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 第三讲 《终身成长》(下)
这一部分我觉得比上一部分更重要。
万维钢在第二季《精英日课》,3月30日的日课标题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最简单心法》,讲的就是成长型思维在教育上的应用,有非常扎实的实验佐证。
图一 神奇的实验
图二 实验的设计
图三 实验的严谨以及惊人的结果
在《终身成长》书中,有Dweck非常精彩的论述以及详实的案例,说明做父母的在孩子成功以及失败的时候,应该如何表达,从而促进孩子成长型思维的发展,以及孩子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于信息的不同解读。
给我的印象是:
1,孩子对于信息的敏感和关注程度超乎我们的想象,要听懂孩子问题的潜台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譬如5岁的布鲁斯第一次去幼儿园,看到墙上的画,对妈妈说:“这么难看的画是谁画的?”
妈妈的回答违心但政治正确:“这幅画这么漂亮,你却说很难看,这很不好。”
幼儿园老师则真正知道孩子要问什么,她说“你不需要画出漂亮的画,只要你喜欢,你可以画不可好看的画”。布鲁斯听后给老师一个大大的微笑。
布鲁斯看到一个坏了的玩具消防车,他把车捡起来,用一种自以为是的口气问:“是谁把消防车弄坏的?”
妈妈抢着回答:“谁弄坏的对你来说有什么区别吗?这里的人你一个都不认识”
老师理解布鲁斯真正想问什么,她说:“玩具就是用来玩的,有的时候玩具就会被弄坏,这种事经常发生”
布鲁斯开始了幼儿园的第一天,他知道这个地方不会有人对他进行评判,也不会给他贴上标签。这令他很舒服,安心。
2,对于孩子一定要注意传递注重过程和成长的信息。
在为孩子设立目标,树立理想的榜样的时候应该如此;
Dweck让我们记住,拥有先天的才能并不是一个目标,拓展技能和知识储备才是。要特别注意你给孩子设置了什么目标!
“我知道以前学校的功课对你来说很简单,你之前一直觉得自己非常聪明,但是事实上,你没有充分利用你的大脑。我非常欣赏你现在拓展自己,努力尝试有难度的挑战的做法。”
“这次的家庭作业又难,耗时又长。我非常欣赏你能如此专注地完成它”
“你为解决这道数学题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法,直到你成功攻克这道难题,我喜欢你这种做法。你考虑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最终找到了解题方法。”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如此描述自己心里的完美典型:
一个成功学生的主要目标是拓展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思考和探索世界的方法。
他们重视知识本身,也同样重视知识的有效用途。他们希望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们不会将分数当做自己的最终结果,而是将它看做帮助自己继续成长的一个途径。
我们对比一下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学生心中的完美典型:
成功学生的完美典型是天生的神童。
天才,身体条件好,擅长体育.....他们能成功是因为他们天生具有才能。
----------------------------------------------
在孩子实现目标,取得成功,为其庆贺、高兴的时候应该如此;
“这幅画用了很多绮丽的色彩。跟我说说你都用了什么吧。”
“你在这篇论文里表达了很多想法,让我能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莎士比亚。”
“你演奏这首钢琴曲时的激情让我感到非常愉悦。你在演奏它的时候怀着怎样的心情?”
在孩子遭遇打击,失败沮丧,安抚孩子的时候也应如此。
“我欣赏你为此付出的努力,但是让我们一起来更深入地探讨一下,弄清楚你到底哪里没有想通。”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学习曲线,可能你需要更多时间来掌握和自如运用这个学习材料,但是如果你继续坚持,最后肯定能掌握它的”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不同。我们应该继续尝试,找到适合你的方法”
“当你认为所有人都在评判你,而你自己却无法展现自己真实的水平时,感觉一定很糟。我们希望你知道,我们并不会评判你。我们关注的是你的学习,我们知道你已经掌握了应该学习的内容。你能坚持不懈地学习,我们为你感到骄傲。”
----------------------------
3. 有许多对成长型思维模式误解,要学会辨别真伪:
1)以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是保持积极态度,做到不抱怨,甚至回避现实
Dweck举了一个例子,给我印象十分深刻。
一个九岁的女孩伊丽莎白,参加体操运动会,她身材修长,柔韧性好,充满活力,非常适合练体操,她自己也非常热爱,水平很高,并且对自己的表现很自信。比赛前,甚至已经想好要将赢得的彩带挂在家里的哪个位置。
但比赛中,她尽管发挥出水平,但其他人表现的更好,她一条彩带也没能得到,她感到很沮丧。
如果你是她的父母,你会怎么做?
Dweck给了五个选择:
1,告诉孩子,你认为她是最棒的
2,告诉她是裁判的不公平让她丢掉了原本属于她的彩带
3,安慰她说体操其实没那么重要
4,告诉她她有足够的能力,只是这次运气差了点,下一次肯定能赢
5,告诉她她本来就不该赢。
我看到这些选择,能够迅速排除的包括2以及5,2对裁判太不公平,5对孩子太残忍。
再仔细思考,我觉得1也有些假,3的话显得对孩子不理解,孩子估计也不能接受。所以我觉得最好是4.
我没有马上看答案,想起之前学习陈海贤老师的《自我发展心理学》,里面提到了人的六种应对方式,于是应用这个知识进行分析:
我将选择重新归类:
1,告诉孩子,你认为她是最棒的----幻想
2,告诉她是裁判的不公平让她丢掉了原本属于她的彩带---合理化
3,安慰她说体操其实没那么重要----退避
4,告诉她她有足够的能力,只是这次运气差了点,下一次肯定能赢---幻想
5,告诉她她本来就不该赢。---面对事实,进而解决问题
我领悟到以上五种选择,其实都是父母在孩子向他们求助,父母帮助孩子给出除了自责之外的应对方式。
而看上去合理的选择,原来都是有问题的,面对残酷的事实,说出真相才是真正正确的办法!
