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来了,甲状腺癌这样治才对!
转眼已是2020的尾声
过去的十年里
甲状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
肿瘤治疗渐渐走向精准化
甲癌的治疗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治疗手段是一步步丰富的
几百年前甲状腺手术就已开展
进入1930年,开始使用TSH抑制治疗
到了1940年,碘131被用来处理转移灶
2000年后,普通靶向药物被开发
2010年后,新技术更是不断涌现
比如基于基因突变的精准靶向药物
比如逆转不吸碘肿瘤的再分化技术
再比如免疫疗法和联用疗法
更重要的是
治疗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更
初始治疗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
甲状腺手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变更的是手术理念
过去治疗以全切为主
现在会根据肿瘤类型和分布
分为观察,半切,和全切
认识到隐匿淋巴转移的低风险性后
淋巴结的清扫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预防性清扫已经较少使用
取而代之的是有证据的治疗性清扫
不过度清扫不等于随意摘🍇
当甲状腺,中央区,侧颈区存在可见病灶时
完整的切除清扫十分重要
只是不再追求盲目扩大手术范围
提倡的是切除肿瘤和功能保护的平衡
TSH抑制治疗
1930年后,甲状腺激素首次被使用
甲癌的TSH抑制治疗从此开启
起初大家也是觉得抑制的越低越好
就像有的医生要求所有患者TSH<0.1一样
但是后来发现过度抑制的副作用
甚至远远高过甲癌本身
现在的TSH抑制目标更加精细化
术后两年内的目标取决于复发风险分级
两年后的目标取决于动态风险分层
通过分级和分层
实现更好的个体化管理
碘治疗
1940年后,碘治疗被用于治疗转移灶
随后世界范围内碘治疗使用率达到巅峰
2000年后,国内医院开始使用碘治疗
碘治疗次数更是创了吉尼斯记录
8次,12次,14次,18次,甚至20次
近些年,大家意识到很多癌细胞不摄碘
以及大剂量碘治疗的副作用
对碘131的使用也更加谨慎
我这里提供一些通用的规则
如果你的甲癌细胞局限于颈部
最多只喝一次碘
如果你的甲癌细胞有远处转移
第一次碘治疗没看到效果
也无需更多治疗
如果你有远处转移且癌细胞摄碘良好
通常喝到三次碘后也很难获益
再次手术
即便经历了甲状腺手术,碘治疗
有些人还是会出现可疑的淋巴结
过去针对这类淋巴结都是再手术
现在更提倡适度观察
一方面是因为即便多次手术后
很多时候肿瘤指标不会清零
另一方面是多次手术的风险往往更高
是否再次手术不取决于一颗淋巴结的好坏
而是权衡手术的收益和风险
这也是为什么2015版指南中
只建议处理中央区短边超过8毫米
侧颈区短边超过10毫米的可疑淋巴结
但8毫米,10毫米的分界线不是绝对的
还要结合实际病史和肿瘤标志物
药物治疗
尽管上述治疗对绝大多数人适用
但很难抵抗异常凶猛的甲癌
为了战胜致命性甲状腺癌
新药研发拉开序幕
2011年,第一款甲癌用药凡德他尼获批
这个月,第十款甲癌用药普拉替尼获批
十年,十款救命药
获批年份 |
药名 |
针对类型 |
特殊要求 |
2011 |
凡德他尼 |
髓样癌 |
|
2012 |
卡博替尼 |
髓样癌 |
|
2013 |
索拉非尼 |
分化型甲癌 |
|
2015 |
乐伐替尼 |
分化型甲癌 |
|
2017 |
帕博利珠单抗 |
所有 |
高度微卫星 不稳定 |
2018 |
达拉非尼 曲美替尼 |
未分化癌 |
BRAF突变 |
2018 |
拉罗替尼 |
所有 |
NTRK融合 |
2019 |
恩曲替尼 |
所有 |
NTRK融合 |
2020 |
塞尔帕替尼 |
所有 |
RET突变/融合 |
|
普拉替尼 |
所有 |
RET突变/融合 |
有了这些可利用的新药
甲癌的药物治疗更精准化
BRAF突变的甲癌是一种给药顺序
RET融合的甲癌是另一种给药顺序
NTRK融合的甲癌又是一种给药顺序
笔记总结
2021就要到了
甲癌的治疗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不再追求一味的切切切,碘碘碘
尽全力消灭每一个癌细胞(实际也不可能)
而是希望你活得更久,生活质量更高
如果有一天你离开这个世界
既不是因为甲癌
也不是因为甲癌治疗导致的副作用
那么治疗才算是成功的!
长
按
关
注
甲状腺公众号:温哥华小文青
去教育,让患者自己了解我们的疾病
去参与,让其余患者学习我们的经验
去交流,让社会大众了解我们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