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领二十万大军伐楚失败,残暴的秦始皇,如何对待年轻将领李信?

谈秦说汉(295)率领二十万大军伐楚失败,残暴的秦始皇,如何对待年轻将领李信?

虽然历史上对秦始皇的评价离不开“残暴”两个字,但作为一代开国帝王,印象中秦始皇也只赐死过与太后不清不楚的丞相吕不韦、逼死谋反的昌平君,史书上没有其余诛杀功臣的记载。年轻的大将李信伐楚失败只是降级使用,说不上被处理

李信在攻伐燕国时一战成名,得到秦王嬴政的赏识。却又在兴师伐楚时败得一塌糊涂,是秦军东出后少有的败绩。但仍能在大将王翦有条件的使用下,平定了燕国、齐国。说明李信作战英勇是个好战将,但统兵能力缺乏,不是个合格的将军

  • 攻伐燕国

公元前228年,秦国吞灭了韩国之后,派大将王翦率领数十万大军逼近漳水、邺城,李信则出兵太原、云中,与王翦军队共同包围赵军,并一举攻破赵国。燕国太子丹为阻止秦国伐燕,派刺客荆轲到咸阳行刺秦王未遂,结果引来秦将王翦伐燕。

公元前226年,李信率领先遣部队最先抵达易水河畔大败燕太子丹,迫使其逃入燕都蓟城坚守。王翦大军到达之后,攻克了蓟城,燕王喜与太子丹率领残部逃往辽东。李信率领几千骑兵一路追到衍水,燕王喜只好斩杀太子丹,将首级送给秦国。

李信在伐燕时期出色的表现,得到了嬴政的肯定,而嬴政比较在意军队人才梯队的培养,决定重点栽培他。其实真正决定伐燕成功的是老将王翦,没有王翦攻破蓟城,就没有李信追杀太子丹。但王翦低调不争功,嬴政却更愿意相信是李信之功

  • 兴师伐楚

公元前225年,嬴政与大臣们讨论伐楚方案,问王翦伐楚需动用多少兵力,王翦认为伐楚需六十万大军方可成功。嬴政回过头来,又问李信带兵多少有把握,年轻气盛的李信则拍着胸脯说二十万足矣。于是嬴政派李信伐楚,又增派了蒙恬协助。

李信率十万大军攻平舆,蒙恬率十万大军击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又拿下鄢郢,向西前进欲与蒙恬在城父会师。而这时,楚将项燕率领的主力已经追击了李信的军队三天三夜,最终奇袭了秦军两个军营,还杀死了七个都尉,李信大败而逃。

李信的自信被现实打了脸,嬴政也不得不拉下面子,亲自去请求已经退休,在频阳养老的王翦重新领兵伐楚。事实证明,打仗需运筹帷幄知己知彼,光有勇气是不够的。楚军追击了三天三夜,而李信全然不知,说明他上兵划谋的确经验不足

  • 平定燕齐

公元222年,王翦率军斩杀楚将项燕、俘虏楚王负刍,平定了楚国各地,嬴政将楚国设置为秦国的郡县。王翦又乘势向南征伐百越诸国,同时派出他的儿子王贲,与李信一起分兵北上,攻破了辽东,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又回军消灭了代国。

公元前221年,李信与王贲率军从燕国南下进攻齐国,突然攻入都城临淄,齐国国民中没有敢于抵抗的。李信派人诱降齐王,约定封给他五百里的土地,齐王于是投降,战国七雄中最后一个国家,齐国灭亡了。嬴政扫灭了中原六国,称始皇帝。

平定燕齐应该是以王贲统筹领导军队,李信辅助。战国末期的燕国,已经不具备什么战斗力了,而齐国原本就因为秦国的远交近攻策略,以为秦国不会进攻齐国而军备废弛。因此,平定燕齐两国的军事行动,可能还没有王翦南征百越的压力大

  • 写在最后

李信拍脑门子向秦王承诺以二十万大军伐楚,是对楚国的军力估计不足,也是对自己的领兵能力盲目自信。其伐楚失败之后,嬴政应该只是对其降级,没有其他处分,李信应该仍在王翦的军队效力其地位可能还在王翦之子、王贲的下一级

因此,秦始皇对努力工作的下属,其实还算是宽容的。虽然李信给秦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还有亡国之险 ,但秦始皇知错能改,李信兵败就马上亲自请求王翦领兵,而对李信的处理就是让其戴罪立功。不过,后期李信却已经没有施展机会了。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蒙恬被派往上郡防御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蒙恬死后,王贲接替了蒙恬的职务,成了秦军的领导,后来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消灭。史书上没有记载李信的最终结局,估计是被提前退休了,但其后代李广却比他的名气要大。

2020/11/23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