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幽梦——三朝国丈独孤信
阴山野老
内蒙古自治区诗词学会会员
三朝国丈独孤信
阎克敏
北魏末年,沃野镇匈奴人破六韩拔陵发动了边镇士兵和各族群众武装大起义,北方延边诸镇纷纷响应,史称"六镇起义"。破六韩拔陵遣其将卫可瑰包围怀朔、武川两镇,并攻占了武川镇。不久,北魏武川镇军主贺度拔、贺拔胜父子与武川镇人宇文肱、宇文颢父子合谋,"率州里豪杰舆珍、念贤、乙弗库根、尉迟檀等,招义勇、袭杀可瑰"(《北史》卷四十九)。在这次发生在武川南河的混战中,卫可瑰、贺度拔和宇文颢均被杀。据《北史》《周书》有关传记所载,独孤信于"正光末(公元525年),与贺度拔等同斩卫可孤(瑰、孤同音异译),由是知名"。由此可知,参与武川南河袭杀卫可瑰的武川州里豪杰还有这位后起之秀独孤信,独孤信因此战崭露头角,知名于众。
阴山幽梦——三朝国丈独孤信
独孤信,何许人也?《北史》《周书》均有传。传云:"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祖俟尼,和平中(公元460-465),以良家子自云中镇武川,因家焉。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独孤信为卑族人,其祖父俟尼自云中到武川任镇将,将家迁于武川,到六镇起义时,在武川已历三世,60多年了,独孤信出生于武川毋庸置疑。祖孙三代皆以武略称,方有参与武川南河袭杀卫可瑰之事,是时,独孤信年已20余见岁。其后独孤信因北边丧乱,离开武川,避地中山。先后在起义军葛荣部,北魏军尔朱荣部,贺拔胜部任军将,后辗转进入关中追随室宇文泰,"信与太祖(即宇文泰)乡里,少相友善,相见甚欢"《周书.独孤信传》)。
当年,年方18岁的宇文泰随其父宇文肱于武川南河战后,也离了武川,避地中山,先后在起义军鲜于修礼部,葛荣部,北魏军尔朱荣部任军将,随贺度拔之子贺拔岳进入关中,贺拔岳死后,宇文泰统领其军。北魏分裂为东西两魏后,宇文泰"广募陇豪右",以武川藉人士为骨干,组成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关陇集团",而独孤信、李虎、赵贵、候陈崇、贺兰样、宇文导、杨忠、候莫陈顺等武川藉人士均为关陇集团武川军团的重要成员,他们在西魏和北周朝发挥着重要作用.宇文泰凭借关陇集团终成霸业,成为西魏王朝的实际主宰者和北周王朝的奠基者。在西魏朝,独孤信参与攻荆州、复弘农、破沙苑、战邙山等战役,因功封尚书令、大司马、河内郡公。公元557年,宇文泰之三子宇文觉易魏为周践阼后,独孤信任太保、大宗伯,进封卫国公,邑万户。其时宇文颢之子、宇文泰之侄、晋文公宇文护威权日盛、专横跋扈,太傅、大冢宰、楚国公赵贵与独孤信密谋诛杀宇文护。事泄,赵贵被杀,独孤信"以同谋坐免。居无几,晋公护又欲杀之,以其名望素重,不欲显其罪,逼令自尽于家。时年五十五。"
独孤信文武兼备,有奇谋大略。在任职陇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时,"事无壅滞。示以礼教,劝以耕桑。数年之中,公私富实。流民愿附者数万家。"宇文泰因其信义卓著,远近闻名,"百姓所怀,声振邻国",就赐名为信,以示褒奖。
独孤信美容仪、重风度、好修饰,穿戴特殊,军中号为独孤郎。在秦州时,曾经因为出外打猎日暮才回,驰马入城时帽子戴歪了些,第二天秦州人凡是戴帽子的都效仿他而歪戴帽子,由此可见独孤信在民众中的影响力。
翻开武川的历史,人们都知道武川是北周、隋、唐三朝的发祥地,誉之为帝王之乡、龙凤之乡。源自于武川的关陇集团重要成员宇文氏、李氏、杨氏、独孤氏通过儿女姻亲结为一体,使得关陇集团更具凝聚力,而连接周、隋、唐三朝关系的纽带正是独孤信。
