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小虫,把人咬进了ICU,蜱虫是什么?它为啥这么厉害?
最近,来自江苏徐州的葛先生竟然因为钓鱼进了ICU,差点把命丢了。他万万想不到,一只小虫子,竟然有如此巨大的破坏力。
原来,他是被蜱虫咬了一下,咬伤之后,他就感染了"新型布尼亚病毒",在抢救之下才挽回了性命。蜱虫为啥这么厉害?新型布尼亚病毒又是什么呢?
蜱虫
蜱虫,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蜱科动物,又叫壁虱,也就是说,它其实并不属于昆虫。根据蜱虫背部是否有壳质化的盾板,生物学家又将蜱虫分为硬蜱和软蜱(二者之间还有其他的区别)。目前,全世界范围内一共有800多种蜱虫被发现,其中我国有100多种硬蜱和10种软蜱分布。
硬蜱通常分布于广阔的自然环境中,比如森林、草原、半荒漠地带、灌木丛等等;软蜱则更多地生活在其他生物生存的区域,比如自然界中动物的洞穴、鸟的巢、以及人类生存范围内的家畜圈舍、人类住房中等范围。
和蚊子一样,蜱虫也会吸血。更过分的是,蚊子只有生育的雌蚊子才会吸血,而蜱虫则不论幼虫、若虫还是成虫,都要吸血,而且吸血量也比较大。它们可以寄生在鸟类、哺乳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各种动物的身上,其中也包括人类。通常来说,一只成虫的体长在2毫米到10毫米之间。在吸血之后,蜱虫会胀大到赤豆一样的形状,最长甚至可以达到30毫米!
蜱虫寻找目标的方式也和蚊子类似,通过动物呼吸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以及动物身上的汗液进行追踪。一旦有宿主靠近,蜱虫就会从被动等待的状态转为活动等待状态,在宿主接触的时候迅速攀爬上去,开始寄生生活。
蜱虫在吸血过程中还会分泌唾液,这种唾液本身就有神经毒素。相比于被蚊子叮咬后的瘙痒,蜱虫唾液导致的后果更加严重,甚至会导致引起急性上行性的肌萎缩性麻痹,称为“蜱瘫痪”。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蜱虫和蚊子一样,是许多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就比如这一次葛先生的案例,也是因为感染了蜱虫所携带的新型布尼亚病毒以至于进了ICU。
病毒传播者
新型布尼亚病毒会引发一种名为严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SFTS)的疾病,这种传染病最早在2011年被我国的科学家首次分离出病原体。SFTS会导致发热、外周血血小板减少、胃肠道不适,甚至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致人死亡。到2016年的时候,STFS就已经导致我国共计7419人患病,死亡率高达10.00%-25.71%,并且在周边国家也有病例被发现。目前普遍认为,这种病毒就是由蜱虫来进行传播的。
除了SFTS,蜱虫还会传播许多其他的传染病,比如——
森林脑炎:常见于黑龙江、吉林两省的伐木工人之间,在2002年被列为职业病,严重者甚至可以致死,少数患者还可能留下后遗症,如吞咽困难、痴呆等;
新疆出血热:又叫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在欧、亚、非三洲都有分布,在我国以牧民发病较多,病死率甚至可以达到50%;
莱姆病:我国最早于1985年的时候发现了这种病毒,目前在五大洲20几个国家都有出现,同样以野外工作者、林业工人等行业较为常见。
此外像蜱媒回归热、北亚蜱传立克次体病、Q热等传染病,都是以蜱虫为传播媒介,不一而足,而且死亡率普遍都非常高。由此可见,蜱虫对于人类来说,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如何预防
蜱虫分布广泛,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有些难以预防。对于牧民来说,需要避免长期使用同一草场;对于农民,多清除田间的杂草和灌木是必要的,还需要经常对牲畜棚或家禽圈舍进行除虫消杀。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谨慎前往蜱虫出没的区域。这种生物在每年4-10月比较活跃,所以这半年的时间尤其要避免在草地、树林、灌木之类的地区长时间逗留。尤其每年6-8月,蜱虫叮咬致死的新闻就会迎来高峰。如果进入这些区域,也要尽量将全身覆盖住,减少皮肤裸露面积,隔绝蜱虫的入侵之路。
从野外回家之后,要注意检查自己身上是否有蜱虫附着。蜱虫的唾液可以令人感觉不到被叮咬的疼痛感,所以只能用眼睛寻找。专家指出:如果在被叮咬的24小时内将蜱虫去除,那就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减少被传染疾病的可能。
一旦发现蜱虫真的附着在自己身上,也不要着急,并且一定要注意去除的方法。蜱虫的口器上长有倒刺,所以一不小心,就会导致口器折断并残留在皮肤中,也可能导致蜱虫分泌更多带有病毒的唾液,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专家建议,去除蜱虫时,尽量用比较尖的镊子,在接近皮肤的位置上夹住蜱虫的头部或者口器,缓慢拔出。过程中切忌左右晃动,防止口器断裂。拔出之后,用酒精或肥皂水清洗伤口和手。
如果拔出之后发现出血点增多或者发热的情况,或者是蜱虫已经深入皮肤了,就不要自行处理,而是要就医了。如果没发现蜱虫,但是也出现了有出血点或者牙龈出血并伴随发热等症状,也要考虑是否可能被蜱虫叮咬,及时就医。
就像蚊子一样,蜱虫的叮咬不是100%造成严重后果。但是,如果前期没有及时发现并进行处理,就会导致症状加重,这才是最危险的。
参考文献:
[1]宁玲, 金坤, 刘磊, 李磊.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 2019-10
[2]董泽峰, 侯军铭, 齐岱亭, 齐海华, 刘菲.蜱虫的致病原因与预防措施[J]河北林业科技, 2011-10
[3]陈锐.被蜱虫叮咬千万别硬拽[N]家庭医生报, 201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