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家长应懂得向孩子“示弱”, 做到这3点, 娃会越来越出色
中国父母历来都是特别的疼爱孩子,只要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对于孩子几乎是有求必应。当然孩子的依赖性也是特别的强,认为只要是自己想要的,父母都能做到,只要自己向父母索取就可以了,像是穿衣、吃饭、收拾东西这样的小事,自己也不愿意完成。
点击加载图片
有很多在事业上特别忙碌的父母,职场上的事情让他们应接不暇,他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一般都是把孩子送到条件很好的寄宿学校,或者请私人保姆照顾,很多孩子因为缺少父母的约束,迷恋手机游戏,甚至不愿意外出社交。
一般这样的模式培养了无所不能的父母和百般依赖的孩子,孩子们在内心就默认自己能力很差,什么事情都应由父母给自己解决。孩子的自信心变得很差,遇事容易变得消极、悲观。
点击加载图片
有时候父母自己身体不好,也不能忘了给孩子做饭,收拾衣物,孩子还在身边玩得挺开心,对于疲劳的父母漠不关心,甚至抱怨父母行动迟缓。有的父母生病的时候,就会和自己的孩子说清楚,而且可以要求自己的孩子帮自己倒水,拿东西,做饭的事情要学会自己解决,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们生活能力增强了,还会体贴别人。
我们常说父母平时要尊重孩子们的想法,父母更要给孩子们一些主权,让孩子们体验自己做决定的经历,体会自己做事的过程。父母更要学会向孩子示弱,不要总是依赖自己,聪明的激发孩子要强的心理,让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点击加载图片
身边的人常说:如果你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别人就没什么可以去做了,所以要留给孩子们一些发挥得空间,让他们完成一部分自己的事情。之前在大学食堂经常看到一对国外的父子,孩子刚刚两岁多,到了食堂经常自己到处跑着玩,有时候甚至跑进后厨和大菜的师傅打招呼,父亲就当没看到一样,也没有教育自己的孩子要遵守规矩。
有些同学看不过去,说怎么能这么教育孩子,一点规矩没有,其实后来仔细想一下这个外国的孩子从头到尾没有犯任何错误,他父亲为什么要管教他呢?父亲只是看似示弱无能,但这个孩子和食堂的人相处的非常的好,主观意识、自信心、社交能力都是非常的出众。
点击加载图片
一、不去掩饰胆小,激发孩子勇敢向前
有一种教育观念,就是为了不要让孩子感受到周围事物恐惧,父母不管是在多么害怕还是危险的环境下,都要故作镇静,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的强大。但是这种方法真的是正确的吗?孩子们一般对于害怕的事情都会寻求保护,但是当自己的父母遇到困难的时候,也会激发出自己的好胜心,让自己变得勇敢起来。
有一次厨房里面跑出来一只小龙虾,妈妈特别的害怕不敢去拿,一岁多的宝宝跑过去,当然她也是特别的恐惧,但是看到自己的妈妈在尖叫,她勇敢地走过去了,抬起脚就要去踹小龙虾,最后小龙虾再也没有敢向前爬,妈妈也就脱离了危机,妈妈从来没有想到自己宝宝会这么的勇敢,宝宝也受到了夸奖,非常的开心。
点击加载图片
二、承认孩子的强项,不吝啬自己的夸奖
孩子们看似比较娇小,显得也是比较柔弱,但是其实他们的技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的丰富,比如出生不久的小孩就能随着音乐的律动不断的扭动,有时候他们的想法也是天马行空。
父母一定要充分肯定孩子的这些强项,承认孩子们的过人之处,激发孩子们积极向上的信心,家长也可以向孩子们学习他们的思维,这样更能理解孩子心理状态。平时多用语言肯定孩子们的行为,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
这样孩子们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他们逐渐会养成信心的习惯,也会对自己的想法更加的确信,也乐于表现自己。这这样互相学习,互相平等的家庭长大的孩子,身心会更加的健康,父母和孩子关系会更加的融洽。
点击加载图片
三、显示自己缺点,让孩子自力更生
有时候我们要善于发觉自己的缺点,把自己的缺点表现给孩子们,或者平时偷一下懒,让孩子自己去完成自己的事物,孩子们就会觉得很多事情要多靠自己。
比如说父母去买东西,孩子说需要笔和纸,让家长帮着自己买,家长可以装作忘了这件事情,对孩子说:对不起,自己的记性不好,把这么重要的事情都忘了,你自己去买一下吧。
孩子抱怨之后,可能发现父母真的不靠谱,以后还是要自己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能相信“记性不好”父母了。这样孩子们慢慢就会锻炼出自力更生的能力,降低自己对父母的依赖性。
点击加载图片
父母怎么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学会向孩子们示弱是一种培养孩子们自信心,提高孩子们自立能力方法。孩子们不断成长,学会做自己的事情,学会帮助父母,也会慢慢理解父母们的难处,学习之余,家庭间的沟通也要讲究策略,要让孩子更加理解父母的良苦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