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典」“方书之祖”——《金匮要略》

2021-07-14 08:53·悦读中医

小编导读

第二届中医经典传承大会已经拉开帷幕,如果您有对中医经典的研究成果和运用心得,欢迎踊跃报名!

本届中医经典传承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海南省中医药学会、海南省中医院承办,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支持,面向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高等院校师生、中医药研究人员及中医药爱好者的一场全国性大型经典传承活动。

目前正在广泛征集作品阶段,了解更多可文底留言。

《金匮要略》一书,不仅对中医方剂学和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起到极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进了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临床医学三位一体的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独具特色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故林亿有“尝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的赞誉,不为过矣。今天书香中医App来和大家分享《金匮要略》中的重点条文。

01

原文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释文

本条举湿家用麻黄加术汤之治例。盖因湿邪在表,当用麻黄汤发汗为治。“身烦疼”,是疼痛剧烈之候,乃湿邪留着肌肉所致,故用麻黄汤加白术而治,名“麻黄加术汤”。对此,《金匮要略广注》云:“身烦疼,湿邪在表也。麻黄汤恐汗大出,风气去,湿气在,故加白术,以缓中而燥湿,欲其一发一补。”

方药

麻黄加术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煎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02

原文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释文

本条论述了风湿在表之属表虚的证治。风湿在表,法当从汗而解,然本证是汗不待发而自出,且又“身重,汗出恶风”,是邪未解而表已虚之证,故不能用麻黄之发汗,而用黄芪以固表,防己之泄湿,白术、甘草,以助黄芪健中而使卫阳得以复振,此张仲景卫阳复振,以冀风湿欲解之法也。

方药

防己黄芪汤方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 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上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微汗,差。

03

原文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释文

血痹本为营卫气血俱不足,邪伤血分之疾。“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即阳气不足,阴血涩滞之兆。其证只是肌肉麻痹,无痛感。若受邪较重的,亦可发生疼痛,故谓“如风痹状”。可运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调营卫,补气血,温阳而祛邪气。

方药

黄芪桂枝五物汤方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04

原文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释文

本条表述了胸痹病的典型证候和主要方剂。寸口脉主上焦心肺,寸口脉沉取而迟,是胸阳不振之候,最易导致水饮停留。关上脉主中焦脾胃,“小紧数”,乃指脉细小而紧,是胃脘有水饮结聚之候,无论“寸口脉而迟”,还是“关上小紧数”,皆是阳气不足之象。阳气不足,水饮停聚,所以发生“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等候。治宜栝蒌薤白白酒汤以通阳散结,行气祛痰而疗胸痹。

方药

栝蒌薤白白酒汤方

栝蒌实一枚(捣)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上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书籍推荐

《金匮要略讲稿》

(柳少逸 著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本书简介:《金匮要略讲稿》,是柳少逸先生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根据临床教学需要而撰述的,本书以证统方,以方类证,方证结合,有法则,有案例,可一览仲景方治病之精要。所附验案,多系其经年所积,或他父亲吉忱公医案,或他蒙师牟永昌公医案,亦附有古今医家之验。 因注重方证的应用研究,故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及最后杂疗方和禁忌三篇未加论述。 《金匮要略讲稿》宗仲景旨意,融会新知,附以验案,而成此书,意在临床识证、立法、选方、用药之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