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大夫讲糖:调糖个案实例分享

这就是今天的主题。
马XX,女性,65岁,糖尿病病程14年左右,身高158cm,体重56公斤。目前的治疗方案是:“诺和灵30R,早晚各24单位;二甲双胍缓释片早晚各1g”。上月糖化血红蛋白7.0%,自己感觉很不错,平时血糖监测多是空腹和睡前,结果都还不错,就是频率较少。
听朋友介绍和建议,就来佩戴瞬感试验一下。
佩戴那一天,是11月21日。
我告诉她:
1、先看看我关于瞬感的文章(在这很重要);
2、14天佩戴时间中,要分成三个阶段,“观察--调整--再观察--在调整”;
3、填写生活记录(主要是饮食和运动)
配带“瞬感”4天她就来找我了,但是我出差没在家。周日27号那天我上班,她算是第一次反馈。这是大数据:
简单总结她的血糖大数据(21日--27日):
1、夜间血糖控制良好,平均在6左右,未发现小于3mmol/L的血糖;“淡蓝颜色”区相对较窄,提示血糖波动也不大。这可能是她糖化血红蛋白不很高的最主要贡献者;
2、早餐、午餐后血糖是一天血糖的“红灯区”,平均血糖大于12mmol/L左右;早餐后最高血糖平均在14-15mmol/L左右,其扫描发现最高血糖为18mmol/L,不可接受!!!相对而言,晚餐后血糖好于早餐、午餐餐后。
3、日间血糖“淡蓝色”区域较宽,提示血糖变异性大,应该与生活内容更相关。
面对这样的血糖趋势,我们首先要考虑,如何把日间血糖降下来而夜间低血糖风险不增加?
我给出的第一次建议是:
1、诺和灵30R早晚剂量调整为28:20,总剂量不变;
2、二甲双胍用法不变;
3、诺和灵30R的注射时间,一定要保证早餐前30分钟,必要时可以延长到45分钟,晚餐前可以同前;(她原来注射胰岛素到就餐的时间一般都小于15分钟)
4、早餐的饮食我也有简单的叮嘱。
解读:
日间(早餐后至晚睡前)血糖很高,这是一天中需要降低的目标时段。患者使用的降糖药物中,二甲双胍对血糖的管控更接近24小时的“满天”状态。其使用的预混人胰岛素诺和灵30R一天两次注射,可以概括的认为是:早餐前注射的诺和灵30R主要控制的是早餐后至晚餐前这一段时间的血糖,虽然其中效部分对晚餐后仍然有效,但是已经不再是主力;晚餐后乃至整个夜间的血糖掌控主要由晚餐前的诺和灵30R来解决。
所以,增加早餐前的诺和灵30R是最简单的粗调,为了防止夜间低血糖,所以,先考虑减少晚餐前的胰岛素剂量。
至于预混胰岛素的剂量问题,大家可以参考我以前的文章:想和预混胰岛素说。
由于患者早餐后高血糖是一天中的重中之重,结合患者平时胰岛素注射与进餐的时间过短,所以建议患者将早餐前胰岛素注射至进食早餐的时间延长到30-45分钟。
患者平时有爱喝粥的习惯,我并没有过多干预。
第二次复诊时在我的电话催促下,这一天是11月31日。
电话中,她告诉我,还不理想。但是,我要看数据滴。
这是她21--31日的大数据。我把上一个图再复制一下也好比较。
其实瞬感还可以看到更多的信息的。大家可以参考我的文章:雅培瞬感,我还看到了什么?
大家在分析31日大数据的时候,一定要想到这里面是包含着27日之前血糖数据的。

