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书籍的感受

今日花了将近六个小时整理老家的图书,这些图书是读大学及研究生的收藏,后来花了上千元将其邮寄回了老家,一晃就是八年,八年之前将它们寄回家,之后就再也没有看过,直到现在。

收拾这些书籍,其实是对于自己的过去的整理,看自己那时候的阅读轨迹,想那时候翻看书籍的感动,想法,追求。

从这次整理中,有颇多感受,记录下来。

1,生命最宝贵,生命具化为时间与金钱

我对书籍是有松鼠病的,宁可买错,不愿放过。而这么多的书,自然是大多数是没看过的,而且大概率很多一辈子也不会看,但好像总想留个念想一般,也许以为可以传诸孩子?

但大概率,我愿意留,孩子还嫌弃呢!这不,我看到父亲保存下来的中医中药的书,也是一脸嫌弃。

其实保存书是有个计较的,这个计较既有禀赋效应作祟。

书一旦被买到,就觉得其更有价值,而如果逛二手书店,则非常吝啬,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值。好不容易看中了一本书,还要与老板讨价还价半天。

我理智上一直知道,书籍如果不阅读,阅读的内容如果不思考,思考后如果没有行动的改变,那么书籍其实没有什么作用。

就像金钱其实是满足效用的手段,达成幸福的工具,但很容易就异化了,金钱本身变成了巨大的刺激源,本身就带来满足与迷恋。

对于我,则书籍似乎也有类似的效果。至少在整理书籍的时候,这种葛朗台数金币的满足,却是相差无几。

所以,从理智上,我是知道要让一本书籍发挥作用,需要投入的成本可远远不是购买书籍的价格以及保存书籍的空间,而是自己的生命,这份生命具体化为时间,无论阅读,还是思考,还是行动与改变,无不需要时间。

而这一切,拥有书籍其实只是第一步。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其实禀赋效应尽管强大,也还是很有限的。我记得三年半之前,从美国归国,在美国的四年多,我又收集、打印、购买了一堆书,最后这时可承受不了再将其运会国的运费,于是大多数送给相熟的朋友,能够带回国的十不存一,但是真的影响自己的生命么?

答案是并不会!我甚至忘记了三年半前我都拥有哪些书,而那些书与我的生命也并没有什么更深的羁绊与牵扯了。更不用说这八年没看的书籍了。

但是我仍然舍不得丢,究其原因,大概是觉得保存在父母家中的空间成本还是远小于书籍的价值,但却又不值得再次邮寄到新家去的成本。

晚饭的时候,与爸妈聊天,聊到他们保存的许多书都可以丢掉,因为在我看来没有什么用,然后想到,其实还要加上第二个条件,就是我对那些书也没什么感情。

1,是否有用;
2,是否寄托感情
这两点其实就是留存与否的标准了。妈妈看到我留存着的一些书籍,也满脸嫌弃,说这有什么用?我说有感情啊,然后妈妈接着说,有感情就寄回去嘛!我笑道,有感情留着,但感情还没深到要带回去的地步!原来有用与寄托感情其实都是可以量化度量的,也许用金钱定价就是一个好的办法。
而我敢肯定,我愿意出售的价格远高于他人像逛二手书店时,愿意开出的购买价格!这就是禀赋效应,或者叫做敝帚自珍吧!
2,书籍可以分成许多类,这些就是我的兴趣所在
在整理书籍的过程中,我自然而然地对书籍进行了分类,这个类别其实就是以前阅读兴趣的反映,从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路径,可以加深对自己的了解,知道“我从何而来?
这些书的类别包括如下几个类别---完全是个人的划分,与中图分类法之类并没有什么关系。
2.1 成功学类的书籍
曾经一度痴迷这类的书籍,总想着磨刀不误砍柴功,了解成功背后的更深的道理,就能有助于成功,当然这是我想多了。但这类书籍曾经构成了我精神食粮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有《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的作者奥格.曼狄诺作为作者以及编者的许多书,其实他是否真是作者或编者也都可存疑。
除了奥格.曼狄诺,还有王小平,李践,卡耐基,安东尼.罗宾等或知名或名声不显的诸位作者的书。大多是自己买的,也有是朋友赠送的礼物。
2.2 思维、记忆类书籍

既有爱德华.德波诺发展横向思维,提高创造能力的书籍教程,也有东尼.博赞的一整套学习策略书籍,还有许多其他与思维发展相关的书籍。


2.3 灵性修炼,心理调节类读物

包括克里希纳穆提、张德芬的一系列书籍,还有宗萨仁波切的系列书籍以及各种心理自助读物。
2.4  反思现实的散文、随笔及杂文
吴思、余杰、摩罗、李敖、龙应台、毕淑敏等作者的书籍
2.5 文学类、科学类、社会学类等
2.6 国学、历史类


3.  我们终将舍弃现在不舍的事情,希望留下点什么
其实,看着这么多的书,看着一代代的志士仁人,他们著书立说,他们针砭时弊,期待改良,有些做出了些成绩,大多没有大的影响,我也不知道世界是否因为他们的努力更好了一些,但我相信他们怀着希望,而我也觉得有他们的文字,倡导,这个世界更加有希望。
我知道有些人的声音长久被屏蔽,譬如王  力  雄先生。有些人的生活受到发声的影响,现实有时仍然那么糟心。历史记载着兴衰治乱,一代代人,来了,老了,去了,了无痕迹。
所以人们渴望书写,渴望留下自己的印记。而文字、书籍确实是有生命力的事物。
在这次清理中,还找到了许多的磁带与光盘,却尴尬于找不到播放他们的工具。而书籍,只要认识字,只要眼睛看得见,耳朵听的见,就可以阅读或请人朗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