生,我们对生命中最基础的物质的理解还有很多需要探索.新加坡南 ...

  • 《国宝·发现》 远古奥秘 洞穴寻踪

    <国宝·发现> 20210505 洞穴寻踪 <国宝·发现> 20210504 远古奥秘

  • 泉州洛江的“中国峇厘村”,浓厚的南洋风情和归侨文化等你体验!

    走进侨乡泉州! 泉州古城 说起泉州, 是那个白岩松疯狂打call的 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地方 而这个华侨文化浓厚的闽南侨乡 去一次是不足以让人 饱尝其美食.饱览其美景.饱闻其故事 泉州洛阳桥 泉州籍华侨 ...

  • 古井寻踪(三)

    因为我这近十年以来主要都生活在广东,广东大大小小的城镇和村落走过一些,广东的古井自然而然也是我见过最多的,从粤东到粤西,从繁华的珠三角城市到偏远的粤北山区,都有古井的印迹,这些古井散落在古城镇.古兵营 ...

  • 古井寻踪(二)

    古井是千姿百态,各有特色的,有的有井栏.有的无井栏,有的圆口.有的方口,有的单眼.有的多眼--但共同的特点是都有一汪泉水从井中冒出,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古井不仅曾经哺育过千万平民百姓,也曾养育过诸多先 ...

  • 古井寻踪(一)

    水井正在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在古代,水井在很多地方都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设施,在古城.在古镇.在古村,在古宅,常可见古井,相对古建筑,古井被破坏和改变的可能性更小,也更易被保存.在中国的大地上,留下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