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奏大师“信也科技”|十字财经
11月19日,刚刚完成品牌升级的拍拍贷以“信也科技”的身份发布了2019年的三季度财报。
三季报披露数据来看,信也科技在资金结构的“机构化”道路上继续狂奔。机构合作伙伴通过平台完成的成交金额占总撮合额的比例,已上年末的20.4%上升至75.1%。同时,10月以后,信也科技所有撮合额的资金均来自机构,银行和消费金融机构通过平台完成的成交金额占当月总撮合额的80%以上。合作机构数量来看,信也科技对接的持牌金融机构已达30家左右。
此外,自今年4月上线消费场景业务后,信也科技月成交额高速稳健增长,累计成交额已近5亿元。同时,截至2019年10月30日,小微金融业务总覆盖小微企业数4万余家,累计成交额近8亿元,发展势头良好。在toB科技输出业务方面,信也科技已经与20余家机构建立合作,输出包括风险评级模型、BI数据报表解决方案、明镜反欺诈平台等技术和整套消费信贷解决方案,深度帮助传统金融机构进行线上化、数字化的消费金融业务发展。
从报告的披露信息来看,平台投资人数量等曾经被予以高光的数据信息已不再出现,网贷业务已经被完全弱化甚至隐匿。
拍拍贷CEO章峰公开表示,表示预计在2020年上半年可以将P2P存量资金完全清理并有信心完成本息兑付。而11月初拍拍贷联席CEO张俊亦在公开场合明确表态:“我们和P2P已经不再有什么关系了,主战场是金融科技。”
此际,距离拍拍贷上市恰好整整两年。
1
“节奏大师”
2017年,无疑是拍拍贷生长过程至关重要的一个年份。在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拍拍贷终于完成了上市的临门一脚,成功登陆了纽交所。
凭借着“国内第一家成立的老牌P2P”的身份,拍拍贷获得了一个还不错的估值。当然,这个“还不错”是事后回望得出的结论。在当时,其最终敲定的发行价和估值并不是能让创始团队完全满意的价格。不过幸运的是,拍拍贷的团队最终决定不拘小利,率先完成上市。某种程度上,这一决定让拍拍贷得以在其后两年互金整治的滔天巨浪中得救于水火。
拍拍贷的12年,也是行业的12年。这些年间,行业沉浮经历了初始发展期、快速扩张期、风险爆发期、政策调整期,从总数来看,行业巅峰期在营平台超过7000家,而截至今年10月末,全国纳入实时监测的在运营机构数量已降至427家。而这一压降态势显然尚未结束。
经历了多年的高歌猛进,P2P的寒潮几乎是一夜来袭的。裸贷、暴力催收、砍头息、跑路等乱象的滋生不仅破坏着网贷行业的名声,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金融秩序和国计民生。互金整顿的序幕开启于2016年,而真正调转之下的转折点则在2017年底。拍拍贷挂牌上市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19号文、138号文、141号文陆续发布,现金贷业务进退维谷,监管全面收紧之下,2018年中行业风险开始集中释放,P2P迎来了史上最大爆雷潮,直到眼下,风险出清仍在持续。
虽然监管试点和备案的大门并未完全关闭,上海、北京的官方协会也仍在第一时间出面澄清各类关于“一刀切”的传闻,但备案遥遥无期,“三降”高压高悬于顶,网贷行业也从负面清单式的管理演化为“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长期紧绷而不明朗的合规前景,已经使大部分网贷机构难以为继。
拍拍贷之前,仅有宜人贷、趣店、信而富实现了上市。而在拍拍贷之后,114号文等监管文件带来了监管的全面收紧,扎堆的网贷机构不惜以流血代价冲击上市寻求资本市场给予品牌背书,但随后,上海、北京等多地金融办主动按下了当地互金机构上市的暂停键。陆金所、点融网、凡普金科等机构均因错过最好的上市时间窗口而陷入被动。
而拍拍贷则因为成功抓住了行业入冬前的最后一波上市红利,一步一步开启了节奏大师的模式。
打通了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拍拍贷上市后不久便通过成立智慧金融研究院、与高校建立合作等方式,不断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和研究,为其转型进行铺垫。
科技能力建设不断提速的同时,拍拍贷的业务也在悄然延伸并转向。一方面,从单一的网贷业务向场景消费业务、商户贷、机构伙伴合作、toB科技输出等方向延伸,另一方面,资金结构正在不断往机构化的道路上飞驰。
2019年11月,拍拍贷正式更名,品牌升级为“信也科技”。
“此次品牌升级是集团业务自然演化的结果,也意味着集团的主战场已经全面转向金融科技。”章峰坦言,P2P业务已经和信也科技基本脱钩,预计2020年上半年有序实现P2P业务清零,有信心完成本息兑付。截止2019年10月31日,拍拍贷借贷余额为92.51亿元。
11月3日,监管方面曾表态,下一步工作要坚定以退出为主要方向,推动大多数机构良性退出,有计划、分步骤限期停止业务增量。支持机构平稳转型,引导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有良好金融科技基础和一定股东实力的机构转型为小贷公司。与此同时,对于极少数具有较强资本实力、满足监管要求的机构,可以申请改制为消费金融公司或其他持牌金融机构。
对信也科技而言,这无疑算得上是一个利好。
“具体的政策还没出来,我们肯定是积极响应监管的指导,不管是小贷还是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都会积极争取。除了对外输出技术,也会适当做些自营业务。”章峰透露。
某种意义上来说,拍拍贷“行业头部”的江湖地位是在这一轮轮节奏踩点中真正得以奠定的。对监管节奏的预判、战略择时的拿捏、转型方向的统控,精准程度让人叹服。其中当然也偶然,却也有必然。
2
“金融科技”的未来
以更名来强调“科技”属性,信也彻底告别P2P全面转型的决心可见一斑。升级后,信也科技将自己的愿景锁定为“成为最受用户欢迎和伙伴信任的金融科技平台”,而旗下三大业务方向亦是围绕“科技”展开:针对服务和赋能的金融科技业务板块,面向海外业务拓展的国际业务板块,以及关注未来科技发展的科技生态孵化业务板块。