我设定的血糖目标是5---10mmol/L。
低于“目标范围的百分比”,从27日之前的10%变成了31日的6%,可以理解为27--31日之间,低于5mmol/L的时间段要明显少于27日之前;
日间高血糖仍然是最主要的问题。相比较27日之前,31日所见到的结果中,上午的血糖高度有所下降,而晚餐后血糖有所升高,且日间高血糖总时间延长,主要延长的时间应该是晚餐后高血糖增加。
那该怎么办?
晚餐后血糖超过高线幅度和时间段增加,夜间平均血糖微升,说明诺和灵30R晚餐前剂量不应该减少,或者减少不用那么多。日间血糖虽然较前有所降低,但是仍然很高,且没有低血糖,说明,早餐前胰岛素剂量仍然不足!
再细细看看。
当我把这几天血糖一一打开的时候,发现30日这一天的上午血糖还是不错。我告诉她,您一定要分析这一天吃的是什么?如果都这样吃,是不是平时血糖就会很好?她告诉我,那一天她没有喝粥。-----很好,有原因就好办,关键是让喝粥一辈子的人不喝粥,真的很残酷。
这几天的血糖曲线中,还提示她上午的最高血糖多在10点钟左右,这个时间点的血糖和中餐前的血糖相比,落差还是比较大的。怎么办?
第二次调整方案如下:
1、早餐前诺和灵30R增加剂量到30单位(增加2单位),晚餐前诺和灵30R剂量回归24单位;
2、早餐时,与主食同时嚼服米格列醇(糖苷酶抑制剂)一片;
3、二甲双胍缓释片剂量不变;
4、饮食不变。
就剩下4天时间了。
12月4日,她来汇报结果,顺便摘除瞬感。
先看看这14天的大数据:
再和27日之前做个对比。
平均血糖都是8.7mml/L,预估糖化都是7.1%。
低于血糖目标低值的比例仍然是6%,类同21--31日之间的大数据,说明这四天(31---4日)中,有低值出现(小于5mmol/L)。
血糖在目标范围内(5--10之间)的总比例由27日之前的57%增加到64%,而21--31日之间仍是58%,说明血糖达标比例增长的主要时间段是第二次调整方案之后(31--4日);而高于血糖目标值的比例虽然仍然有30%,但主要高的时间段也是第2次调整前。
如果我们仅仅分析11月21日---12月4日的大数据而没有分段的话,您肯定对这个大数据的“日间血糖”很不满意,其实,这14天的血糖,是有三个时段滴。如果我仅仅把11月31--12月4日这几天的数据做一个汇总,则是这样的:
高于目标值16%,在目标范围内79%,低于目标值为5%。平均血糖8.0mmol/L。这是第三次调整后的结果。
如果您用它与11月21--27日之间未调整阶段的大数据进行比较,是不是好了很多?看看下图:
在评估血糖控制状态的时候,一定不要忽略了低血糖问题。
我们第二次调整后“低于目标值”的比例增加了,是什么时间?是多少?(瞬感准确性咱先不去讨论)如何应对?
那我们就要细看一下血糖情况了:
哈哈,她第二次复诊时是11月31日上午,那么她的药物调整则只能是从晚上注射诺和灵30R开始的,加服米格列醇则是12月1日的事。
12月1日下午,她加吃了一根白薯,这是她晚上高血糖的主因。
12月1日夜间,出现红色低值。那么我们看看这个时间的血糖是多少?
我问:有低血糖反应吗?
答:没有。
我告诉她,整体血糖下降,就会带来低血糖风险,要有预防意识。
她这次低血糖的发生时间段,正好是夜间11--12点左右,是预混胰岛素中的中效部分作用高峰时段。使用预混胰岛素,睡前血糖要加强监测,如果睡前血糖小于6--8mmol/L,就要适当加餐。
好在她的这次夜间血糖偏低只是一次,如果有多次是这样的,那就是大数据,是需要调整的,比如将诺和灵30R更换成50R,这样的话,作用到夜间的中效力量就会相对少一些。
从她和她老公的目光和语气中,我看到了那份信任。
陈主任,还用再带一个吗?
我告诉她,这可是一个月要好几百呢,胰岛素您都舍不得换成打上针就可以吃饭的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还是先观察一段时间吧,尽量按照我说的,自己慢慢消化掌握,可以过几个月再带一次来检阅一下日常的血糖波动与变化,或者说是再微调一次。
结束!
我为啥写这篇文章,总结一下吧:
1、瞬感的意义,绝对不是单纯的看一个点的血糖,它的最大优势是大数据:有点,但更重要的是有线,有面
2、血糖调整的技巧,对很多基层医生或许更有帮助,里面有分析的思路哦。糖友如果也能掌握一些,或许更好;
3、自吹呗,陈刚能力不错。

不过请您记住,糖友的满意才是我努力的动力,如写科普文章一样。但是真的很欣慰,感谢她给我展示的机会。

4、大家一定要再看看我关于血糖记录的帖子,不记录血糖,就等于放弃了大数据。
健康由自己把控。其实,说说而已吧,做起来还是很难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