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言锋语】过年的味道
物
质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却让年味渐行渐远,让人愈发怀念起童年来。
1
金沟大糕
家乡有座古镇,叫金沟,传说当年乾隆沿着大运河下江南,曾路过此地,而此镇特产一种糕点,叫“金沟大糕“,乾隆爷品尝之后赞不绝口,从此“金沟大糕”就享誉淮扬一带了。尤其是过年时节,“金沟大糕”寓意着步步登高,是馈赠亲友的首选。可悲催的是,在撤乡并镇的大潮中,金沟已经从地图上消失,“金沟大糕”也逐渐销声匿迹了,政府在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德簿上又添了一笔。
金沟大糕是一份浓浓的回忆,即使离乡多年,那份甜蜜却一直留在心间。
记忆中的金沟大糕外包装是喜气洋洋的红色,金沟大糕那四个遒劲有力的繁颜字一直留在了记忆中。大糕是被切成一片片的,似断非断,白色的大糕上还点缀着一些红色绿色的甜萝卜丝,煞是好看诱人。吃到口中,甜蜜的感觉瞬间充盈开来。
大年三十晚上,长辈总会放几片金沟大糕置于孩童的床头,并再三嘱咐:大年初一的早上,在开口说话之前,一定要先吃一口金沟大糕,否则来年会变成哑巴。就是这句善意的谎话,不知让多少孩童的童年蒙上了一层甜蜜的恐惧。
金沟大糕,就是我童年的味道,甜蜜蜜的。
2
鞭炮
小时候,都是去乡下爷爷家过年。大年初一,总有一份等待,那就是等待我的舅爷爷。每年初一,他来爷爷家拜年,总要带一挂鞭炮送我,那可是我爱不释手的新年礼物。
鞭炮的玩法可谓多样,是现在的孩子无法体味的。有了鞭炮,我会拿去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鞭炮一下子放完,我们是舍不得的,我们会把串在一起的鞭炮一只只解下来,那么就可以玩无数次了。
鞭炮需要点火,我们习惯点一根香,或者点一根香烟叼在嘴上,一只只小小的鞭炮就是我们开心的源泉。我们会把一只鞭炮从中间掰开,露出火药,然后把另一只鞭炮的引信夹在中间,美其名曰:机关枪。这样,点燃以后,会先哧出火焰,然后爆炸,很是好玩;我们还会把鞭炮点燃,在将炸未炸的时候扔进一只玻璃瓶中,在气流的冲击下,玻璃瓶也会瞬间爆炸;结冰时节,我们会把鞭炮插在冰块上,爆炸时,会在冰面上炸出一个小窟窿,烟雾弥漫中,小伙伴们欢呼雀跃。
还有一种火力更大的鞭炮,小伙伴们称之为“天地炮”。我比较崇拜一些英雄,他们会把天地炮拿在手上,点燃后,会从手中起飞,第一声是发射,第二声最是惊天动地,爆炸的威力无比,此时小伙伴们总会不自觉地捂住耳朵,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我们看来一定是排名第一的。
春节期间,乡间燃放鞭炮是日常,哪里鞭炮声响起,小伙伴们都会结伴前往,硝烟弥漫中,我们都会聚精会神地捡拾地上没有爆炸的鞭炮,并迅速抓于手中,藏于兜中。鞭炮也许就是儿时我们最男人的玩具吧。
3
压岁钱
压岁钱是长辈送给晚辈的新年礼物,而且必须是刚从银行里换到的崭新的票子,据说拿到压岁钱的孩童,在新的一年里,会有更快的成长和进步。
亲朋好友春节相聚,长辈看到小孩,一般都是要送压岁钱的。当长辈送压岁钱给小孩时,小孩的长辈都会中途拦截,只见你来我往,太极推手,最终总是收压岁钱的一方败下阵来,只能开心地收下压岁钱,而且嘴里还必须说着:不用啊!怎么这么客气!同时面露羞怯的面容,送压岁钱的一方也必须说着:给小孩的,买点零食吃。至此,送压岁钱的戏份才告一段落,这种热闹温馨的场景假假真真,却让春节充满了浓情。
4
土灶
乡间的土灶,是儿时最温暖的地方。
秸秆燃烧释放出的味道和锅灶里的美食味道混合在一起,始终诱惑着我。爷爷奶奶总是坐在灶堂里烧火,被灶火印照出的黄色的面庞温暖而慈祥,偶尔被灶火呛着咳嗽几声,都是那么让我感觉踏实温暖。
土灶里的火烧完了,余热未灭,却如微波炉。放一只山芋进去,过几分钟拿出来,撕去黑乎乎的皮,橙黄橙黄的内在香气扑鼻,好吃极了。
土灶满足了多少孩童的味蕾,记录了多少农家厨娘的劳作,承载了多少游子除夕团圆的牵挂。随着天然气工程的逐渐普及推广,土灶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可是土灶却永远留在了记忆里。
5
八仙桌
过年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吃了。记忆中,乡间的主屋客厅里总有一两张八仙桌,八仙桌呈正方形,四个侧面有一些精美镂空的木雕,侧面还有四个小的抽屉,八仙桌的四周标配四张长凳,非常扎实稳重,一张八仙桌一般坐八人,也正好印证了国人对于数字“8”的崇拜。
