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氏源流之一榜眼易完公

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辛未,江西九江瑞昌始迁祖易优公十世裔、易开公十二世孙,元祐三年榜眼易完公始修易氏谱。

一,易完公其人可见于史籍及碑记叙述:

1,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宋代登科总录》、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西历代进士全传》有载。

2,今存于九江各地、瑞昌南义易坊完公支下及湖北黄石旧谱记:“弁公次子,行七三,时人号曰:富文先生,宋哲宗朝元祐二年觧元,两举本州进士,后中开封榜眼,当殿落簮花失礼不授,差归以疾终,朝廷差封帛,葬王方枣木坑巽乾向,使臣拜奠,生子二:纠中,级中”;2009年修谱,易本德在瑞昌新谱中附记:“通志作筦,字德修,宋元祐三年戊辰公元一零八八年科进士,世系另详”;

3,鄂黄冈九三公、元英公,武汉邾南元卿公及豫皖云庄公等部分支系谱记:“完公,弁公次子,字德修,行七三,宋哲宗朝觧元,两举学士(各分支另有记进士),时人号:富文先生,后开封榜眼,朝廷封帛葬,生子二:纠中,级中”;

4,宋元符戊寅(1098)年十二月十二日鄂州崇阳县主簿李  撰《弁公墓誌》“迨其次子完两举进士,后开封榜眼......家稍丰,给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1064--1067)申以赋入尊例......迄於熙宁(北宋神宗赵顼的年号1068--1077)聚族数百口”(详下);

5,明嘉靖《江西通志》卷十六选举.进士,“宋元祐戊辰科李常宁即榜:进士易筦,瑞昌人”

6,明嘉靖《九江府志》选举、进士.卷六:“元祐年榜易筦,瑞昌人”;清同治《九江府志》选举志卷二十九.选举.进士:“宋元祐三年戊辰李常宁榜,进士易筦,一作完” ;

7,明隆庆《瑞昌县志》人物志卷:“宋元祐年榜眼易完,字德修,性刚毅,忱学发解第、元祐榜眼,以不附新法(王安石变法),吊(疒旁吊,拼音qun,麻木的意思)疾终,朝廷封帛葬之”;

8,瑞昌颜阳里古八景及八景诗,瑞昌易氏谱有载,其中三首《使臣古坪》、《山寨遗蹝》、《八景总诗》与易姓相关。《使臣古坪》古诗云:“先祖佳城枣木坑,坑前有阜且宽平。轺车远自天边下,缣帛俱从地上呈。榜眼固非今日贵,使臣原是旧时名。封茔案对今犹古,一度登临一怆情!”

9,杨潜《云间志》卷中:元祐三年李常宁榜,吕益柔,用开封贯,甲科第二人,刑侍,字文刚;至元《嘉禾志》卷15:元祐三年李常寧榜,吕益柔,榜眼;《宋会要》选举二.进士:“哲宗元佑三年三月二十七日,增赐进士钱百万、酒五百壶,为期集费;四月二日,以御试中选进士杜藻昭宪太后族孙,特授初等职官,令占射差遣;五月十一日,进士及第李常宁为宣义郎、佥书镇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吕益柔为承事郎、佥书保信军节度判官厅公事,龚(史)[夬为承事郎、佥书河南节度判官厅公事。”《陔余丛考·状元榜眼探花》:“北宋时第三人亦呼为榜眼。盖眼必有二,故第二、第三人皆谓之榜眼,其后以第三人为探花,遂专以第二人为榜眼耳。”

二,史实因知:

1, 易优公十世裔易完公生卒年不详,为北宋哲宗元祐二年丁卯解元,元祐三年(1088)戊辰李常宁即榜进士第二或第三的榜眼,以不附和新法的立场,卷入新旧党争,当殿落簮花失礼,即榜后再榜,被罢黜榜眼,未授职官,官差遣送归家。

