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如何选秀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是真的吗?
清朝的选秀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种:一种是户部主持的选秀,主要是为了选出皇帝将来的妃子,每三年进行一次,选秀的对象是外八旗的女子;另一种是内务府主持的选秀,主要是为了选出后宫的宫女,每一年进行一次,选秀的对象是上三旗的包衣。我们接下来要讲的是第一种选秀,即户部的选秀。
清朝为什么要实行选秀制度
据《大清会典》记载,清朝的选秀始于顺治年间。
古代选秀
顺治这个皇位,实际上是捡来的。皇太极死得匆忙,没来得及册立太子。他死后,多尔衮与豪格爆发了一场激烈的皇位之争。二虎相争,结果两败俱伤,小皇子福临渔翁得利,年仅六岁就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是为顺治皇帝。
六岁的小皇帝即位之后,就一直生活在多尔衮的阴影中,敢怒而不敢言,敢想而不敢干。顺治七年冬天,多尔衮终于死了,十三岁的顺治皇帝开始亲政。
顺治八年,顺治皇帝与科尔沁亲王之女博尔济吉特氏举行大婚,博尔济吉特氏被册立为皇后。但是成婚之后,两人的感情很不好。据清史记载,这位皇后生活非常奢侈,喜欢讲排场,吃饭的时候如果发现餐具不是纯金的,“辄怫然不悦。”而且,她的嫉妒心很强,每次在后宫里见到稍有姿色的女人,就憎恶人家,想要把人家置之死地。
清朝选秀女
顺治皇帝认为,这位博尔济吉特氏不具备母仪天下的风范,无法统领后宫。所以在顺治十年,顺治皇帝就把她给废了。废黜皇后的理由,顺治皇帝却归咎于多尔衮,说自己的不幸婚姻都是多尔衮造成的,是多尔衮的包办婚姻害了自己,这位博尔济吉特氏根本就不是根据自己的个人意愿选出来的。
尽管群臣反对,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这位皇后还是被废黜了。废黜之后,朝廷就得张罗着给顺治皇帝另立一位皇后,毕竟国不可一日无君,也不可一日无国母。既然顺治皇帝屡屡强调当时的皇后没有经过自己的挑选,那么这次册立的新皇后就按照皇帝的意愿,让他亲自挑选吧。
所以在顺治十年,大清朝举行了第一次选秀,以后便成为定式。
清朝的秀女是怎么选出来的
清朝选秀
清朝的选秀要求比较严格。秀女的范围是满、蒙、汉八旗人家的女儿,年龄是十三到十七岁。八旗人家的女儿到了十三岁就必须到本旗本佐领处“报选”,等待朝廷三年一次的选秀大典。
八旗人家的女儿参加选秀不是自愿的,而是强制性的。如果拒绝参加选秀,那么这户人家的女儿就终身都不能嫁人。
但是到了后来,随着八旗人口的大幅度增加,参加选秀的女子越来越多。外地八旗女子来京城参加一次选秀舟车劳顿,很不方便,也没有必要来那么多人,所以乾隆、嘉庆两朝逐渐将参选八旗范围缩小,在范围之内的必须参加,在范围之外的便无需参加。
秀女
到了选秀女的时候,备选女子每个人都要雇一辆骡车(费用由宫中承担),乘坐骡车至神武门外下车,然后进入顺贞门,六人站成一排,等待层层选拔。
选拔的标准,主要是相貌和举止。只有容貌秀丽、举止端庄的女子才能入选。
落选的女子,就可以回家了,回家以后便可以自由嫁人。
如被选为秀女,是福还是祸
被选中入宫的秀女,一部分会被分给皇子、皇孙、亲王、郡王等,成为这些皇室成员的福晋或侧福晋。另一部分则会留在后宫等待皇帝临幸。
秀女在宫里如果一直没有被皇帝看上,到了二十五到三十岁左右,就可以出宫回家了,然后自行婚嫁。
清朝选秀
被皇帝临幸的秀女,都会被授予封号,刚开始一般会被封为答应、常在或贵人等品级较低的封号,以后再根据受宠程度和个人表现步步晋封。
我们常说“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实际上清朝的嫔妃并没有那么多。康熙朝以后,清朝后宫的封号分为八个等级:皇后设置一位,皇贵妃设置一位,贵妃设置两位,妃设置四位,嫔设置六位,嫔以下的贵人、常在、答应名额若干,没有限制。所以,如果要抠字眼的话,清朝的皇帝确实没有“七十二嫔妃”,但是如果要算上贵人、常在、答应的话,那就不好说了。
对于秀女来说,被选入后宫,到底是福还是祸,是喜还是忧呢?
清朝妃子
喜的是自己被选入后宫,就有了改变自己和家族命运的机会。对于被选中的秀女来说,她的终极目标就是冲击皇后之位,当然前提是皇后的位置有空缺,或者主动制造机会让它出现空缺。如果真有入主后宫的那一天,秀女的整个家族就算是一步登天,可以尽享荣华富贵了,地位和金钱两者兼得。
忧的是历来宫闱深似海,一堵宫墙,断了多少人家的血肉亲情往来。皇帝的后宫,可不是想进就能进,想出就能出的。秀女一旦进宫,就不得离开紫禁城半步,想回家就得请旨特批,这样的机会少之又少。秀女的家人也不能随便进来,甚至可以说想都不要想。除此之外,深宫的孤独寂寞、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也令大多数人无法忍受。
由此可见,对于秀女来说,被选入后宫,恐怕是祸福相生,喜忧各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