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淮海中路966号5号楼(原虹桥疗养院)
淮海中路966号5号楼,徐汇区中心医院行政楼,建于1920年代,带有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建筑风格的遗韵,但是房子的顶部造型又是源自法国传统的双折屋面孟沙式屋顶。
这幢四层楼房形式语言比较复杂,虽然很难将其与某种历史风格对号入座,但其端庄的立面、精美的装饰和优良的建造品质使其价值赫然显现。建筑以清水砖墙为主,立面上两侧凸窗形成超越屋檐的垂直构图,仍然带有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建筑风格的遗韵,但是房子的顶部造型又是源自法国传统的双折屋面孟沙式屋顶。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4935190000035上海虹桥疗养院旧址 民国湖南街道
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西方,历史样式混杂使用的设计现象非常普遍,这幢建筑也因这样的手法而给人们更深的印象。当然,这幢建筑并不单一“好古”,如此大面的开窗可以想象,室内空间的豁然开朗是传统建筑里难以找到的,而窗下和露台栏板的几何纹样装饰又明显是与当时装饰艺术风格的流行相关的。
这栋楼房早期的主人是英国侨民约瑟夫兄弟(JosephBros),1938年,以为肺结核病人提供治疗、休养服务而闻名沪上的虹桥疗养院由永嘉路迁入此处。1949年初张澜曾在此养病。1958年,虹桥疗养院与怡和医院合并为淮海医院,1961年更名为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现为该医院行政楼。
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批现代建筑中,最有特色及代表性的就是上海虹桥疗养院。它由启明建筑事务所的奚福泉设计,建成于1934年。虹桥疗养院建筑形式完全符合内部功能要求,没有任何与结构无关的装饰,重视功能实用,注意卫生及环境,造型美观大方,已深得现代主义建筑的本质特征。该建筑设计对肺病治疗所的室内环境及疗养功能的考虑,极为细致周到。全部疗养室朝南布置,并设特大阳台,且从低到高的楼层呈阶梯形层叠,以照顾患者对阳光的需要。分别创建于1934年和1938年的虹桥疗养院和怡和医院,于1958年两院合并为淮海医院,1961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
这幢建筑的精美更多还是从丰富的装饰中显现的,凸窗立面顶部装饰了鹰翼和火轮组成的浮雕图案,很可能是当年公司的徽记,像是古埃及鹰翼太阳神图案中演化而来,而火轮上的图样更像来自古希腊神庙山花顶上的装饰物。
“中国民主同盟(上海)传统教育基地暨上海虹桥疗养院旧址揭牌仪式”在徐汇区中心医院举行。活动由民盟上海市委、徐汇区人民政府主办,徐汇区文化局、民盟徐汇区委、徐汇区中心医院承办。
徐汇区中心医院原为上海虹桥疗养院,1934年由丁惠康创办。1949年5月,国民党特务软禁并企图杀害因病住院的民盟领导人张澜、罗隆基,在周恩来同志的指示下,经中共地下党全力营救,张、罗成功脱险。
徐中心对面原来是淮海中路967弄兴业里,原为大型花园住宅,民国19年(1930年)改建为里弄式住宅。因兴业银行得名。占地0.9公顷,有楼房41幢,平房20间。居民900人。
-
(2013-07-03 20:02:43)
-
(2013-07-02 19:05:18)
-
(2013-07-01 18:50:44)
-
(2013-06-30 19:35:36)
-
(2013-06-29 20:05:16)
-
(2013-06-28 19:29:01)
-
(2013-06-27 20:17:56)
-
(2013-06-26 20:00:43)
-
(2013-06-24 20:37:03)
-
(2013-06-23 20: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