2,王安石变法自熙宁二年(1069年)开始,至元丰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结束。以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在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1093)北宋新旧党争全面爆发,发生了推翻王安石变法的“元祐更化”事件,在宣仁太后主导下,力图恢复祖宗旧制。但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用章惇为相,再一次起用变法派人士,全面恢复变法新政,严酷打击元祐党人,前后历时六年有余。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皆遭流贬。元符三年(1100),宋哲宗去世。宋徽宗赵佶继位,向太后垂帘听政。其间,再次起用元祐党人,废除变法新政。九个月后,向太后患病归政,宋徽宗正式亲政。崇宁元年(1102)宋徽宗用蔡京为相,重又崇奉熙宁新政。崇宁元年(1102)九月,宋徽宗令中书省进呈元祐中反对新法及在元符中有过激言行的大臣姓名。蔡京以文臣执政官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范纯仁、韩维、苏辙、范纯礼、陆佃等二十二人,待制以上官苏轼、范祖禹、晁补之、黄庭坚、程颐等四十八人,余官秦观等三十八人,内臣张士良等八人,武臣王献可等四人,共计一百二十人,分别定其罪状,称作奸党,并由徽宗亲自书写姓名,刻于石上,竖于端礼门外,称之“元祐党人碑”。不许党人子孙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考,而且碑上列名的人一律“永不录用”。后来,更增“元祐党人”为三百零九人,其中陆佃、章敦、曾布等为新党。蔡京手书姓名的《元祐党籍碑》,发各州县,仿京师立碑“扬恶”。北宋后期,反对变法的旧党整体上不得志,比如苏轼就被贬了又贬,一直发配到相当于天涯海角的海南岛儋州,终于盼来平反那一日,但是又到寿了。苏轼等人去世后,旧党居然还要被人折腾,名字刻上《元祐党籍碑》。

北宋文化发达,元祐党人中许多人都是早早成名,如苏轼、黄庭坚这些人,即使贩夫走卒也知道这些人的大名,字画多被人崇拜。蔡京要刻元祐党人碑,找刻工,这些刻工有些是刻过苏轼和黄庭坚诗作的,居然想不通。所以各个州县刻碑的时候,出过一点小麻烦:

如《挥尘录》北【宋,李仲宁,九江(今江西九江)人。善刻碑。黄太史题其居曰琢玉坊。崇宁(1102―1106)初诏郡国刊元祐党籍姓名,太守使仲宁刻之。仲宁曰:“小人家以贫寠,止刊苏内翰、黄太史词翰,遂至饱暖。今日以奸人为名,诚不忍下手。”守异之曰:“贤哉!士大夫之所不及也。”馈以酒而从其请。】九江名刻工李仲宁,接到地方官的指令,要他刻党人碑。他说,小人家贫,靠刻苏学士和黄学士的词作得以饱暖,现在要以奸人为名,将他们刻在石上,我不忍心;长安也有一个出色的刻工叫安石,他也不肯,地方官加以鞭笞,不得已,他说,非刻不可的话,我不能刻上我的名字.........

党人碑刻完之后,虽遍立各个州县,但立碑的蔡京即被人们评价为奸人,当下遭贬之后,没人给饭吃,活活饿死;徽宗下诏,《元祐党籍碑》也立马被砸毁,没剩下几个。

3, 谱载,完公亲兄谏公:“谏公次子洪中,字子能,号洪道,行小十,本州解元,永免开封府举,生子三:敦颐、敦素、敦实。”因完公以不附新法,当殿落簮花失礼未授榜眼,殃及亲侄洪中被“永免开封府举”。说明元祐三年(1088)榜眼易完公当殿落簮花失礼,不附和新法的立场,卷入新旧党争,被罢黜榜眼,未授职官,官差遣送归家,导致亲侄科举仕途株连受阻。1091年始修易氏谱,后来,易完公因理想和现实落差带来的迷茫麻木的心情,因此心病去世。

4,北宋重文抑武,完公去世,朝廷爱惜人才,感念其被遣送归家,未授得职官,赏赐了丝缎锦帛,在颜阳里王方枣木坑安葬易完公。又专程由京城派遣官员,赴王坊枣木坑墓地拜奠易完公的史实。

5, 完公后世感念昔日荣辉与落寞的悲怆之情!完公墓地王坊“枣木坑”,因朝廷封帛、拜奠,得名瑞昌古颜阳八景之一的“使臣坪”。

三,易完公被遣送归家第三年,始修易氏谱,优公系各谱现存易氏谱最早的《完公序》:

“易氏得姓,远莫知其所自,惟易申(甲)著节义于楚,至魏则有易恺之剌雍州,晋则有易雄之宰舂陵,是皆纪姓之原。读谱旁见先儒传记,灿然有不可掩者。以后年代久远,子孙播迁不一。而瑞昌王仙乡颜辈里易氏,乃自海昏上坊迁焉,远祖优公,李唐末往来瑞昌,爱其山水秀峙,土沃民埠,遂捐资植产于颜辈里,方其聿来胥宇(《孟子》谓齐宣王),未月定卜,适遇浮屠道人。指其地可旺千百口,公从而居之。复往海昏货田宅,家遂蕃炽。公之始来,挈铁钱三百仟,首置西义庄产。自始祖逮承三世一人,至饶公始昆弟五人,而子孙方振振然,及其末年聚居几千;始遂议析籍为五大房,吾犹及见粼家老屋数间,而诸父能述古者,往往指以语诸孙曰:此大房(聪公)建隆元(960)年所分屋也。以此推之,则吾族起于唐末明矣。余每欲铨次世系而未暇,今得其可依据者如此。由始祖而下至于昆弟之列十世耳。虽或散居乡邑,或流寓旁郡,及转而入释老工商之流者甚众,子孙繁衍,殆不啻千余。然则浮屠之言,诚不可诬者。吁,其神矣。予虑历世浸远,子孙不知先祖所以传袭,故叙其先后之次,与其坟墓所在,纂而为图,以示来叶,庶几有考焉。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辛未岁 十世孙 两举本州进士完敬撰””

