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你大概不知道,魏明帝指出来了
引言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作因为往往反映了真实的历史,所以他的诗作也被称为“诗史”。杜甫在战乱中漂泊流离,被迫妻离子散,最后来到了成都。在如今的成都,还有一处景点,那就是杜甫当时所居住的草堂,被称为“杜甫草堂”。在成都的期间,杜甫也曾经去过成都的很多地方,在来到武侯祠的时候,他写下了这样一篇怀念诸葛亮的《蜀相》。
诸葛亮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角色,虽然经历了《三国演义》的美化,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诸葛亮已经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他足智多谋且忠肝义胆,他为了蜀国的基业而操劳致死,这样又有品德又有才能的人,是很多人都会非常仰慕的对象。在高中课本上有一篇诸葛亮所作的《前出师表》,所谓“出师”,也就是出师北伐。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这场北伐战争最终是失败了的,诸葛亮也在途中病死了,并没有如愿做到他在《出师表》中的所言:“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那么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你大概不知道,魏明帝却指出来了。
历史上诸葛亮并不止一次挥师北伐,但是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甚至在一过程中损耗了蜀国的大量人力物力,也是导致蜀国渐渐衰败的一个原因。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拥有过人的智慧,所以他决定北伐,那么北伐一定是有着自己的原因。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原因就是为了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因为刘备在临终前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了诸葛亮,这个忠诚的臣子一定会为了刘禅的基业鞍前马后。他已经看出来刘禅并不是一个贤明的君主,所以他想要他离开人世以后,刘禅能够在蜀国待的更安稳。
他的频频北伐实际上并不是一个贸然的举动,因为每一次他的北伐在事前准备工作上都是非常用心的,对于这场战争的胜利,诸葛亮是抱了很大的期待的。在《出师表》中第一句话就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一句话就道出了当时整个天下的局势,可以说诸葛亮是非常睿智的了。蜀国的情况也确实不容乐观,因为经历了夷陵战争的失败,对于蜀国来说,是一次对人力物力的大大消耗,这个国家一时之间失去了元气。
但是诸葛亮提出了休养生息的政策,蜀国在很快的时间就恢复了过来,成为了之前那个可以与另外两个国家三分天下的强国。诸葛亮不仅仅是在恢复生产,同时也在用心加强军备,一次战争的失败,就让他引以为戒,更加注重对军队的锻炼。
诸葛亮不仅对于蜀国的情况非常了解,对于天下的局势也同样了解,但是其他人并没有这样了解蜀国,对于蜀国的发展并不知情,诸葛亮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想要打其他国家一个出其不意。公元226年6月29日,曹丕去世,失去了他们的君主,魏国上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同时很多方面也就没有戒备心。诸葛亮抓住这一时机,没有犹豫就带兵北伐了。
这原本是一场天时地利的战争,诸葛亮除了加强了蜀国的军力,还在魏国内找到了内应,方便北伐。但是这场战争最后却失败了,虽然一开始蜀国的军力可以说是势如破竹,魏国根本毫无准备,也毫无招架之力。诸葛亮在这时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把蜀国的大将赵云派遣到了一个不起太大作用的地方,而选择了任用马谡,因为马谡的自大,最后失去了非常的街亭。
对于这场战争的胜利,有一个人却一直没有任何意外,这个人就是魏明帝。即使所有的魏国人都已经非常紧张了,魏明帝却仍然相信这场战争会胜利,因为他早已看穿了诸葛亮北伐的动机。他认为诸葛亮挥师北伐仅仅是为了做戏,让世人都看到他为了刘禅的鞠躬尽瘁,让天下人都相信他并没有架空蜀国权力的意思,所以根本就没有想要这场战争胜利。
结语
魏明帝的这番话无疑是一个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的角度,但是史书上对于诸葛亮更多是正面的记载,这番话的可信度有多少我们也不得而知,需要自己去阅读史书,有一个自己的判断。
参考文献:
《蜀相》
《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