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年前“高考”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1-06-01

大约五百年前,有一位名叫徐爱的考生,同样即将参加科考。他的老师王阳明先生此时正远在龙场,但专程给他写了一封书信——《示徐曰仁应试》,指导他如何在考前调整心态。

01

考试志于什么?

书信开篇,阳明先生既不问弟子是否有考中的把握,也不问备考的情况,而是直接提出了这样直击心灵的问题:

        你为什么要考试?你去考试,是志于什么?

今天,我们做父母的,虽然催促孩子考试,却没有让孩子明白他为什么要考试,没有让他过心上的这一关。

        心态,决定状态。

如果孩子考试只是为了拿高分、考双一流大学、让父母老师满意,或者只是被推动着,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考试,那他的状态一定是困惑的、窘迫的。他就会惶惶不定,忽喜忽悲,乃至情绪过度紧张,临场发挥失常。

如果孩子知道他考试是为了什么,背后有个志向引领,他才能找到一根“定海神针”,才能“养得此心不动”,才有更高的格局与境界去面对人生的每一场大考。

阳明先生说:“入场之日,切勿以得失横在胸中,令人气馁志分,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如果有太多患得患失的心思,就会消耗人的精神,让人不能全神贯注,不仅无益,且有大害。

事实上,今天孩子们对得失的计较,多数是来自于父母。所以,父母自己首先要沉住气,让自己不要为孩子考试的得失而焦虑。父母不焦虑,孩子就不焦虑。

父母要去除这样一个错误的认知:“高考决定终身。”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要对孩子充满祝福与信心。

02

高考前,与孩子有一次对话

所以,我们建议父母,在高考之前,跟孩子有一个对话,卸下孩子的担子。说些什么呢?

      首先,考上或考不上,都要祝福孩子。你可以说:

“孩子,假如你考得很好,我祝贺你。因为你这几年的功夫没有白费,你可以去到一个优秀的学校,和一群优秀的人在一起。这样很好。”

“如果你考到一个一般的学校,作为父亲/母亲,我也祝贺你。虽然这个学校不好,但你可以成为这个学校的佼佼者,我觉得这样也很好。”

“如果你实在考不上,我也祝贺你。因为这样一次经历对你来讲,就太好了。如果不是遇到这样的挫折,你什么时候能反省,什么时候能开发自己的宝藏?也许,从此你开始真正地成长,从此你的人生开始转折。”

这样,才能帮孩子把担子卸下来,因为如今太多孩子的负担都太沉重了。父母的要求、老师的期待、周围人的看法……高考的当下,一定不要再给孩子加压。发自内心地爱他、相信他、祝福他,这就是父母的心法。

      其次,要加强孩子对未来的信心。可以这样告诉孩子:

“孩子,条条大路通罗马。将来,不管上一个什么学校、找一个什么工作,只要你学会做人,人生就充满希望。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网络上有各种学习班,只要你有志向,都可以重新展开学习,你的未来一定也会很光明。”

      最后,还要对孩子说一句话:

“孩子,还剩下几天时间,自助者,才能多助。”

也许,这样一次对话过后,孩子把担子卸下了,却更愿意全力以赴了。

在心上引导孩子,孩子才能真正地走向一个成功的人生。

03

备考细节建议

在《示徐曰仁应试》中,阳明先生还给了徐爱几条具体的备考建议。

1、如何做作文?

阳明先生说:“场中作文,先须大开心目,见得题意大概了了,即放胆下笔。纵昧出处,词气亦条畅。”

也就是说,入场拿到卷子后,要先审题。就算细节出处没太看懂,也不妨碍把握出题人的意图,从心上领悟它,然后放胆下笔。抓住大方向,不要跑题,大开心目,直抒胸臆,文章才有张力,才能打动他人。

阳明先生还说:“今人入场,有志气局促不舒展者,是得失之念为之病也。夫心无二用,一念在得,一念在失,一念在文字,是三用矣,所事宁有成耶?只此便是执事不敬,便是人事有未尽处。”

意思是说:如果一进考场,心里就烦恼、局促、不自在,这都是患得患失的念头害的。一心不能二用,如果心中一会儿算计着考好了怎么风光,一会儿盘算考砸了就要无脸见人,一会儿又费尽心机地遣词造句,这是一心三用,这样考试怎能考好呢?一心三用,从做事上来说是不敬业,从做人上来说是心不诚啊。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把这个得失心去掉。制心一处,心无杂念,事情才能做好。作文做人都是如此。

2、开考前,如何准备?

倒计时六天的时候,就要开始有意识地梳理身心状态了。

其一,保持早起。

我们很可能因为心疼孩子,就对他说:“今天好好睡一觉,什么也别想,睡一天都没关系,明天好精神饱满地去考试。”这恰恰是背道而驰的。

阳明先生说:“鸡初鸣即起,盥栉[ guàn zhì ]整衣端坐。抖薮精神,勿使昏惰。”

要让孩子保持平日在校的早起习惯,起床后洗漱、整衣、端坐,抖擞精神,涵养心气。以使早上开考之时,正好处于精气神的巅峰状态,而不是昏昏欲睡,精神恍惚。

其二,身体调养。

大考在即,为了给孩子养身体,父母可能会想方设法地给孩子做大餐、补营养。然而,阳明先生却对此批评道:

今人所谓的调养,多是大鱼大肉的滋补和毫无节制的狂欢,要不就是整天躺在床上。这样的调养,结果是气乱神昏,长养狂傲之心、招来疾病上身。这岂是调养精神啊!

      “绝饮食,薄滋味,则气自清;寡思虑,屏嗜欲,则精自明。”

饮食要按时,不能吃太多,否则消化困难,容易发困;要清淡,不能太丰盛,这样才能神清气爽,心清气明;闲思杂虑要少,欲望要有意控制(比如不能无节制地玩手机),这样才能专心致志,精力充沛。

其三,每日用功。

这里讲的用功,不是指每天刷题,而是每天都要心上用功。

尽量去“养得此心不动”,让浮躁的心沉静下来。无论是早起静思、清淡饮食,还是节制欲望、适当睡眠,都是要让精神由外放到内敛。静而后定,定中生慧。

这颗心要澄定到什么程度呢?阳明先生说:“每日闲坐时,众方嚣然,我独渊默,中心融融,自有真乐。”意思是说:就算处在嘈杂喧嚣的环境里,自己的身心却像深潭一样静默,心中安详,自得其乐。

这样,走入考场之时,内心的定性就很强,不会轻易被其他人的走动或其他一些情况打扰。

3、开考两天前,要怎么做?

许多孩子会在考前一两天陷入焦虑,心乱如麻,拼命刷题,或者用大量的时间,把积累的错题本全部翻一遍,等等。但是,反而可能越翻越心乱,发现自己这也不会、那也不会,陷入了更大的焦虑。

阳明先生的建议是这样的:

      “进场前两日,即不得翻阅书史,杂乱心目,每日止可看文字一篇以自娱。若心劳气耗,莫如勿看,务在怡神适趣。”

进考场前两天,就不要再随意浏览书本了,这个时候看书太多,反倒会让心思变得杂乱;每天只看有限的一点内容,目的是让心情舒畅。

如果因为耗费了心力而觉得心累,不如不看,总之都是为了涵养自己的心。

2021高考在即,祝福每个孩子都取得好成绩!

( 转载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四部曲APP”,请勿擅自修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