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了300年的浮世绘,最后如何落幕?

从18世纪中叶开始的工业革命到现在,其实只有不到300年的时间。但人类历史从未有过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与对外侵略殖民扩张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欧洲的科技、学术、思想等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这股浪潮中,绘画艺术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在欧洲,1860年开始的印象派艺术运动影响最为深远,它彻底改变了欧洲艺术的发展方向,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在日本,深受欧洲印象派青睐的传统艺术浮世绘自然也未能幸免于时代之变局的影响。从1853年的「黑船事件」开始,1867年「大政奉还」后幕府统治的结束,再到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发动的系列战争及太平洋战争的结束,浮世绘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

与世界的连接

肉笔浮世绘《江户风俗画卷》·菱川师宣·weston collection

从幕末开始的这段时期是浮世绘的一段重大的变革期, 只有做出改变,浮世绘才可以生存下去。浮世绘的学者通常会将浮世绘划分为四个时期(也有加入木版诞生前以肉笔画为主的前期的五个时期的划分):以单色木版画和肉笔画为主的初期,锦绘诞生的中期,以葛饰北斋为代表的全盛期,以及以大政奉还为标志的终期。

锦绘《东京繁荣往来车之图》·歌川芳虎·天理参考馆

作为日本独特的艺术形式,浮世绘在江户时期都是在日本本土发展,全盛期的浮世绘也曾影响欧洲的艺术。但在浮世绘的终期,西方的艺术开始影响浮世绘的发展。第一个需要提到的浮世绘师是河锅晓斋,他是浮世绘界收外国徒弟的第一人。

《名镜倭魂 新板》·河锅晓斋·立命馆大学アート・リサーチセンター

1877年明治维新鼎盛时期,受雇工部大学校(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前身)的美国建筑家乔赛亚·康德拜师河锅晓斋,这位美国建筑师正是后来设计鹿鸣馆的「日本近代建筑之父」。当时社会风尚是以西为好、以西为贵,浮世绘可算是被边缘的「四旧」了。而人称「画鬼」的河锅晓斋不仅徒弟是西洋建筑家,他的朋友圈也全是美术研究家、军医校教授、造币专家等各行各业的外国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给日本美术界带来了一股新潮之风。河锅晓斋还热衷于参加政府举办的劝业博览会一类的大型活动,所以河锅晓斋在明治时期被树立为行业榜样,从上层到民间,他的作品都受到追捧。

《化猫》·河锅晓斋

当然,也不是谁都有河锅晓斋这么幸运,多数浮世绘师都是那种默默创作的类型。包括河锅晓斋在内,身处明治时代洪流中的浮世绘师在世时,作品大都没有得到公正的评价,只有在流传到欧美受到高度赞誉后,日本本土才重新为他们正名。但这一时期的浮世绘精品很多已流传至海外,即使日本学者也只能从海外找到资料。

小林永濯就是这样一位绘师,虽出生于卖海产品的家庭,但因喜爱绘画没有继承家业,而是投身狩野派绘画的门下,后因接触浮世绘,转而进军浮世绘事业。小林永濯性格温文尔雅,与许多浮世绘大师都有往来,河锅晓斋也一直关照他。1877年左右他开始研究西洋绘画,甚至利用摄影术使绘画更加真实,在当时极具革命性,可惜天不假年,小林永濯在48岁就因病去世了。

《神话图》局部·小林永濯

新的颜料与工艺

浮世绘晚期的颜料和工艺也有了新的突破。由于需要大量印刷,所以浮世绘一般采用的颜料、染料都是比较廉价的。黑墨、白色的碳酸钙比较容易获得,但色泽鲜艳的颜料就比较难弄了。 像红色系的红花、水银、铅丹,还有从印度进口的赤铁矿,不是有剧毒就是颜色效果不好。豪华版的浮世绘还会用到金银粉和云母粉。不过最难搞的还是蓝色颜料,传统颜料大多从植物中获得,不仅工艺复杂,制作困难,还容易褪色,所以现在很多浮世绘都不轻易公开展示。

这时,从欧洲传来的普鲁士蓝开始应用在浮世绘当中。普鲁士蓝的主要成分是氰化亚铁,这种颜料价格低廉,颜色稳定,同时十分鲜艳。溪斋英泉以普鲁士蓝印刷的单色「蓝摺」十分受欢迎。