Dweck给出的选择也是如此,充分贯彻了成长型思维:
“伊丽莎白,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对比赛给予了如此大的希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现,但是依然没能赢,你一定感到很失望。
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没有付出100%的努力。有很多女孩练习体操的时间都比你长,而且比你更努力。
如果这是你真心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地为此付出努力。'’
以上特意粗体标记的就是Dweck强调的,批评孩子时要建设性的批评:提供更多关于失败的信息。
“建设性“的意思是帮助孩子弥补某些事情,创建一种更好的情形,或者更好地完成工作。
2)认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只关乎努力,特别是去夸奖别人的努力。
对于努力这个概念,其实我们有许多误解,我为此专门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
我的结论是:
努力的定义:
在给定的限制条件下(时间,金钱,精力,注意力,自身的能力,不可捉摸的运气等),针对自己的目标,不断找出实现目标的最优策略并一以贯之的程度。
Dweck比我将以下两个问题讲的更好:
什么是努力?
努力与成长型思维的关系是什么?
她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记住,努力的过程并不只包含努力本身。
我们希望孩子明白,在他们采取的策略不奏效时改变新策略的重要性。
我们希望孩子在需要时去寻求帮助,去听取他人的意见。
努力的过程=努力工作+尝试新策略+听取意见
对孩子付出的努力----
努力本身、采取的策略、集中的精力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
进行夸奖,可以培养出成长性思维模式。这样一来,孩子们会明白他们努力的过程可以带给他们成长和知识,而知识并不是神奇地凭借他们天生的能力获得的。
而对于努力夸奖的陷阱有三:
1,称赞根本不存在的努力(或努力过程中的其他部分)
2,将称赞努力当做一个安慰奖
我们永远不要满足于无法带来更多收益的努力,我们需要弄清楚为什么这种努力无效,并要引导孩子选择别的策略和资源,帮助他们重新学到知识。
3,称赞努力的过程而不是成果
这是最常见的误解,关于称赞的研究中,确实对努力的过程进行了称赞,但也将努力的过程与结果关联,也就是和孩子们的学习、进步与成就关联。
孩子们需要明白,经过这样的努力过程,他们才能学到知识。
Dweck同时建议我们,不需要那么频繁地夸奖孩子。
询问孩子们努力的过程,并且表现出关注,同样大有帮助。
3)将成长型思维模式等同于告诉孩子可以做任何事,成为任何人
Dweck的思考与研究没有那么浅薄。
首先她不是简单喊口号,而是帮助孩子获取技能和资源,通过努力达到他们的目标。不提供指导与帮助,其实只是空洞的安慰,甚至有将责任完全抛给学生之嫌。
Dweck尤其伤心他人给孩子贴上固定型思维模式的标签,从而推卸自身的责任,放弃寻找孩子不能成长的原因。
她认为作为老师,作为父母,最重要的是认真负起责任,创建一个友好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里,孩子们不会害怕受到批评,
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他们有成长的潜力;
知道我们会全心全意地帮助他们学习。
Dweck并不认为人们的失败永远都是他们自己的错,只是因为他们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她认为努力确实是至关重要的,没有人可以不努力就取得长久的成功,但努力绝不是唯一的因素。人们有着不同的资源和机会。就算付出了最多努力,资源不足的人的生活相比之下更容易脱离正轨。
所以评价别人之前,要记住努力并不代表所有,而且每个人的努力也并非建立在同样公平的前提之上。
但是相信才能可以拓展的信念,可以让人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成长型思维模式确实会让人们爱上自己做的事----即使面对困难也会继续热爱。
讽刺的是:顶峰是很多固定型思维模式者渴望到达的地方,确是很多成长型思维模式者的工作激情带来的副产品。
------------------------------------------
最后,谈谈如何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
1,首先要了解两种思维模式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
人们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展现出不同的思维模式。只是在某一个领域里,人们是哪种思维模式,那么这种思维模式就会影响他在这个领域内的表现。
2.其次是我们可以接受自己在某方面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能力是可以被培养的,但它并不能告诉你你能改变多少,或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获得改变,而且这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事,包括自己的喜好和价值观,都可以改变。
我们需要接受自己的一些不完美之处,特别是那些并不会给我们自己或别人的生活带来危害的。
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改变的起点,但人们也必须做出判断,对什么样的事情付出努力并带来改变才是最有价值的。
我特别喜欢不值得定律,但何时使用它却是很值得学习的智慧!
3,培养成长型思维,就要改变对错误的看法
这是陈海贤老师给出的建议,我非常喜欢
我还对他在课程中提到的一位同事的话,印象特别深:
犯错又不会死,没什么大不了
真的会死?反正人都要死的,没什么大不了!
有一本书非常值得推荐,叫《有限与无限的游戏》
4.Dweck关于培养成长型思维的建议
1,接受,拥抱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2,观察,明确是什么激发了它,什么时候会回来
3,命名,给固定型思维模式人格起个名字
4,教育,与其一起走过这段转变的旅程
她还建议我们可以经常对照下图,反省觉察:
最后,再次推荐各位阅读《终身成长》,在教育子女,自我成长之路走的更好!
黄渡海读书会 第四讲《一念之转》
时间:2018-12-05 星期三 20:00-21:00
地点:微信群--学习策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