其中,金融科技业务的重要性无疑最为显著。
“集团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是金融科技,成为持牌金融机构与个人及小微商户借款人的连接器,因此服务和赋能将是我们金融科技业务板块的两大方向。在金融科技服务领域,我们希望能够以新技术为依托,推动金融服务从可获得进一步向可负担、可信任和可享受进化;在赋能领域,我们希望能够将我们成熟的技术应用进行输出,为其他合作伙伴赋能,进而推动整个行业发展进化。”章峰表示,前者包含场景消费金融、小微金融以及机构伙伴合作等业务,意在连接B端与C端;后者则主要是toB科技输出业务,赋能B端,“两大业务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并不是完全独立的。”
“成立12年以来,拍拍贷坚持线上小额信贷中介服务,在获客、风险管理、客户运营、贷后管理等各环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科技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线上零售信贷方面,一些中小持牌金融机构较为欠缺经验和科技能力,而快速增强服务C端的科技能力需要在人才储备和技术建设上进行大量投入,还需要至少3-5年的市场摸索、试错,这是他们所承担不起的。”章峰表示,而这一痛点正是信也科技“赋能”的价值所在,“这是一个纯粹toB的业务,既可以进行单个模块或产品化的合作,也可以是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助力中小持牌金融机构零售信贷互联网化。信也科技作为一家咨询机构或系统实施方,一旦产品或系统落地,知识产权都属于该合作机构,信也科技则从中收取相应服务费。”
2018年开始,科技赋能、B端转型开始成为互联网金融的热门词汇。有第三方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金融科技投融资约等于2013年到2017年5年间投融资的总和。
金融科技的监管前置也为行业整体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铺垫。201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以顶层设计的形式提出将金融科技打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并提出多举措强化金融科技监管。随后,“金融科技40条”等地方政策不断落地,金融科技行业迎来利好转折。
对信也科技来讲,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较之网贷,这显然是一条竞争更为残酷的赛道。信也面临的竞争对手也整体提升了一个维度,一方面,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其不但拥有强劲的技术能力,同样拥有毫不遮掩的金融野心;另一方面,传统银行金融科技业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已有8家银行设立金融科技公司,部分银行明确其在金融科技方面的投入研发资金比为营收总额的1%左右,招行更是将“每年至少投入收入的3.5%于金融科技”写入公司章程。
章峰表示,信也科技的优势赛道在于资金需求于5000至30000元之间的C端和小微客户。
其介绍称,成立伊始,拍拍贷的业务模式一直坚持在小额分散、线上、纯信用的赛道上,基于这样的业务模式,拍拍贷得以在前期积累海量数据,为其后续搭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东风做准备。2015年3月,拍拍贷推出业内首个基于大数据的风控模型:“魔镜”风控系统。“魔镜”能够借助前期积累的海量数据,从上千个维度对借款人进行风险评级和风险定价,很好地预测借款逾期率,从而严格控制借款风险。与此同时,拍拍贷还将以大数据分析、AI、云计算为核心的技术赋能到业务全流程,在贷前有AI加持的精准获客、智能反欺诈、全自动化审核;在贷中有智能风控系统实现风险评价、风险定价、智能质检;在贷后有贷后模型体系、智能催收以及智能客服等,使金融服务效率全面提升,这些都为眼下的信也科技角逐金融科技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
此外,金融科技出海的依然是一片可预见的蓝海。东南亚成为金融科技的主要拓荒地。由于人口技术大,基础设施薄弱,加之“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加持,东南亚金融科技的发展前景不可小觑。
据了解,信也科技在过去两年中积极探索自建业务、与当地金融机构合作、以及投资扶持当地科技创业公司等多个路径。目前已在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新加坡等国家获得了展业资质并开启了业务布局,团队超过两百人,平台数百万注册用户,累计成交额近4亿元。
“国际化业务还在初步探索阶段,虽然目前已经过了流量红利的阶段,现在更加考验平台深耕行业的能力。这块业务也是服务和赋能中小金融机构,都会积极尝试落地,只不过是在东南亚市场。”章峰表示。
信也科技的科技生态孵化业务则是以前瞻性和战略性的眼光不断投资、孵化新的技术与产品,助力金融科技生态不断完善。据了解,信也科技已在保险科技、企业服务、大数据等细分领域近20个项目累计投资数亿元。
章峰表示,信也科技希望成为金融领域的亚马逊:“亚马逊一开始只卖书,进而拓展品类,从自营转向开放平台模式,成为第三方平台。基于此,亚马逊积累了运营能力、物流能力,再把核心的科技能力开放,形成业务,包括云服务等。我们也是相似的路径,经过12年的发展,沉淀了一些核心能力,可以形成业务,独立出来服务B端客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