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吊子

佛家讲“究竟”,而真实的人生是很难做到“究竟”、彻底的,往往只能妥协、半吊子。

儒家讲要养浩然之气。明朝的徐榜在他的《宦游日记》中列举了“俭”有四益:凡人贪淫之过,未有不生于奢侈者,俭则不贪不淫,可以养德,一益也。人之受用,自有剂量,省啬淡泊,有长久之理,可以养寿,二益也。醉浓饱鲜,昏人神智,若蔬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可以养神,三益也。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可以养气,四益也。

都很有说服力。尤其是俭可以养气这一条,我感触最深:“奢则妄取苟求,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说得真对!可惜我做不到。

要升官、要发财、要让自己的生活过得好一点,怎么可能做到“于人无求,于己无愧”呢!如今这个社会,真正做到“于人无求,于己无愧”的人,非但不能获得尊敬,反而会被视为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的吧?

不过,绝大多数的人,都是不愿意自己“志气卑辱”的。

爱默生说,如果一个人谄媚过,他一眼就能看得出来。于是我想,如果爱默生能活到今天,一定很讨人嫌,因为谁都不愿意让人看出自己谄媚过。爱默生的这双火眼金睛不会有用武之地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