《北史·后妃传》云:"明敬皇后独孤氏,太保、卫公信之长女也。帝之在蕃,纳为夫人。二年正月,立为王后。四月崩,葬昭陵。武成初,追崇为皇后。明帝崩,与后合葬焉。"独孤信之长女独孤氏嫁周太祖、文帝宇文泰之长子宇文毓,初称夫人。宇文毓继位初称天王,第二年(公元558年)正月册立独孤氏为王后。独孤氏哀伤其父死于非命,自己无力为父报仇,已致抑郁成疾,竟致不起,延至四月,已是香消玉殒,葬于昭陵。次年秋八月,宇文毓改天王为皇帝,年号武成,并追崇已故宇文氏为皇后,号明敬皇后。武成二年(公元560年)四月,晋公宇文护指使膳部中大夫李安置毒糖槌中毒杀明帝宇文毓,宇文毓时年27岁。明帝宇文毓,既不能为其岳丈复仇,又不能为爱后泄忿,甚至连自家的性命也无法保障。一带帝王,岂不哀哉!
《周书·独孤信传》云:"第四女,元贞皇后。"《册府元龟》云:"高祖(指李渊)即元皇帝(指李昞)之世子,母曰元贞皇后。"独孤信之第四女嫁李虎之子李昞。李虎为西魏左仆射、陇西郡公,宇文泰关陇集团武川军团重要成员。北周追封其为唐国公,唐朝国名由此而来。李昞为北周安州总管、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唐高祖武德初(公元618年)被追尊为世祖元皇帝,同时追尊已逝的独孤氏为元贞皇后。元贞皇后独孤氏史书中未见其传略,《旧唐书·后妃传》之太穆皇后窦氏传中有所提及。太穆皇后窦氏为唐高祖李渊之后,元贞皇后独孤氏为其婆母。传中写道:"后事元贞太后以孝闻。太后素有赢疾,时或危笃。诸姒以太后性严惧谴,皆称疾而退。惟后昼夜扶侍,不脱衣履者动淹旬月焉。"这段话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独孤氏平素治家之严谨。
《隋书·后妃传》云:"文献独孤皇后,周大司马、河内公信之女也。信见高祖有奇表,故以后妻焉。时年十四。"《周书·独孤信传》云:"第七女,隋文献后。"独孤信之第七女嫁杨忠之子杨坚。杨忠为北周柱国大将军、随国公,宇文泰关陇集团武川军团重要成员。当年独孤信看到杨坚风骨特异、外表不凡,慧眼识人,就将十四岁的小女儿嫁给了他,也算是门当户对。杨坚后来易周为隋,史称隋文帝,成为隋朝的开国皇帝,独孤氏称文献皇后。《隋书·后妃传》写道:"后姊为周明帝后,长女(即杨丽华)为周宣帝后,贵戚之盛,莫与为比,而后每谦卑自守,世以为贤。""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文献皇后独孤氏虽贵为二圣,但是对于其父早年突遭横祸,耿耿在胸,难以释怀。史书云:"后早失二亲,常怀感慕,见公卿有父母者,每为致礼焉。"由己及人,致有此举。此当为人之常情、人之真情的真实表露。文献皇后独孤氏死于隋文帝杨坚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时年五十岁。
唐朝人令狐德棻著《周书》,在独孤信传中写道:"信长女,周明敬后;第四女,元贞皇后;第七女,隋文献后。周隋及皇家,三代皆为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事实确也如此,独孤信成为周、隋、唐三朝国丈,这在中国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堪称千古第一丈。清代著名史学家赵翼有言:"周、隋、唐三代之祖,皆出于武川,……区区一偏僻弹丸之地,出三代帝王,……岂非王气所聚,硕大繁滋也哉!"人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周、隋、唐三代之后父国丈,集于一人,亦出于武川,岂非地灵人杰,钟灵毓秀于斯也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