古人序文墓志,一是因字句简化和翻译后易生歧义,本应保存原貌为好,但繁体字文言文,其蕴藏的古史今人理解不多,二是古文无句逗,更难读懂,应做好断句的同时,有条件做解释,能做到更好的理解。

附《完公序》释文:(仅供参考)

易氏获得姓氏的远祖祖源不详,不知道如何由来,史籍《刘向新序》记载有易甲不屈白公胜威利,拒助弑楚惠王,著节义;《魏书》曹魏雍州刺史易恺、《晋书》中东晋易雄为舂陵宰,死于王敦之乱。记载较早姓易的只有这几个人。我阅读古代儒者们在史籍中这三位易氏名人传纪,说明春秋和魏晋时期,易氏已经分布于各地建功立业了,辉煌的历史不可掩饰;之后距现在久远的年代,易氏子孙们又迁徙流离到各地,各自立派。

而江州瑞昌县王仙乡颜辈里易氏,久居海昏上坊,又迁南康府建昌土枧。始迁祖一世优公,李唐末因贸易自南康府建昌土枧往来江州浔阳县赤乌场的瑞昌,喜欢这青山耸立秀美、绿水环旁超逸、土地肥沃、民风淳朴、生活庶裕的地方。于是在颜辈里捐资钱财,置办了产业。方才省视察看屋宇未满月,就卜卦爻占此地之吉凶,正好遇见云游到这里的鄂州永兴县浮屠镇(今湖北黄石阳新县浮屠镇)道人,指出这个地方可以居住容纳发丁千百人,优公于是遵从了浮屠道人的建议,再次去海昏旧地的建昌土枧老家把田宅卖掉,居住这里随即兴旺起来。优公刚开始来到这里时,带来了铁钱三百千文,最先置办的是西义庄产业。

始迁祖优公生子聪、容、宝、安、霖;长子聪公生子谋公,三世谋公生子饶、馀、昌、隆、琮,到了饶公昆弟五人以后,家道方才振兴,子孙繁衍众多,是时,聪、容、宝、安、霖五公支下后裔们聚居达到了几千人口;我们长房饶公昆弟五人五大房后裔们,在建隆元(960)年开始,大家经过商议分家。到了现在,我还能看到相邻的住家老屋数间,而且诸位伯、叔父们能陈述过去时代的事情,往往指着那些房子对诸位孙辈们说:那些大房子是建隆元年五大房分家时分得的房屋。以此推算,我家族明白无误是在唐末迁到这里来的。我之前每次想整理考察排定世系次序而没有闲暇时间,现在将考察得到的这些世系整理好,如此作为依据。由始迁祖优公往下聪、容、宝、安、霖五兄弟,及至长房聪公以下的我这代亲密兄弟们已经十多世了,有还居住在颜辈里,然另有分散居住在各地乡遂公邑、或者在别的州郡日久定居,以及转入佛教、道教和外出工匠、贸易经商在异乡定居的,诸如此类的人很多很多,其子孙繁衍,这些迁出的就不止一千多人。既然如此,浮屠道人所说的确是实话,诚然不可以说他是捏造事实而受冤枉了,吁,他真似神仙啊!我考虑家族经历了世世代代,有着丰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将永远浸润后世,影响及其深远。担心子孙们不知道先祖的衍传、承袭的原因及情况由来,故此搜集整理资料,叙述先祖们的先后次序世系和坟山葬向的所在地方,编成世系图纪的谱书,明示告知于后世,或许以后有所鉴证。

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辛未岁 十世孙 两举本州进士完敬撰,

四,《完公序》叙述最早姓易的易申(甲)公:

据《刘向新序》义勇第八章载: “楚太子建以费无极之谮见逐。建有子曰胜,在外,子西召胜,使治白,号曰白公。胜怨楚逐其父,将弒惠王及子西,欲得易甲。陈士勒兵,以示易甲曰:“与我,无患不富贵;不吾与,则此是也。易甲笑曰:“尝言吾义矣,吾子忘之乎?立得天下,不义,吾不敢也;威吾以兵,不义,吾不从也。今子将弒子之君,而使我从子,非吾前义也。子虽告我以利,威我以兵,吾不忍为也。子行子之威,则吾亦得明吾义也。逆子以兵争也,应子以声鄙也,吾闻士立义不争,行死不鄙,拱而待兵,颜色不变也。” 《完公序》“惟易申著节义楚”属家谱排版字误,应为“惟易甲著节义于楚”。 春秋末,即公元前488年至公元前432年间楚惠王时期,易甲公为代表的易氏部族所在的诸侯国被楚灭国,楚国将这一支易氏族群南迁至淮河中游今几个市县的地方,被史籍及今出土的文物所证实(另文述);按理易甲为代表的易氏族群与楚有灭故国迁族之仇。白公胜欲弒杀楚惠王和子西,自然想要联合易甲公起兵,知道易甲公乃忠义之士,故此带兵前来威逼利诱易甲公,被易甲公严词拒绝留下“著节义于楚”的史实。

作者:易佳宏

(0)

相关推荐

  • 【方志于都】于都黄氏各房老谱序选录(一)

    黄氏宗族源流歌 雩都城西黄氏宗族,原居贛县下横.唐朝开元年间,远祖名十万郎者来 此定居,十万的儿子名风六郎,是他的第六个儿子,随他定居于此.从唐代 开元年间至元朝,在下横的井头繁衍了几十代,但因年代久 ...

  • 秦少游之子秦湛行实略考

    处度公秦湛,淮海公秦观之子,吾迁常始祖.其幼承家学,工于诗文,擅画山水,事迹散存于文献中,为更好的还原吾宗族史,笔者对其历史行实进行了初步考证.本人才疏学浅,请方家不吝赐教. 秦湛,字处度,号济川,宋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拜谒苦竹寺/张学东

    苦竹寺,位于蜀南竹海长宁县三元乡大沟村的紫竹山上,离省道宜珙路上著名的"西南豆腐城"沙河镇仅三公里的距离.多年以来,我就向往拜谒苦竹寺.于我而言,孤峰耸峙.云雾袅绕的苦竹寺不仅是晨 ...

  • 易氏源流之一唐代易开公高等级墓葬

    北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辛未,江西瑞昌,始迁祖易优公十世裔(易开公十二世裔)易完(筦)公始修易氏谱.易筦(完),宋哲宗朝元祐二年觧元,元祐三年戊辰李常宁榜榜眼,以不附新法(王安石变法),当殿落簮花 ...

  • 易氏源流之一福建易氏源流考究

    以下仅是收集各地族谱记载,供有心人细心研究: 易阳德.易玉金提供小潭族谱记载: 易阳德提供: 德化易木荣提供族谱记载: 易承志提供: 易建真提供永福族谱记载: 易明金提供硕德堂祖衔: 福建省漳平市和平 ...

  • 易氏源流之一福建易氏人口分布表

    福建易氏人口分布: 福州市 鼓楼区151人 台江区83人 仓山区70人 晋安区81人 马尾区21人 福清市59人 长乐市31人 闽侯县36人 闽清县16人 永泰县85人 平潭县13人 连江县259人 ...

  • 【易氏源流汇考之易洸公考】

    易洸公考 作者:易佳宏 一,谱载 江西谱: 1,据鄂东易宪武教授易氏名人录易洸传 (照录萍乡宣风牌楼易氏谱)记:      易洸,字文行,乃允公荣国长子,生于西汉元朔癸丑(公元前128)年6月初四日丑 ...

  • 易氏源流之一试论易优公世系

    易宪武(甲)鄂东易氏家乘(谱) 鄂东黄冈易氏属江西瑞昌优公世系.家谱始于明嘉靖年间明理公采自瑞昌,后因兵燹毁损,"只遗一卷于仓壁间",即远祖世系卷,从一世优公至17世,本旁各支世系 ...

  • 易氏源流之一四川达州开江易氏尚文公支系源流考

                   湖北宜昌 易发德 20210119                                前言       笔者于 2019 年两次收到四川开江县新宁镇易发超先生 ...

  • 易氏源流之一湖北阳新易氏宗族

    阳新县易氏宗族源流 一,易氏远祖历史源流简述 易氏源于易水流域有易氏,是古老的以地为姓百家姓氏之一.黄帝釜山合符,起点就在易水流域,有易氏伴随着华夏民族开启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脉: 尧封唐(河北唐县)后 ...

  • 易氏源流之一重庆明通公大宗族

          清朝各代皇帝十分重视和引导地方的宗族建设.咸丰初年朝廷规定"凡聚族而居,丁口众多者,准择族中有品望者一人为族正,该族良莠责令察举."清末至民国,地方自治是当时政治革新的 ...

  • 易氏源流之一易牙考辩

    根据郜同麟<"雍巫"考>文补充 易佳宏 提要: 齐国雍巫氏,字易牙记载,较早见于先秦<左传>:"雍巫,字易牙,齐国大夫".并未发现齐国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