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中医启蒙》连载41 傅海呐教授对传统医学的认识

《经典中医启蒙》附录二:经典中医与现代社会

时间:2013年9月13日

地点:上海三言舍

主讲:傅海呐教授、李辛医师、薛史地夫教授

主持人:睢天舒

主讲嘉宾:Dr.HeinerFruehauf(傅海呐教授)美国国立自然医学院经典中医学院创办人

客座嘉宾:李辛医师(上海自道精舍顾问、浙江天景生公益基金会顾问)

主持人:薛史地夫教授(世界和疗医学会中国分会副主席)

睢天舒:各位朋友们,下午好!我非常荣幸地代表外滩3号欢迎大家来参加我们第36次的三言舍。在前35次的讲座中有一次是跟医疗和健康有关系的。是在去年5月份的时候,题目是由哈佛大学的教授来做的一次演讲,那次在座的有哈佛大学公共医疗卫生的院长,有美国克林顿总统前公共卫生的顾问,有哈佛大学中国基金的主席。

那次的开场白他跟大家幽默了一下:“我知道今天到场的人都有两个梦想,一是如何活到100岁,另一个是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孩子如何进入哈佛大学。”

今天我们的主讲嘉宾海呐教授跟这两个梦想都有关系:

第一,他知道怎么能让我们活到100岁。

第二,他曾经拒绝了留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机会,而去完成他弘扬中医的使命。那一次关于医疗卫生的演讲,有一位观众问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是演讲嘉宾们并没有讲得很透彻。问题是一位哈佛大学的医生发问的,他说:“中医如何在现代社会跟公共卫生中发挥它的作用?”

我想今天的嘉宾会就这个问题展开更有深度、更令人反思的回答。

薛史地夫教授: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在这里一起探讨经典中医和现代中医。非常荣幸邀请海呐教授和李辛医师一起来就这个话题进行讨论。

首先我想定义一下,经典中医(CCM)和我们常说的传统中医(TCM)有什么区别?经典中医的含义是什么?我们日常所说的中西医结合和经典中医又是什么关系?我想就这个问题首先给大家做一个陈述。

在西方,经典中医是属于另类或者是替代疗法,它并不占据主体医学的地位。但是在当今,像北美有七个自然医科大学,在这七个自然医学大学中都有经典中医系。

我想请海呐教授跟大家解释一下,如果想进入经典中医学院的话,首先需要学生写一份申请书,申请书上要陈述他对经典中医和现代中医有什么样的认识,这两者之间是有本质区别的。首先请海呐老师给大家讲解一下他自己对经典中医和现代中医(或者我们称之为中西医结合的中医),这两个概念有什么主要的区别?

傅海纳教授

傅海呐教授:我对中医产生兴趣,是因为自己曾是一个患者,在几十年前患了癌症,通过中医的方式治好以后,从此就对中医非常有信心,而且知道中医有办法把一些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好。

后来发现,教自己的老师们,看病的医生,在大学里反而是生病就吃抗生素或者生病就做手术,他们开的药方效果也不怎么好,但是叫的是传统中医(TCM)。我分析了以后,觉得近代的中医学并不传统,实际上是中西医结合。

由于历史的原因、政策的原因,中医很多精华的东西,像处理迷信一样,在那个过程中把精华也倒掉了,导致后来临床效果就慢慢变低了。所以我们在西方自己建立了中医系,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学校学到最好的临床疗效,所以把传统中医叫成经典中医。

经典的意思是什么呢?

