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解读职场,与我一起成长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大家看到这句话是不是感觉有一些熟悉,熟悉就对了,因为这两天,一旦打开各大社交软件我们都会看到它。它出自一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博士生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作为他致谢的第一句话向我们展开他二十二载的求学路。这篇致谢自4月19日发表以来,直到今天都依旧处于热搜的状态,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这种非娱乐性质的文章可以持续这么久的热度可以说是十分难得的,所以这也很大程度上说明了这一事件的社会影响。而之所以能够引发这么大的话题度,就是因为这个例子太过正能量,特别是对于当下物质已经不算匮乏的年代,这样“寒门出贵子”的事例显得尤为独树一帜。文章一经发表就引发了各方的讨论,家长把他当做孩子学习的榜样、老师们把他当做自己学生学习的楷模、寒门求学的学子们把他当做是人生走下去的动力。我看到很多人对于他的肯定,但是让我疑惑的是,他们更多的是肯定了“贫穷的苦难”给他带来的宝贵财富,而不是肯定了他本人。用很多网友的观点来说就是,成就他的是苦难,如果不是环境的艰苦,就不会有今天奋发向上的他。就像在报道他的视频底下有一条评论说道:“苦难是宝贵的财富,感谢苦难让我们更加强大。”在他们的理解中仿佛是环境成就了他,但却没有人想过,其实是他改变了环境。在感谢苦难的那条评论下有很多人点赞同意,同时也有发声反驳的,其中一条说出来我的心里话,这位网友反驳到:确实,如果可以,谁不想无忧无虑的长大,然后再拥有安安稳稳的一生,为什么要去经历那些非人的苦痛呢?黄国平博士全篇,是有提及自己的苦难,但却没有一字一句说感谢苦难成就了今天的自己,真正成就他的,只是那个从不轻言放弃的自己;如果非要感谢,那也是该感谢自己的付出和国家给的机会,和苦难没有半毛钱关系。苦难它根本不是财富,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是为了体验苦难而来人间一趟的,如果可以,反正我是不想去经历人们口中的种种苦难。你没有经历过,你自然以为那只是人生的一次挫折,但是如果此时此刻,正在经历苦难的那个人是你自己,你还能够云淡风轻的、轻飘飘的说出一句“苦难是宝贵的财富”吗?看黄国平博士的故事,我想到了看过的一部电影——《风雨哈佛路》,主人公丽斯(Liz)出生在纽约的贫民窟,父母离异、吸毒、最后离世,伴随她成长的是毒品、艾滋、饥饿,她就是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例子,看到这里你还羡慕所谓的苦难吗?苦难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拦路虎,经历过苦难的人很多,但是战胜苦难的人却很少,所以真正的财富,从来都不是苦难本身,而是战胜苦难的那一类人。前文提到的黄国平博士,这里的丽斯(Liz),他们有很多共同点,同样命运多舛,同样自强不息,最后也都取得了成功,所以人们就理所应当的觉得是苦难成就了他们,但现实是,没有苦难的他们,只会成功得更加容易。我见过最离谱的一类人:成功了是自己的努力,失败了就是命运的不公。随着黄国平博士的事件发酵开来,大家纷纷对“寒门出贵子”有了新的理解,一部分人看到了活下来走出去的希望,而另一部分却把自己的失败归结于“环境太好”。很多人觉得是自己没有经历过苦难,所以不足以刻苦,想着自己是不是在绝境的时候,也可以逼自己一把。那么在这里我可以很明确的告诉你,安稳的环境下你都长不大,把你丢到贫穷中,你能不能活下来都是个未知数。反正我不敢想象他经历的种种,现在的我尚且苟活一世,但如果让我去走他所走过的路,那我可能会初中因为叛逆而辍学、高中因为学费而辍学、大学因为自卑而厌学……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脆弱,都不足以支撑我抬头看一眼天空,只是看他写的致谢部分,就已经让人不自觉的压低呼吸,更不必说真的去经历那一切。所以真的不是所有的贫穷和苦难,都能够滋养一个强大的生命力,更多的苦难和贫穷,都只是扼杀掉人们唯一生存下去的希望,你所向往的苦难,真的不是什么好东西。苦难最大的意义,从来都不在于它的厚重程度,苦难也只是苦难,不一定能激励一个人,但却很容易摧毁一个人。而能够给苦难赋予新的定义的,只是那些战胜苦难,笑着挺过来的人。所以每一个战胜苦难的人,千万不要去感谢苦难本身,你最该感谢的,只是那个不向命运屈服的自己,仅此而已。
文 | 毒哥&连理枝
毒鸡汤的分号。在这里,毒哥和你聊聊职场那些事,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