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为什么能量比能力更重要?如何积蓄自己的能量?

青年时代,我们血气方刚,觉得自己既有使不完的能量,也有自命不凡的能力,但是到了中年,当我们逐渐开始接纳自己平凡的时候,我们会将自己的现状归结为能力不济,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到底影响我们的是能力,还是那个被我们忽视的能量。

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漫漫长路,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靠的到底是能力还是能量呢?唐僧师徒能到到西天,一路上艰难显著,表面上离不开是孙悟空的能力,实际上真正驱动他们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其实是唐僧从内而外散发出来的能量。三国期间,英雄辈出,司马懿能笑道最后,尤其在和诸葛零的对弈中,靠得是能力吗?我想更多的靠得是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个人能量。

何谓能量,大体上应该是一个人精力,心力,认知力的总和,当然主要外化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人心理的能量。

苏东坡后半生在事业上几乎就是在走下坡路,在朝中,曾经的同科挚友章惇因为嫉妒他的才华,将他一路贬官,从黄州,到惠州,最后到海南,在流放生涯途中,苏东坡不仅身体遭遇疾病折磨,亲友也接二连三地离去。尤其到了海南,当年的瘴疠之地,几乎是九死一生,但是苏东坡仍然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的精神活了下去,而且创作了平生最著名的一些诗词。他靠什么度过了人生的这些激流险滩,难道是他的诗词创作才华吗,我想更多的是他强大的心理能量。

人的一生,有很多我们无法预知的困难和考验,人的命运通常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了拐点,如何应对困难,克服困难,更多的靠得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他的内在能量。

那么一个人又能从哪些方面给自己积蓄能量呢?

其一,在精力层面,规律的作息,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必不可少。一个人的睡眠时间既不要太长,睡太久反而会消耗自己的能量,当然也不要太短,不利于恢复自己的能量,正常情况下,6-8个小时之间是合理的睡眠时间,晚上尽量不要超过11点半入睡,早晨起床时间不要超过8点,当然能适当提前是最好。饮食要合理搭配,也不要一味为了身材而去消减碳水和肉类的补充,上次我们文章也提到过,尤其到了中年,如果希望补充精力能量,对于主管新陈代谢的脾和肾的和保养是需要下些功夫的。最后适当的锻炼必不可少,尤其到了中年,每天,每周即使再忙,也要划出一段时间来做锻炼,力量和有氧,肌肉和心肺这两个维度的锻炼都是必不可少的。不要认为锻炼既浪费时间,又靡费金钱,我个人认为,在锻炼上的支出甚至都属于刚性的,今天你花的钱其实是在为未来省钱,所以,无论如何,哪怕先从强度低开始,哪怕先从一天五分钟开始,都比不锻炼要强。

其二,在认知和情绪层面,为什么我要把思维和心理放在一起,因为一个人的心理所表现从的情绪反映很多时候都取决于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负面情绪是一个人消耗能量最大的杀手,而在负面情绪中尤其以焦虑为主导。我们看生活中很多人永远都活在焦虑中,事情不顺他焦虑,顺利了他还焦虑,这类人不仅自己空耗能量,而且满满的负能量还会影响到周围的人,他们看到的永远是喝掉的半杯水,而看不到自己其实还剩半杯水。很多人为什么在心理狭隘空间里出不来,归根结底其实还是自我认知水平不够,当你思维开阔了,能转换思维看问题,始终能把一件消极的事情看出积极的一面,那也就豁然开朗了。遇到困难,不要总想着我运气为什么这么差,不要总在负面情绪里打转,要去想,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无法改变了,那么这件事的发生到底是想要教会我什么?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你将每一次要耗能的事情都转化成了给你蓄能,我想当年的苏东坡应该也是这么想的吧,否则他写不出,“但闻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样积极正念的诗句。

其三,人际关系,一个人即使再有能力,在长时间孤独的状态下,也是很难持续积累心理能量。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会给我们能量和滋养的,亲情,爱情,友情,家庭中的情感,工作中的情感,都会给我们以温度。我们总是会不知不觉中感觉自己元气满满,那种能量往往都是潜移默化的关系提供给你的。项羽论个人能力和带兵打仗,几乎十倍于刘邦,为什么最后落得个四面楚歌,为什么最后宁死也不肯过江东,关键在于项羽缺乏团队给予自己能量的支持,而刘邦不一样,自己不仅能给予下属能量,让萧何,张良,韩信都能人尽其才,而且在关键时刻,自己想要放弃,能量已经衰竭的时候,这些挚友同僚也能一样给予自己重生的能量,能在几次深陷绝境的时候逆风翻盘,都离不开一直以来关系对于刘邦能量的补充。阿德勒在他的名著《从自卑到超越》中明确指出,“一个人只有在关系中奉献自己,才是实现从自卑到超越的唯一渠道”。我们在关系中投放自己的能量,同样关系也会回馈给我们更多的能量。

人到中年,如果希望能实现第二次跃迁,那就别忽视对于自己能量的积累,路遥知马力,跨过山河大海,光有能力还不行,还需要你有源源不断的能量才可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