八仙桌不是很大,两两相依而坐,一人离席总会善意提醒同座,以防长凳的翘起摔倒,温情浓浓,其乐融融。
八仙桌正对着大门的两个座位尊为“上席”,只有德高望重的长者才能入座,其他座位依长幼之序而坐,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乡间甚是浓烈。
孩童一般都不入席的,在两张八仙桌间肆意穿梭,四大爷喂块肉,七娘舅夹块鱼。酒过三巡,五姑爷会把孩童抱到长凳上,喂两个花生米,舔一口烧酒,孩童发出辣嘴的嗤声,惹得一桌人哈哈大笑。
现在的饭店鲜有八仙桌,都是圆桌,菜品的丰盛,却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远了,敬个酒碰个杯都要“打的”前往,再也找不到八仙桌的感觉了。
6
电视报
《江苏广播电视报》怕是已经停刊了吧?它却是童年的一份普及刊物,上面既有节目时间表,也有节目介绍,是过年娱乐必备的参考。
每到过年前,真是洛阳纸贵,一报难求。拿到报纸,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就是拿着水彩笔,勾画重点。所谓“重点”,就是过年时需要重点观看的电视节目。大年三十晚上的春节晚会上有哪些港台明星?大年初一下午将重播春节晚会,大年初二晚上有一台歌舞晚会,大年初三上午十点半有电影《武当》……在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的童年,电视是最时尚最迷人的精神食粮。
7
大京果
父亲是供销社主任,在计划经济时代,权倾一方,哪家想买辆自行车,谁想买块手表,都要找父亲写条子才能买到。
印象中供销社有自己的食品厂,每到过年都会大量生产一种小吃,名粤曰:大京果。大京果是油炸食品,形态为长条状,有点像花生,或粗或细,或长或短,吃起来香甜酥脆,是一直陪伴我童年的零食。
子凭父贵,我是可以随便出入食品厂的,有时甚至免费取食大京果,所以我从儿时就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在向纨绔子弟发展的道路上越陷越深。越到过年,我的小日子愈发丰富多彩,因为可以吃的东西就会越多。
8
小人书
小人书陪伴我度过童年。
因为父亲是一把手,每年过年,供销社的小人书柜台为我独享,所有新进货的小人书总要先经过我的筛选。好看的书,我先买下来,然后再供销售。日积月累,我一共收藏了有三百多本小人书,装满了几个大箱子。最心痛的是,时日变迁,迁徙忙碌,这些小人书却不知所踪,想念我的小人书!
小人书虽然没有如今图书装帧得精美,但是它朴实隽永,大小也正好适合儿童的手掌。因为我坐拥几百本小人书,小伙伴们都以能与我玩耍为荣,能借到我的小人书更是一种荣光。
小人书,大世界。小人书包罗万象,可以说囊括了文学历史天文地理。不管是绘图,抑或文稿,都堪称艺术品,小人书的作者绝对都是大师,感觉他们是被“文革”耽误了岁月,仿佛要把压抑了多年的才华一股脑全部倾吐出来似的。
我爱小人书爱得太深,几乎到了痴狂的程度。因为我关心着唐僧的命运,牵挂着陈真的决斗,快乐着平原游击队的胜利,伤心着关羽的悲剧,不理解杜十娘为啥要扔了百宝箱……白天看不完,晚上接着看,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了无数本小人书,换来的代价就是小学二年级终于开始近视了,眼镜也终伴我一生。
9
照相
以前过年的时候经常去照相馆拍照。真佩服照相馆里的老师傅,他们像魔术师一样把天南海北搬到了一个屋内,有时是南京长江大桥,有时是北京天安门,有时是万里长城,有时是桂林山水,“咔嚓”一声,童年就被师傅们轻松抓取了下来。
那时的照片都是黑白色,正如当时人们的衣着,非常单调乏味,但是人的精气神十足,拍出来的照片总是那么清朗亮透,英气逼人,是现在的PS无法P出来的。
10
阿梅
过年总要走亲访友,长辈们在八仙桌上喝酒,我们小孩就在里屋看电视,阿梅就是看电视的时候遇到的。
阿梅衣着朴素,穿着花格子的棉袄,衣服不是很新,但是干净整洁,她梳着两只可爱的小辫子,辫子上还点缀着两只小蝴蝶。看到我进屋,她抓了一把瓜子放我手里,那时节,边吃瓜子边看电视是孩童过年最大的幸福了吧。
过不了多久,大人开始唤着各自的孩子吃饭了,阿梅听到了妈妈的召唤,就去厨房吃饭了,看到她两只小辫子一晃一晃的出去了,很是好玩。我在想,如果她跑动起来,这对小辫子该有多奔放啊。
孩子们吃完了饭,陆陆续续都回来了,我们继续吃瓜子看电视,直到被各自的大人领回家。
以后过年,再也没见到过阿梅。阿梅到底叫什么,到现在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