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火、肺火、胃火……不同食疗方降不同部位“火”

春回大地,近日朋友们是否出现了这样的感受:咽喉肿痛、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嘴唇干裂、心情烦躁。虽然这都是日常出现的小问题,但令人非常难受,这就是中医说的“上火了”。
什么是火?

火与热同类,均属于阳,在病机与临床表现上基本是一致的,唯在程度上有所差别。故有“火为热之极,热为火之渐”之说。

火热内生,又称“内火”或“内热”,与外火相对而言,指脏腑阴阳失调,而致火热内扰的病机变化。

火热内生,多由于阳盛有余,或阴虚阳亢,或由于五志化火,或气血壅滞、病邪郁结,郁而化火所致。

火热内生有虚实之分,阳盛化火、邪郁化火、五志化火多属实火; 阴虚火旺则属虚火。

一、阳盛化火

病理性的阳邪亢盛称为“壮火',又称为“气有余便是火”。阳邪亢盛,功能亢奋,可见壮热,面赤,烦躁,大汗,舌红,脉数等一派热象;阳盛则阴病,必然使物质的消耗增加,以致伤阴耗津,兼见口渴,尿少,便秘等症状。

二、邪郁化火

邪郁化火,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外感六淫病邪, 在疾病过程中,皆可郁滯而从阳化热化火,如寒郁化热、湿郁化火等。其二,病理产物郁积(如痰浊、瘀血、结石等)和食积、虫积等,亦能郁而化火。

三、五志过极化火

五志过极化火,又称为“五志之火”,指由于情志刺激,影响脏腑精气阴阳的协调平衡,导致气机郁结或亢逆,气郁日久则可化热,气逆自可化火,因之火热内生。如情志内伤,抑郁不畅,导致肝郁气滞,气郁化火,发为“肝火”。

四、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又称阴虚之火,属虚火。多由于阴液大伤,阴虚阳亢,虚热虚火内生。一般而言,阴虚内热多见全身性的虚热征象。如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面部烘热、消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等;阴虚火旺,多见集中于机体某一部位的火热征象,如虚火上炎所致的牙痛、齿衄、咽痛、颧红等。

内火与外火的区别与联系:内火的病机特点为脏腑功能失调,阳气郁滞,所致的实火或虚火,病位在里在脏腑;外感火热病邪袭表,病位在表在肺卫,伴有表证。外火可入里引发内火;内火日久损伤肺卫,亦可易于招致外感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发病。

上火主要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人体阴阳失衡,内火旺盛,以红、肿、热、痛、烦等为主要表现。相应于五脏六腑来说,主要有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肾火等,不同部位,表现的上火症状不相同,那下面就来介绍一下不同部位的“火”和“降火”的食疗方。

什么是心火

心火,多表现为心烦、失眠、口腔溃疡、小便短赤、舌尖红肿等。

莲子百合冰糖水

材料:百合20克,莲子20克,红枣10颗,冰糖适量。
做法:干百合用清水浸泡3小时左右,至完全泡发,然后将莲子、红枣和泡发好的百合一并倒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烧开后继续煮5分钟左右即可,自然晾凉后加入冰糖即可饮用。
功效:清心安神,滋养心神。
什么是肺火

肺火,实热多因感受燥邪,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口燥咽干等。

枇杷雪梨冰糖水

材料:雪梨1颗,枇杷3颗,冰糖适量,枸杞5颗。

做法:雪梨去皮切滚刀块,枇杷去皮去核,放入锅中,加入适量冰糖,加水煮开,然后小火熬煮半个小时,晾凉后饮用。

功效:润肺生津,止咳。

什么是胃火

胃火,主要是胃热,因嗜酒、饮食辛辣、食用热性过重食物后,积于胃中,日久形成胃火。主要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便秘、牙疼、胃部灼热、烧心、反酸等症状。

绿豆冰糖粥

材料:绿豆10克、冰糖适量。

做法:绿豆用清水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煮沸,然后小火煮40分钟左右,至绿豆酥烂时,加冰糖适量,搅匀,放凉后服用。

功效:清热降暑,清胃火。

什么是肝火

肝火,旺盛主要由于生活不规律、熬夜、心情抑郁,导致肝疏泄功能受损,肝气停滞于中焦,气不能上行,久而化为肝火,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眼部分泌物多、眼红、眼干、耳鸣等。

桑叶菊花枸杞茶

材料:桑叶10克,菊花5克,枸杞10克,蜂蜜适量。

做法:将桑叶、菊花、枸杞洗净备用,锅内加水500毫升,煮沸后加入桑叶,菊花、枸杞子,煮2分钟即可,滤去药渣,取汁,加入适量蜂蜜搅拌均匀后饮用。

功效:清肝火,疏风养阴,平肝明目。

什么是肾火

肾火,一般都是因虚而导致火旺,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牙龈肿痛、腰膝酸软等。

小黑豆煮水代茶饮

做法:将10克小黑豆洗净备用,锅内加水800毫升,大火煮沸后再小火煮30~60分钟,取黑豆水于全天饮用。

功效:滋肾阴,降肾上虚火。■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作者: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 杨全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