我原来是汉学家,有时候就很呆板地从汉字的意义上解释问题。“经”是个很有意思的词,它是主线,却隐藏着不容易被觉察到,所以永远不变的真实叫经典。

比如,几十年前写的一部小说,几十年以后可能就不会再看了。而几千年以后还会拿来看的,就像总是从东边升起的太阳,这就是经典。

在临床上,我们都知道自然医学不仅仅包括中医,它最主要的目的是把所有的病都治好,但是你必须要针对个人情况才行。很有可能你找不到合适的疗法,不能治疗胃溃疡就用一种药让所有人吃。

一个治好了,另一个也这样吃,可能一点效果也没有。需要不同的疗法。疗法也好,中医也好,都有这个规律。所以,经典中医诊断的不是物质的东西,而是一个磁场。

“经”也有传播的意思,就像丝绸几乎看不到结构,却是由线连在一起的。古人了解我们现实的生活有物质的一部分,但物质是由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和合而成的,它的根就在看不见摸不到的99%的暗物质里面,但我们现代人总是执着于物质的那一面。

它的根,它的道,它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在摸不到的那一面。所以,“经”总是把物质的东西跟非物质的磁场连在一起,而且,“经”可以让未来的人看得到我们平常人看不到的那个磁场。

经典,随时提醒我们不要老是执着于物质层面,还有更重要的层面。

医生必须要在诊断过程中诊断他的根、他的磁场、他的症,才能把身体的肿瘤消除掉。如果只是把它切掉,后面还会再长出来,因为它的磁场还没有改变。

我理解的经典,是无处不在,不仅是在物质的层面,更是在气和神的层面。这是最高的层次。只有治疗这个气,治疗这个神,才能把形彻底地治好。

薛史地夫教授:几千年以来,经典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近100多年来,经典中医也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跌宕起伏。很多有识之士,像清末民初的张锡纯等这些大学问家,总想在西方医学的强力冲击之下,想出一些办法把经典中医维护下来,他们做了很多努力。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也重新意识到经典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应该把它很好地传承,在全世界发扬光大。

李辛医师以前曾在体制内做过老师,我和李辛医师在交流过程中发现,他对经典中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热爱。就这个话题,想请李老师也谈一谈我们如何认识真正的经典中医。如果国家有这个意愿和能力来传承和发扬经典中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做好这个工作?

李辛医师:作为经典中医,它研究的是关于人的生命活动,研究的重点不是我们现代人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身体。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包括我们的身体有三个层次同时存在。有我们物质的身体——肉体,也就是现代医学研究和处理的对象;还有能量,就是中医说的气;还有一个就是精神或者信息的身体。

现代物理学说物质、能量、信息其实是一个东西,在不同的层次或者时空当中的三个显现。

所谓经典中医是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成熟的一门学问,古代人跟我们现代人不太一样。古代人的感受有点像我们现代世界尚未被人类文明充分征服的地区,这些地方的环境和人是与自然天地在一起,没有我们这么多人工的影响。从能量、信息的角度来讲,他们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是流动的,有生命力的。

生命的运作真相不是光用概念、图像和语言就能解释清楚的东西。生命像交响乐一样,有它的节律,有它的信息,有它的感染力。经典中医研究的是生命无形的能量和信息的部分,而作为我们现代人,从小经过现代教育灌输的大脑,和这个无形的部分,就像一个比较难兼容的程序。

用这样一个物质世界的程序,去研究古代无形的东西,就会出现很多没办法对接的状态,这是经典中医在现代社会里的困境。不仅仅是中医在现代社会的困境,也是西方传统医学,比如和疗以及所有的民族医学所存在的困境。要传承和发扬经典中医,可能需要几个因素:从教育来说,老师首

先需要有非常丰富和实际的临床经历。我是从中医大学毕业的,当时教我们的老师60%到80%较少接触临床。大学里面的老师分成三类:第一类做临床,也教学;第二类只是讲课和做研究;第三类写书,然后讲课。缺少实践经验的老师,只能在文字和文化、理论上传承中医,那么很多精华就会丢失。

第二是教学的方法,目前,国内学中医都要先学西医,西医是关于物质身体的科学,所以我们要学解剖学,要学电子显微镜下的微观物质,要学药理学,分子结构,要了解相关仪器。但中医研究的是气,是无形的东西,如何去感受它?如果没有这样的一个训练,是很难体会到的。

这个部分,有传统的训练方法,比如练习太极拳、静坐、站桩,或者琴、棋、书、画等。学习这些内容,看似和中医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可以帮助我们训练细微的感受力,这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或中国传统哲学中是合一的。对于仅经过现代科学思维教育的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训练这些,会很难体会到传统中医讲的是什么。