溪斋英泉的蓝摺绘

明治时期,三代目歌川广重大量使用以苯胺为原料制成的红色化学颜料。因为颜色极为鲜 高,被称为「真赤」。三代目歌川广重绘制了一系列的横滨绘、开化绘,在这些作品中创新地用「真赤」给天空上色,不过这使他的作品在业界饱受恶评。但恰恰是红色天空中浓浓的西洋风画面感让他的作品销量很高,这也是当时社会氛围的真实反映。

《东京名所八代洲町警视厅火消出初梯子乘之图》·三代歌川广重·日本国会国立图书馆

传统的浮世绘以肉笔画和木版画为基础,尤其以可大量印刷的木版画为代表。幕府末期,欧洲的石版画技术传播到了日本。不同于雕刻木版的凸版印刷,石版画是平板印刷的一种,是用油性材料在金属或皮面上作画,然后利用水油不相容的原理形成印刷面,还可利用腐蚀、刮白、喷雾等技法表现不同的效果。比起木版,它的工艺复杂,但是可以制作出极为细腻的影调,这是木版画几乎无法达到的。

另外,广泛应用于造币等行业的凹版印刷技术也随之而来。凹版印刷与木版为代表的凸版印刷正好相反,通常是在铜版上用刀或者酸做出凹陷用来储墨,铜版凹陷部分会在纸张上呈现正像。铜版的版面精度高,不易被破坏,寿命极长,可以说是印刷界的一场技术革命。

江户传统浮世绘木版画刻印技术

1881年,石版画开始流行,到1889年全面「爆发」,当时很多浮世绘师都或多或少尝试了新的版画技术。很具代表性的织田一磨与五代目歌川丰国同在奥地利石版技师奥特曼·斯莫利克(Ottman Smolik)门下学习,而后织田一磨开始独立创作石版画。他将从西洋画家川村清雄处学习的绘画风格融合日本版画的特点,创作了一系列饱含情感的东京、大阪风景石版画。

《松江大桥》·织田一磨

小林清亲与光线画

风景画一直是浮世绘重要且热销的题材,江户时期的浮世绘的空间处理方法在明治时期逐渐出现变化,转而多应用西方经典透视法来创作浮世绘,创作者不满足于平面化的山水风景,而更多地使用俯瞰的视角来创作。另外,光影的变化开始在浮世绘中出现。一种被称为光线画的作品由小林清亲树立了起来。

《本町通夜雪》·小林清亲·江户东京博物馆

与月冈芳年、丰原国周并称为「明治浮世绘三杰」的小林清亲起初追随父亲脚步入朝为官,但随之迎来的便是倒幕运动,动荡的生活让小林决定放下利剑,转投绘画界。凭借年轻时的绘画功底,小林先后拜查尔斯·沃格曼(Charles Wirgman)学习西洋画,拜河锅晓斋、柴田是真、淡岛椿月学习日本画,甚至拜下冈莲杖学习摄影。

1876年8月31日,小林清亲的光线画《东京名所绘》开始出版发行。所谓的光线画就是体现出光与影的浮世绘,从朝霞到夕阳、雨中的街灯、夜晚的烛火、蒸汽中的汽车,都以光影展现。这种结合了西洋画风的浮世绘带有浓浓的乡愁气息,在刚出版之时就大受欢迎。

《猫与提灯》·小林清亲·千叶市美术馆

1881年以后小林清亲又放弃了光线画风格,转而画讽刺画和回归歌川广重的风格。他的门下弟子井上安治也是光线画的天才,他继承了小林清亲在构图和主题上的特征,但比起清亲明亮的色彩与空间感,井上安治更加注重「影」的表现。小林清亲的另一位门人土屋光逸把他从小林清亲那儿学到的肉笔画、石版画和光线画技术结合在一起,对于光影的巧妙运用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灵岸岛高桥之景》·井上安治·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

《雪之坚田浮见堂》· 土屋光逸

有人说,小林清亲是最后的浮世绘师,浮世绘的历史因他的离世而终结。然而大正时期,随着另一种版画形式「新版画」的诞生,传统的浮世绘仍得到了又一次重生。这一时期的版画家川濑巴水在海外的名气甚至与葛饰北斋和歌川广重并列。时至今日浮世绘的艺术并没有终结,在许多当代的艺术作品之中,它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形式。

林默成 / text

曹雅琦 / edit

Google / photo

(0)

相关推荐