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城壕湾——飘香妈妈的味道
那是4年前的一个早晨,我从常德市城区建设路四中旁边的一条小巷子进入,第一次认识了城壕湾。
当天我得知常德几位有名气的摄景师相约拍摄最后的小巷,那时,我刚刚开始学摄影,就跟在了他们的后面,拍下了几位大师在城壕湾小巷拍摄时的瞬间。
照片里的大妈见这么多人拍她,心里很是高兴,还特地配合我拍下这张“小巷浇花”。
并一再说让我们多向外反映,让棚改的春风早日吹进城壕湾。看着大妈高兴的样子和期望的眼神,我感到了作为摄影人除了拍摄,还有一种责任和义务。
记得当时天空下着细雨,清晨,雨雾在略带凛冽而清新的小巷空气中氤氲开来。不时从几家低矮的偏房里飘出儿时早饭的味道,我想起了,那是妈妈的味道。
一条窄窄的小巷,两侧青瓦老屋,细雨飘摇,屋檐滴水,墙上已长满青苔,这是城壕湾给我的第一个朦胧中的印象。一种乡愁的味道涌上心头,我想那是妈妈的味道。
沿着小巷,一边拍,一边从居民中了解到,城壕湾地块始建于元代,明朝用青砖加固修建城墙,东门城墙外护城河边小街就叫城壕湾。这里居住着117户,大多数私房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存在地势低洼、建筑老化、消防通道不畅等问题。一些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已经垮塌,近几年也有好几户因为起火而被烧毁,居住条件极其恶劣。
第二次拍城壕湾大约是在第一次的两个月后,我随意的从人民路进入城壕湾的入口处。当时天气晴好,小巷子里凉满了五颜六色情的衣服。
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当年的风光,巷子里的老房子保存着历史的痕迹,一位老人坐在小巷的家门口,一边抽着烟,一边沉思,或者说一边期盼。
老巷子里的风,永远不急不缓地吹着,一道古老的城墙将历史真实的展示在眼前。
常德会战期间,凭借古城墙打退了鬼子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丧心病狂的日本鬼子使用芥子毒气弹,才攻进来。据城壕湾居民回忆,战争结束后,阵亡的官兵趴在城堤上,双手紧紧抓住城砖,个个死不瞑目。
听说,城墙的外面曾经是一湾碧水,渔舟轻荡,莲叶田田,波影涟涟。这里曾一度繁荣。酒肆、茶楼、灯班子、南货铺、棺材铺、纸钱铺应有尽有。入夜,灯火熠熠。岸上茶楼酒肆笙歌不息,河里木船随波荡漾。
就在我拍摄古城墙时,突然刮起一阵大风,凉晒在古城墙的棉被都被风吹下来了,几位大妈迅速从屋里跑出来收拾棉被衣物之类的。小时候在乡下经常遇上刮风下雨时帮妈妈一起收衣被。
第三次拍摄已记不清时间了。
这张图让人产生很多联想。
从城壕湾一户人家的木梯而上,与一位红衣女子擦肩而过,给这古老的小巷多了几份生机。
还有一次,我和摄友们一起拍过城壕湾,那是端午节的前一天。
这里可以走上古城墙。
在古城墙上,有一位大妈正在包粽子,那一招一式好象儿时妈妈的味道。
继续往前走不远,就见到了城墙上的碉堡。
新中国成立后,常德市政府重新为街巷正名,将城河街命名为城壕湾。城指古城墙,壕是护城河,湾便是巷子的形状了。这里先属城东南石昏居委会,后又几经调整,现归属府坪街道方家巷社区管辖。
一晃好几年没到城壕湾拍摄了,今天应邀参加一个活动前往锦江酒店拍摄。
走到会场门口便看到显示出的主题:城壕湾美食文化街招商启动仪式暨主力商家品牌签约大会。
也没在意城壕湾就是我曾多次拍摄过的地方,按指定的位置坐了下来。离活动正式开始还有一些时间,便细看起相关资料来。原来,城壕湾已全面棚改,以建成清末民初建筑风格的古街,涵盖各地美食、传承餐饮文化的美食一条街。
一边看,一边不禁让人感叹,为城壕湾民众沐浴棚改春风而高兴;为武陵区在实施棚改中付出的艰辛而点赞;为常德市经投集团建成文化美食一条街而祝贺。
一场激情的开场舞把我从感动中拉进活动现实。
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圣友讲话。
市经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克明致词。
城壕湾项目招商总监陈聪做招商推介
招商启动仪式
城壕湾美食文化街火热的签约场面。
随后,现场各类精彩节目轮流上场。
当主持人不仅要口才,也要身材。
下午,我又一次来到城壕湾现场拍摄,几年未见,今非昔比。
这里是建设路上的入口,就在常德市四中旁边。
这里是人民路的入口,前行不到50米就到了城壕湾。
周边有常德市政务中心,人民医院,社区,小区等,属人口、单位、商家等密集地带。
再搞不清就打上面的电话。
(城壕湾美食文化街效果图)
小巷的记忆,在流逝的岁月里发酵,让一种怀念越来越清晰,小巷的记忆,开始走进怀古的历史,逐渐被新的建筑抹去.城壕湾如今被建成美食文化街,再度复原城壕湾昔日的繁荣。美食里有一种乡愁,有一种妈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