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高山猫—看看这些老物件满是回忆和故事

双卡录音机,曾经的“三转一响”,承载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尚流行的元素,也代表着幸福安康的生活。由单卡到双卡,由普通录音机到具备音乐跑马灯和卡拉OK功能,想必是很多90后以前的朋友最难忘的童年记忆,尤其是在文化落后,交通闭塞的高山,家庭条件稍微好点的都会购买录音机。

过年的时候,到街上买一些流行磁带回来,音量开到底,家里就像八磅锤砸的一样,要是在有一伙梳着“两片瓦”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扭起了迪斯科或者霹雳舞,那就是最时尚流行的了。

柜子上面放着的是竹笼子,主要是农村妇女走亲戚装礼品用的东西,里面放上鸡蛋或者馒头烟酒糖茶之类的,显得含蓄大度,而且提着这样的笼子走亲戚,还能防摔倒或者防日晒雨淋。平时闲置在家里,可以放一些贵重物品,盖上盖子再挂起来,不害怕老鼠糟蹋食物。

下面柜子里放的分别是雪爪子和鞋样子,左边柜子里放的铁制的工具叫做雪爪子,主要作用是冬天绑在鞋底用来防滑,也是不错的登山工具。鞋样子是农村妇女用来制作鞋垫,或者千层底布鞋的工具。

两个笼子中间放着的是灯台,那首儿歌中“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说的就是这种灯台,可以用来插蜡烛,也可以在上面放油灯碗子,起到高灯低亮的作用,在过去没有车床的时候,灯台作为一个轴对称工具,具体是怎么加工出来的还是个迷,不过我相信高山的能工巧匠们一定有其独到的方法。

老式手电筒是很多人家必备的东西,过去的手电筒都是白铁皮做的,用的是很大的那种钨丝灯泡,长一些的手电安装三只电池,短一些的安装两只电池,最难的是对光,光对不好就会模糊不清。用上几年就会因为生锈漏电而不起作用,最后只剩下手电壳子,也被人们加工成了擦洋芋的擦子。后来有了塑料壳子的手电筒,不过塑料外壳的手电筒也容易坏,主要原因就是电池用久了,或者手电放久了导致电池淌水使手电生锈,还有就是灯泡容易坏,一般一把手电都会带一个备用灯泡在后面的。后来有了直接充电的手电筒,这种手电筒退出了历史舞台。

很早以前的机械秤,这也是很多商店必备的东西,过去限制普通人开门市部,加上货物来源渠道单一的原因,农村每个乡镇或者人口集中的地方会设置供销社,也叫大商店,给群众卖盐,灌煤油之类的,这种秤就是供销社常用的。

银灯帽有的也叫绣花帽或者花帽子,主要是婴儿和幼儿常戴的头饰,大多选用黑布再人工刺绣出牡丹、芍药、花蕾、蝴蝶等装饰图案象征着吉祥如意,前程似锦。

百甲衣是一种手工刺绣服饰,用很多颜色的小布块制作而成,还要绣上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图案,凤凰或者鸳鸯之类的动物,主要供幼儿穿戴,穿这样的衣服象征着孩子幸福安康,长命百岁。

马灯在过去很常见,主要烧的是煤油,燃烧效率高,光线亮,气味小,便于清洗,防风防雨水,室内户外都是不错的照明装备,也可以拴在马身上夜里外出,因此叫做马灯。

这些陶土做的坛坛罐罐是过去人们常用的盛装器皿,带耳朵的这个叫油夯,是装菜籽油的器皿,小的叫油罐,是做饭时候往锅里倒油用的,大的小口的缸可以腌制酸菜或者咸菜。大口的缸是用来盛水的,小点的可以腌制咸菜。最小的是煮茶用的茶罐子,中等的是放臊子用的油坛。

木犁(方言叫木釭)也不知道釭怎么写,选用比较坚硬的歪脖子桦树制作而成,利用杠杆原理,借用牛力翻土地播种的农具。后来人们发明了铁犁,这种犁退出了历史舞台。

打绳器是过去人们用麻线制作麻绳的工具,制作过程比较复杂,一边是紧绳装备,另一边是拉伸装备,绳子打到到一定程度后,用一种专用的工具可以将三股绳扭在一起,场面非常壮观,已经多年没见过了。

这个是网上找到的传统打绳图片。

蒸笼还有斤升、簸箕、连枷这些都是农村常用的工具,斤升比现在的蛇皮袋子电子秤替代,簸箕被塑料制品和风波机代替,连枷被小型打麦机所替代。回想起当年曾经用这些工具开展传统农业的日子,真感慨时代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方便。

木制的板桶据说是过去用来驮水用的工具,吃水问题确实是关系到生存的大问题,尤其是到了冬天,严重的水源不足成了困扰很多家庭的大问题。像上图中的板桶和套鞍这些工具就是用来解决吃水问题的。幸好,目前农村常住人口在逐年减少,移民新疆或者进城购房定居的人在逐渐增加,摆脱贫穷落后的高山故土,开拓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成为大家的共识。这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未来的必由之路。我希望这些曾经承载过高山农村农耕生活的老古董永远成为历史。

祝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