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特辑2 2017年秋学期无锡八上数学统考后3题解析(下)
接上期 寒假特辑1 2017年秋学期无锡八上数学统考试题易错解析(上)
本讲主要分析后3题,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先25题,再26题,最后是这道成为热点的作图题.
题 25
分析:
要解决一次函数的行程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横纵坐标的意义.笔者要求学生在做题时先在图象上具体标出,这道题中,x表示两人跑的时间,y表示两人跑的路程,并非两人之间的距离,则问题不算难.
接下来第一问,求a的值,即点D的横坐标,显然,点D表示的是乙选手到达终点,而线段OD又经过点M(1,10),那么求出OD的解析式,即可求a.
第二问,两人相距2km,这样的问题也不是第一次做了.如果用小学方法,画线段图,分析相遇之前和相遇之后,思路不难,但由于甲选手的速度在不断变化,因此不合适.
最直接的做法,如《八上18讲 会3题,通一片 —— 一次函数图像之行程专题》中所讲,应该用同一时间所对的纵坐标相减,绝对值为2即可.说的再简单些,解析式相减的绝对值为2!
解答:
题 26
分析:
笔者在监考时,看到这道题,感觉到自己的之前写的《八上20讲 期末复习2 再谈全等中的“一线三等(直)角”与“手拉手”》又写对了,压轴题居然是手拉手和一线三直角模型的综合题,是考前划过的重点吧!
第一问,首先,哪怕不会证,先写个相等,就可以得1分了,这不是我第一次说考试的得分技巧了.
图中虽然没有连接CA,出现共顶点,双等腰直角三角形模型,但正方形OABC的两邻边相等,本质相同,因此,证明一个手拉手全等即可,不难吧.
第二问,肯定写不变吧,再看看OA和OG差不多长,写个G(0,2),好,又能拿2分了,是不是?关键是接下来怎么证明呢?
点F是DE的中点,而我们又已经学过中点坐标,点D的坐标又已经给出,因此,只要求出点E的坐标即可.而这里有等腰直角三角形DBE,因此可构造一线三直角模型证明全等,进而求出各点坐标,及AF的解析式,问题迎刃而解.
解答:
好久不做动态图,适逢寒假,
就做一个,帮助同学们验证吧!
题 24
分析:
终于到了这题,确实是一道让很多同学纠结的题目,主要分析(2)(3)问.
(2)问:
这时,笔者之前写过的《八上17讲 2017年终篇:一次函数面积专题 ——《初识铅锤法》》在这又体现其作用了,我们可以用铅锤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显然,图中的水平宽是4,那么铅锤高就是6,则点A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即为点C,AC作为铅锤高,或者点B向上平移6个单位长度也可.
(3)问:
思路源于(2),要构造面积为18的长方形,可以先构造一个面积与之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考虑到水平宽是4,那么铅锤高就是4.5.因此,将点A向上平移4.5个单位长度到点D,将点B向上平移4.5个单位长度到点C,平行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再作直线CD,将点C,D在直线CD上平移得到点N,M,使AN⊥AB,BM⊥AB,就能构造长方形ABMN.
但由于0.5个单位长度很难确定,因此,我们需要借助格点连线来构造,比如,横2竖1的长方形对角线交点到其“横2”边的距离就是0.5.
接下来构造垂直,考虑到AB是横4竖1的长方形对角线,那么AN必然在横1竖4的长方形对角线延长线上,同理,BM也必然在横1竖4的长方形对角线延长线上.这两条对角线延长线与直线CD的交点即为点M,N.
解答:
(2)
(3)
反思:
其实本题的(3)问还有其他方法,只不过有些并不是初二阶段的所能掌握的,因此,都附以文字说明,供同学们思考.
法2:(铅锤法思路)
如图,我们先构造面积为9的三角形,同样,铅锤高是4.5,不难发现AB中点E,与其上方一个格点的距离为0.5,则点E向上4.5个单位长度,找到了关键格点F,即△AFB的面积是9,此时过点F作AB的平行线,即横4竖1的长方形对角线延长线.
具体再如何确定M,N的位置,与之前解法相同,这里就省略了.
法3:(初三相似思路)
写
在
最
后
20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