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教师要警惕功利之心
2016年4月11日《山东教育报》
职校生的现状告诉我们,即使职校教师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也不为过。同时,职业学校的现状告诉我们,职校教师要接受全方位的考核,工作量要满,技能大赛要有成绩,实训基地要参与建设,要努力成为“双师型”教师,要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要有科研成果,教学比赛要取得奖项,等等。至于让职校教师花时间最多、效果最不明显的“育人”,到了学校层面则简化成了“管好学生,别出事就行”。笔者认为,从教育的意义上说,职业教育要求教师把立德树人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相信,每一位职校教师都清楚地知道,名誉、地位、金钱在一个人心中所占的分量越大,他离教书育人的目标也就越远。我还相信,每一位职校教师都清楚地知道,学生太需要教师的关心、呵护与引领了!一言以蔽之,职校教师都清楚地知道,自己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
知道是一回事,如何去做则是另一回事。
我想说的是,功名和利禄都不是坏东西,都能给人带来一时的满足。因此,每一个人都不会厌恶功名和利禄。但是,如果把功名和利禄结合在一起,构成功利之心,我们就应该警惕了。这是因为,功利不仅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会毁掉我们原本拥有的幸福。
比如教科研。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这就是说,教师通过教学研究可以获得幸福感。但是,我在评审一些教师的课题时发现,有些教师在做课题的过程中不但没有体会到丝毫幸福感,反而感到很累、很痛苦。既然如此,他们为什么还要做课题?答案只有一个:为了评职称。我认为,教师为了评职称而去搞课题研究,就是功利之心在作祟。因此,我常常对这些教师说:“即使你们顺利开题、结题了,又如何?即使你们明天就评上教授了,又如何?”
《改变自己,改变世界》一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在一次著名的心理学研究中,专家采访了一些在过去赢过5万美元到100万美元彩票的幸运者,并且将他们与没有赢得彩票的人相比。调查结果发现,赢得彩票后不到一年,这些人的幸福感又回到了赢得彩票之前的情况。问题的关键很简单:随着财富的增加,人的“需要”也在增加。很快,那些曾经是奢侈品的东西变成了家常便饭。而且,过不了多久,那份激动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在职校教师队伍中,我不敢判断究竟有多少人具有功利之心。但是,我清楚地知道,有为数众多的职校教师在为评职称而忙碌、纠结、痛苦。于是,他们写一些自己不愿意写的文章,并且托关系发表;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课题,并且花钱请专家结题;参加一些自己不愿意参加的各类大赛,以求获奖,等等。这些构成了职校教师队伍的新常态。如果职校教师队伍从整体上处于这种新常态,那么我们的培养目标还有希望实现吗?我们的学生还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吗?
功和利本身没有什么对与错的问题,有问题的是我们对待它们的态度。职业学校如何引导教师远离功利,志存高远,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呢?职校教师如何调整自己的生命状态,让自己的心灵回归教育,把自己的爱心献给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呢?这些才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和深刻反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