如果未来的教学重视这两样基础——有临床经验的老师和传统的内在训练,我们就能有越来越多的优秀的中医来传承和发扬经典中医了。

薛史地夫教授:自古以来我们有一个说法——医易同源,被中华主流文化的代表儒家尊称为“百经之首”的就是《易经》。它对我们儒家思想的形成和演变,以及对众多医疗巨匠们的世界观和生命观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李辛医师(左)、傅海呐教授(中)、薛史地夫教授(右)

医圣张仲景在他的著作《伤寒论》前言中就曾描述过:“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也就是说中华传统文化“经”的根本就是《易经》,它超脱了我们通常所描述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创建出了非常优美的对生命和对宇宙诠释的方法,有人称之为“天人合一”,又有人把它描绘为“心物一元”。这种宇宙观和生命观对经典中医的形成和演变一直起着巨大的影响。

这方面我有幸十几年前在美国就开始阅读海呐教授书写的文章和书籍。下一个图片是对教授这几年以《易经》为本,从而诠释生命演变过程中他自己的理解。请海呐教授给我们讲解一下经典中医的生命观和宇宙观是什么关系?正确的理解以《易经》为本的生命观和宇宙观对我们正确认识经典中医有什么重要意义?

傅海呐教授:传统的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从《易经》这本书中来的。

中医里面也有这么几句话,医者易也,意思就是医这个词没有易就不能完全理解它。刚才李医生也说得非常清楚,它有物质的那一面,有精神和气的磁场那一面,必须要连在一起,本来是一个东西经过不断地转化,只有一个目标是通,无论你怎么用《易经》就是让这三个层次通。

刚才李医生已经讲了,我们通过自己的修炼,在中医里面叫练功,通过静坐、太极拳、导引、瑜伽、琴、棋、书、画等这样的方式,你越来越可以直接地感觉到气,如果能悟道这当然是最好。我们可能没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差得很远。

《易经》作为一门科学,也是象征的意思,所以埃及人也好,玛雅人也好,或是古代的中国人,他们最理解这门科学,中国的汉字每个字也是一个象,它有形象,但是它代表的是一个能量,一个磁场。

象本来是大象的意思,古代的时候没有摩天大楼,大自然生产出来最大的东西就是大象。所以你可能在一个磁场感觉不到,比如让你描绘一个人是怎样的,你讲半天也讲不清楚那个人的体质是什么样的,如果你说他跟老虎一样,通过这样很形象的比喻你就会感觉到他的能量。所以古人就用植物、动物来描述天上、地上的一些东西,这就是古人最高的一种学问。

我们在中医里面所运用阴阳、五行、肝脏、肾脏......中医说的肾不是西医所说的肾,中医只有12个脏,西医有几百个,甚至几千个不同的细胞组织结构,这12个脏实际上跟12个星座配在一起。所以古埃及人、巴比伦人、印度人、中国人无论哪个国家的人,你看他们的文化精神都是以12个星座为基础的某一套方式,让人知道天上怎样,地上怎样,人一定也是怎样。古人把人当成一个小宇宙,用大宇宙的语言去分析和描

绘这个小宇宙的功能。对我来说,这就是经典中医,要了解中医的肝是什么,就千万别搞什么解剖学或是生物化学,那是了解西医的肝。比如说古人把肝跟早上1点到3点的时间相匹配,很多人在那段时间不睡觉,就会影响肝。古人认为,1年当中的1天就是缩小的1年,在古代12月份的时候,大概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阳历1月份的时候,是一个磁场,那时候天气还比较寒冷,夜比较长,有各种各样的现象,描述一些动物在这个时间段是怎样的。

所以,古人把肝放在这个位置,通过时间去描绘,用12个象来描绘这个组织,把12个脏腑跟中国最主要的12条河流配在一起,大肠跟长江是配的,肺是跟黄河配的。你想了解大肠的时候,不仅要了解早上日出时候和1年中2月份的时候,还要了解2月份天上有什么星象,你要了解长江是什么样的河流,它有什么样的功能和体质。

在古代,大肠、肛门不是不好的东西,最干净的东西才能够接受最脏的东西,而且只有肛门是可以“生产”东西,肝脏、心脏你看不到摸不到。小孩到一定的年龄,发现这东西是他生产出来的,就喜欢得不得了,抹在墙上画画什么的。

农民把粪便拉到五角场那里,他们知道这是好东西,又把它撒在田坝上,生长出来的东西再拿到市场上换钱,实际上把粪便转换成钱了。为什么上海那么富有?为什么整个中国这个地方最厉害,有它的道理,古人那时候已经看出来了,虽然那时候还没有上海,他就已经知道中国的这个地方最厉害。

最高深的医学就像刚才李医生讲的,如果你只是从物质方面、解剖学、生物化学去理解身体,那就太简单了,这意味着你只理解了它的2%,还有98%你还理解不了。

所以,古人把最大的精力放在了解它的功能上,德国的一个医生Shino(音)写了两本书,讲的也是回归到中医的角度。通过各种各样的象描绘12种不同磁场的性质,用12个星象来代表12种不同的星座,我们都知道这是事实。有时候开玩笑,比如我是巨蟹座,巨蟹喜欢在背上带个壳,它随时随地都可以钻到那个壳里面去。所以我喜欢家,这次在外面已经好几个星期,虽然今天可以跟这么多优秀的人在一起聊天,又是讲一些我最喜欢的题目,当然是一种享受,但是时间长了我就觉得好像缺了什么一样,巨蟹座的人就是这样的。

如果从中医的说法我是属牛的,所以我的命太苦了,假如是属猪的人就会舒服一点,喜欢睡觉什么的,我们都能体会到它确实是这样的。借动物来描述能量场的功能,古人就是用这样的图形、动物,用比较容易理解的事物来描述不容易理解的东西,把它具体化、形象化。

我们现代人的思想都是物质化的,所谓的科学也是这样,我们知道有能量,但是却要用物质的方式证明它,这样永远不会了解。所以古人了解的方式非常适合人类,人类总是执着于物质方面,要让他跳出这个框框,贯穿到真正根本的事情上,这就是《易经》的方式,用象来代表一个功能。

我们经常误会说《易经》只是算命的东西,当然它确实也可以这样用。比如说我的学生也有这样的,哪怕是再成功的人,突然不知道为什么要离婚,他根本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算一个卦是很神奇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偶然的,包括卦。

我最喜欢汉代的一种由3096个石子组成,把每个卦象变成另外一个卦象,给你说得清清楚楚,里面是什么情况。它好像是一堵墙,这是我的现实生活,为什么在这个状态,它前面那个气场是怎样的。在这种情况下算一个卦,有了象,让你理解了,就容易接受。

这实际上也是心理学,让你理解你为什么现在这时候掉到坑里面,为什么要受苦,当你知道了就不觉得苦了。《易经》的伟大就在这里,这是我们大家都缺少的。

(未完待续)

..............................................................

《李辛的儿童健康22讲》在线收听

安装《今日头条》App,搜“李辛的儿童健康22讲”即可试听

本课程是针对《儿童健康讲记》的读者群设立的在线解答,收录了李辛老师回答家长们提出的各类儿童生理和心理问题,比如积食、感冒、发烧、鼻炎、睡眠障碍、体质薄弱、注意力不集中、学习障碍等健康问题背后的原理,以及调理的思路与方法,详情请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课程试听。

关于作者

李辛,中医师,心身医学硕士。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

著有:《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回到本源》2013年瑞士,英文版)。

《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2015年,立品图书。

《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2018年5月,立品图书。

..............................................................

.......................................................

阅读2017年11月之前的文章

请移步腾讯QQ空间“李辛的空间”

........................................................

关于微信和QQ空间的文章转载:请注明本文来自“李辛的空间”,未经作者同意,请勿改动文章内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